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变革与回归——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研究
1星价
¥12.2
(3.5折)
2星价¥12.2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89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0
- 出版时间:2010-07-08
- 条形码:9787500489931 ; 978-7-5004-8993-1
本书特色
《变革与回归--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研究》是在张杰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社会发展,对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照,通过对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传受双方的行为、渠道和效果等内容的具体分析,力图构建一个研究政府网络信息传播问题的综合平台。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使公众对政府信息传播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政治文明历程中的一种新景观,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正是政府应对“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的主动选择与必然趋势。本书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社会发展,对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照,通过对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传受双方的行为、渠道和效果等内容的具体分析,力图构建一个研究政府网络信息传播问题的综合平台。
目录
绪论
**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价值
一 传播学意义:搭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构建政府网络拟态环境
二 管理学意义:改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传播流程再造
三 政治学意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善治,提高公众信息回应能力
四 文化学意义:展现政府文化价值理念,增强政府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 与“政府一网络”相关的研究
二 与“政治一网络”相关的研究
三 与“政府一传播”相关的研究
四 与“政治一传播”相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和重点、难点
**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节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
一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关键词界定
二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定义及内涵
三 相近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类型与特性
一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类型
二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
第二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流程的模式建构与分析
**节 相关学科中传播模式的借鉴
一 大众传播模式借鉴
二 公共传播模式借鉴
三 政府传播模式借鉴
四 网络传播模式借鉴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建构与分析——多层交汇模式
一 多层交汇模式的模型化建构
二 多层交汇模式分析
第三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的传播生态
**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环境
一 网络的出现与网络媒体的崛起
二 中国网络媒体的政治功能拓展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社会环境
一 传统媒体政府信息传播的局限
二 网络社会的形成与权力分配
第三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文化环境
一 革新与塑造:网络传播环境下政府文化的发生机理与特点
二 保护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网络文化冲击的政府作为
三 交流与对抗:增强政府文化“软实力”抵抗网络文化霸权
第四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
**节 政府信息与内容公开
一 政府信息及其分类
二 政府信息的内容公开
三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界定
第二节 政府信息的网络化传播
……
第五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受众
第六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评估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附录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附录三 关于政府域名规范建议的说明
附录四 2005-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综合排名一览表
附录五 中国省级政府及其省会城市门户网站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价值
一 传播学意义:搭建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构建政府网络拟态环境
二 管理学意义:改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传播流程再造
三 政治学意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善治,提高公众信息回应能力
四 文化学意义:展现政府文化价值理念,增强政府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 与“政府一网络”相关的研究
二 与“政治一网络”相关的研究
三 与“政府一传播”相关的研究
四 与“政治一传播”相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和重点、难点
**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概述
**节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
一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关键词界定
二 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定义及内涵
三 相近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类型与特性
一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类型
二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
第二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流程的模式建构与分析
**节 相关学科中传播模式的借鉴
一 大众传播模式借鉴
二 公共传播模式借鉴
三 政府传播模式借鉴
四 网络传播模式借鉴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建构与分析——多层交汇模式
一 多层交汇模式的模型化建构
二 多层交汇模式分析
第三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的传播生态
**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环境
一 网络的出现与网络媒体的崛起
二 中国网络媒体的政治功能拓展
第二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社会环境
一 传统媒体政府信息传播的局限
二 网络社会的形成与权力分配
第三节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文化环境
一 革新与塑造:网络传播环境下政府文化的发生机理与特点
二 保护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网络文化冲击的政府作为
三 交流与对抗:增强政府文化“软实力”抵抗网络文化霸权
第四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
**节 政府信息与内容公开
一 政府信息及其分类
二 政府信息的内容公开
三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界定
第二节 政府信息的网络化传播
……
第五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受众
第六章 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评估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附录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附录三 关于政府域名规范建议的说明
附录四 2005-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综合排名一览表
附录五 中国省级政府及其省会城市门户网站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杰 男,1981年出生,山西临汾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文艺与传媒。曾参与多项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