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049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11-12-01
- 条形码:9787010104935 ; 978-7-01-010493-5
本书特色
文学翻译是在艺术领域里的一种再创造,是跨语境的审美交际和意义重构活动,译者需要发挥创造性从文学文本中发掘意义,译者总是从一定的文化语境出发,从文学文本中筹划意义。 赵小兵编著的《文学翻译——意义重构》共七章节,内容包括绪论、作为交际行为的文学翻译、文学翻译——一种复杂的意义生成行为、文学译本的意义重构、意义的筹划与突显等。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翻译学、语言哲学、文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将演绎论述与翻译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文学翻译行为中的意义问题,重点探讨并回答了跨语境审美交际的文学翻译行为、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和译者主体性、文学译本中的意义重构、文学翻译行为中的意义变异和新意衍生、文学翻译在译者的意向性中的意义一实现、意义的筹划与突显、文学翻译中的语境与意义等问题。
目录
**章 绪论
**节 意义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方法、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节 中西方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概述
一、中国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现状
二、国外翻译学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对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问题的初步思考
第二章 作为交际行为的文学翻译
**节 跨语言交际的翻译行为
第二节 跨语境审美交际的文学翻译行为
第三章 文学翻译——一种复杂的意义生成行为
**节 文学翻译行为中的对话语境与主体问题
一、对话语境
二、主体问题
作者简介
赵小兵,1968年生于四川省,男,汉族,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1990年山东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2001-2004年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翻译方向硕士学位,2005-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研方向:翻译理论与比较文化。发表过大量译文,翻译学论文十多篇,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国际系留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从事苏联戏剧家万比洛夫前期作品的翻译与研究。Email:zhaoxb50@sohu.com。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当你老了
¥9.1¥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12.5¥32.0 -
到山中去
¥10.5¥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21.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