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神秘的术数:中国算命术研究与批判(中华神秘文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1902857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7
- 出版时间:2007-10-01
- 条形码:9787219028575 ; 978-7-219-02857-5
本书特色
术数与迷信不能画等号。术数中包括了科学和迷信,反映了朴素的民俗。它以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学说为基本理论,有卜筮、占星、占候、堪舆等分支,是个庞大深奥的体系。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学术方法,配合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现实,发掘历史文献,认真研究神秘文化中的每一个问题,让渣滓永远沉淀,让腐朽变为神奇,让学术清浊分明。
前言
中华文化,不仅以其悠久、丰富称著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所谓神秘,内含神奇、隐秘之意。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神秘文化。举凡三皇五帝、后妃妻妾、太监外戚、术士巫师、隐者仙人、善男信女、门帮会派、三教九流、三坟五典、秘籍禁书、异端邪说、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谶纬禁忌、怪习陋俗、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皆可包容之。
任何文化因其特质,都处于一定的坐标。中华神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那种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为俗文化;相对于科举之类的官场文化,它可以称为大众文化;相对于那些历代当权者倡导的主流文化,它可以称为潜流文化;相对于与大工业联系的现代文化,它可以称为传统文化;相对于欧风美雨的西方文化,它可以称为本土文化。
在文化的殿堂中,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神秘文化那样引人入胜,勾人魂魄,诱人探寻,令人惊叹!梁武帝《游仙诗》云:“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怎样“究”?怎样“测”?古今忙煞了多少文人墨客:有人从小以身许之,如《晋书·陈训传》记载“(训)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有人成为通家硕儒,如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卷36《毛颖传》记:“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综观当代世风,中外忙碌于神秘文化者大有人在,不乏有益的成果。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却编写了五花八门的油印小册子,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小人作祟,君子焉处?一些饱学之士视神秘文化为“非学术”“ 贱文化”,甚至认为“狗肉不能上正席”,怕影响自己清高的声誉。任小人甚嚣尘上,君子我岿然不动。于是乎,神秘文化变得更玄乎了,更灰暗了,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
有鉴于此,我们开始了神秘文化的研究工作。
神秘的色彩*怕事实冲涤,迷信的积垢需要科学清扫,思想的雾霭不能靠利斧驱散,历史的现象需要从历史角度解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神秘文化,是光怪陆离的复杂共同体,是精华与糟粕交融的意识形态。它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有无孔不入的市场,有衰荣再生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神秘文化二度受到荡涤,但它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泛滥暂处休歇。一旦开放的历史大潮奔腾向前,这股潜流就与海外及港台的民俗风气相呼应,乘机涌出,四处流布,传统的水质调入了现代的色彩,清浊难分。如果不考镜源流,不明辨是非,不正确引导群众,陈旧的风气和封建的习俗将重新在民间恢复,我们经过五十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俗将被潜移默化、取而代之,这是相当危险的。为了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配合扫除六害,应当积极行动起来,研究神秘文化。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学术应当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民众服务,研究神秘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何况,神秘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高校的学者不研究,谁来研究?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着手研究“神秘文化与当代中国”、“神秘文化与东方文明”这两大课题。适逢广西人民出版社欧薇薇同志约我们撰写《神秘的八卦——(周易)研究纵横观》一书,此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许多学者和读者来信给予好评和鼓励,希望能多出这样一些有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的书籍。为了不负众望,我们决定出版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由王玉德任主编,姚伟钧任副主编。丛书得到了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文史编辑室主任欧薇薇的具体帮助和组织。在这套丛书中,我们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扎实的学术方法,配合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现实,发掘历史文献,认真研究神秘文化中的每一个问题,该批判的就批判,该继承的就继承。让渣滓永远沉淀,让腐朽化为神奇,让学术清浊分明,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古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套丛书问世之际,我们深感这只是我们研究神秘文化的一个开端,筚路蓝缕,任重道远。由于此项研究实属草创,加上我们水平有限,丛书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之处,祈望天下同仁、朋友理解我们,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共同努力! 王玉德 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目录
1.术数释义
2.术数的类别
3.术数与算命术的关系
4.历代术士
5.历代术数文献
6.从零到十的术数意蕴
7.术数的研究
第二章 命理底蕴
1.什么是命
2.什么是运
3.什么是宿命论
4.儒家的命理观
5.道教的命理观
6.佛教的命理观
7.命理学与传统文化
8.命理学与外来文化
第三章 “相命”掠影
1.现代“相命现象”
2.古人对相命的迷狂
3.世界性的命运之谜
第四章 “相命”动机
1.为什么会流行算命
2.算命心理分析
3.“测准效应”及其他
第五章 “相命”意义
1.“相命现象”君何看
2.是科学还是伪学
3.命学的“使命”
第六章 命学典籍评述
第七章 算命先生的身份与生活
1.命士身份解析
2.命学对术士素质的要求
3.命士的生活与遭遇
第八章 算命术的产生与发展
1.算命术产生的理论前提和技术条件
2.汉魏之际算命术的初建
3.算命术的发展与完善
第九章 林林总总的算命术
1.卜筮算命
2.五行算命
3.干支算命
4.生肖算命
5.占星算命
6.八字算命
7.看相算命
8.测字算命
9.求签算命
10.黄雀算命
11.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
第十章 算命术总批判
1.算命事例剖析
2.算命先生的行骗特点
3.一个算命先生的自白
4.古今对算命术的抨击
5.对算命术的反思
后记
节选
这里,试对术数名称稍作考证: 术数,*初指权术、策略、治国方法。如《韩非子·奸劫弑臣》云: “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汉书·晁错传》云:“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 术。本指道路。《说文》:“术,邑中道也。”后来引申为技术,《孟子·公孙丑上》云:“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将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 作为方术,“术”在汉代已经有了占卜等内涵。《后汉书·伏无忌传》云:“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无经,诸子百家、艺术。
”《注》:“艺谓书、数、射,术谓医、方、卜筮。”由此可知,术的范围比数广泛。
数,这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郭志诚等在《中国术数概观·前言》对数有一段很好的论述:“人为自然界天与地作用的产物,人在天地问生存、运动;宇宙万物都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人、天、地及宇宙万物的运动无一不受着一种数的制约。古人认为,对这种数,人们可以通过卜筮等术数手段,得到神的指点和启示,感知和认识它。”数是宇宙本质现象在度上的规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是点和线,也是波和场。它是数字的学问,也是哲学的学问。它是清晰的,也是模糊的。数是研究中华神秘文化的一个核心课题,至今几乎无人系统研究。
数,有气数、运数、神数、命数等不同区分,唐代刘禹锡在《天论》中认为数是事物内部的联系,凡物必有数,由数可以得理,顺乘其势。他说:“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今夫苍苍然者,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倾。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邪?”又云:“ 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可见,数是考察事物的着眼点,通过数的分析,可以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
术数,*初称为数术,与术数的意思基本相同。如果实在要说有什么区别,那么可以这样解释:数术是关于数(世事的气数和命运、宇宙及人事的生灭规则)的方术;术数是与方术有关的数。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个词已经通用了。
秦汉之时,术数成为一门学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路,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东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在汉代的书籍中,术数占据六类之一,可见它是一门显学。
术数又称为方术。《汉书》有《方术列传》,专记术士事迹,并云: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然而,在先秦,方术不是专指术数,还包括谋略之道。《庄子,天下》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琐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 方、术二字,南朝刘勰作过具体的解释,他在《文心雕龙·书记》说:“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主,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术者。
路也,算历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这里,他以方为药方,术为算术,侧重强调了方术中的有益内涵。
对于术数的源流和派别,《后汉书·方术列传》开宗明义作了交代: “若夫阴阳推步之学,往往见于坟记矣。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局于明灵之府,封滕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叟、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这些术数隐远玄奥,术士借以定祸福、决嫌疑,然而很少有人通识其中道理,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神秘莫测。
术数起源于什么时候?有人认为起于汉代,我们认为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巫术幻想依靠超自然力对客体强加影响和控制,借以趋吉避凶。它是原始人崇拜超自然力的结果。巫师扮演了超自然力和人之间的使者,在生产和生活中实施巫术作用。巫术是*早的术数。
商周流行卜筮术。卜是根据灼后的龟甲和兽骨裂纹来判断人事吉凶。
筮是用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推测吉凶。现存甲骨卜辞保存了大量的占卜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占星术、占梦术、相人术、相地术、太乙六壬术、择吉术、易占术、养生术,可以这么说,中国各种各样的术数在这时已经基本上产生了,后世不过是扩充变化而已。
P2-4
-
经典常谈
¥7.6¥14.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国学入门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寻味中国
¥15.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5.0¥39.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