- ISBN:9787100069755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9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100069755 ; 978-7-100-06975-5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了日本明治时代之前广泛使用于其民间私学系统的传统启蒙教材(日本人将它们统称为“往来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容详尽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这些传统启蒙教材的发展过程、特性、功用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等,并进一步对中日两国启蒙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两国在启蒙教育方面的异同点。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日本近代之前广为民间使用的传统启蒙教材 的发展过程、特性、功用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历史性考察,并进一步对中日两国启蒙教材进行了比较,从启蒙教材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点。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自平安时代出现至明治时代初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其内容和形式都明显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和具体内容,体现了当时普通日本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是了解日本社会变迁以及日本文化传承的重要素材。
目录
**节 教育的历史连续性与启蒙教材
第二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研究概述
第四节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日本传统启蒙教材的历史概观
**节 萌发阶段——平安时代的启蒙教材
一、日本文字教育的出现与发展
二、《明衡往来》及早期启蒙教材
三、早期启蒙教材的特点
第二节 成长阶段——中世的启蒙教材
一、中世的政治以及文化背景
二、中世启蒙教材的发展与分类
三、中世的主要启蒙教材
第三节 繁荣阶段——近世的启蒙教材
节选
《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透视:明治前启蒙教材研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日本近代之前广为民间使用的传统启蒙教材的发展过程、特性、功用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和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历史性考察,并进一步对中日两国启蒙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从启蒙教材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之前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点。日本传统启蒙教材自平安时代出现至明治时代初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其内容和形式都明显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和具体内容,体现了当时普通日本人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是了解日本社会变迁以及日本文化传承的重要素材。
作者简介
谭建川,重庆云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日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日本社会文化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赴日留学,于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政策研究科获硕士学位。现执教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西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文化史、比较教育学。先后在《比较教育研究》、《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2.0¥23.0 -
经典常谈
¥6.2¥14.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寻味中国
¥14.7¥38.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6.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10.1¥24.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黄河上的古都
¥16.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