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包邮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1星价 ¥20.6 (4.9折)
2星价¥20.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133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1
  • 出版时间:2012-04-01
  • 条形码:9787511713391 ; 978-7-5117-1339-1

本书特色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编著者李凝。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在全面梳理各种OFDI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和制度基础观(Institution- Based View,IBV)对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OFDI行为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把中国企业OFDI这一公司层的战略行为看作是基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采取的战略行动和对外部制度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做出的战略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对转型期中国企业OFDI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解析,其结论支持了《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于RBV和IBV的理论分析结论,证明RBV和IBV对中国企业的OFDI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鉴于路径选择在中国企业OFDI战略选择中的重要性,本文还对中国企业OFDI路径选择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梳理各种OFDl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资源基础观 (Resource-Based View,RBV)和制度基础观(Institution-Based View, IBV)对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OFDI行为进行研究,其切入点是把中国企业 OFDl这一公司层的战略行为看作是基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采取的战。略行动和对外部制度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做出的战略反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对转型期中国企业OFDI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解析,其结论支持了本书基于RBV和IBV的理论分析结论,证明RBV和IBV对中国企业的OFDI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鉴于路径选择在中国企业OFDI战略选择中的重要性,本文还对中国企业OFDl路径选择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

目录

**章 绪 论 1.1 研究的现实与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对外直接投资(OFDI) 1.3.2 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转型经济国家 1.4 本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篇章结构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主流企业OFDI理论的适用性与解释力检视 2.1.1 企业特定优势论 2.1.2 OFDI“过程论” 2.2 发展中国家企业OFDI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技术地方化理论 2.2.3 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理论 2.2.4 发展中国家企业OFDI理论评论小结 2.3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OFDI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1 非平衡理论 2.3.2 跳板论 2.3.3 关联—杠杆—学习理论(LLL理论) 2.4 基于资源基础观(RBV)的企业OFDI研究新发展 2.5 制度理论、制度基础观(IBV)及其在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战略研究中的应用 2.5.1 制度与制度理论 2.5.2 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IBV) 2.6 国内关于企业OFDI研究 2.7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相应的理论视角 第3章 资源利用、资源探索与中国企业的OFDI 3.1 RBV视角下新兴市场国家企业OFDI的整合分析框架 3.1.1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OFDI的工具性价值 3.1.2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OFDI的整合分析框架 3.1.3 对分析框架的进一步讨论 3.2 制度与要素环境约束下中国企业的市场和非市场资源优劣势分析 3.2.1 制度与要素环境对企业资源形成的影响 3.2.2 中国企业的市场和非市场资源优势及其本土性分析 3.2.3 中国企业的资源劣势分析 3.3 资源优劣势驱动下中国企业OFDI动机与区位选择 3.3.1 资源利用与中国企业OFDI 3.3.2 资源探索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 3.4 资源利用与资源探索视角下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分析 3.4.1 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交易成本观点与RBV观点 3.4.2 资源利用与资源探索视角下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策变迁、政府支持与中国企业的OFDI 4.1 中国OFDI政策变迁的过程、特征及影响 4.2 中国政府支持企业OFDI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4.3 政府支持与中国企业OFDI的制度性优势 4.4 双重利益、政策倾斜与中国国有企业的OFDI 4.4.1 中国国有企业的双重角色和OFDI的双重动力 4.4.2 政策倾斜与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4.5 国家所有权对国有企业OFDI战略选择的影响 4.5.1 区位选择与产业选择:净现值(NPV)模型的应用 4.5.2 进入模式选择 4.5.3 时机选择:Pindyck简单双期模型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度约束、制度规避、套利与中国企业的OFDI 5.1 企业OFDI的制度规避与制度套利动机分析 5.1.1 制度约束、战略反应与企业OFDI的制度规避动机 5.1.2 比较制度优势与企业OFDI的制度套利动机 5.2 制度约束下中国企业OFDI的制度规避与制度套利动机分析 5.2.1 制度缺失 5.2.2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 5.3 制度规避、制度套利与中国企业对避税地的直接投资 5.3.1 海外上市 5.3.2 知识产权保护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度压力、合宜性寻求与中国企业的OFDI 6.1 制度压力与企业行为的合宜性驱动机制 6.2 外部制度压力与中国企业的OFDI 6.2.1 政策性压力 6.2.2 规范性压力 6.2.3 模仿性压力 6.3 内部制度压力与中国企业的OFDI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转型期中国OFDI特征解析 7.1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OFDI行为的资源——制度分析框架及推论 7.2 中国OFDI的发展阶段 7.3 中国OFDI地域分布特征 7.3.1 中国OFDI存量高度集中于避税地 7.3.2 中国OFDI地域分布格局偏离发展中国家常规 7.3.3 OFDI主要投资地中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偏多 7.4 中国OFDI的时机分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企业OFDI现状的实证分析 8.1 研究设计 8.1.1 样本选取标准 8.1.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8.2 研究发现与研究结果 8.2.1 样本企业OFDI动机 8.2.2 OFDI区位选择 8.2.3 OFDI进入模式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构建双元型跨国公司的OFDI路径选择模式分析 9.1 中国企业OFDI路径选择的两种理论观点和模式 9.1.1 先易后难模式 9.1.2 先难后易模式 9.1.3 已有模式的评价 9.2 构建双元型跨国公司的“两线并行”模式的提出与理论分析 9.2.1 “两线并行”模式的提出 9.2.2 “两线并行”模式与双元型跨国公司的构建 9.3 研究设计 9.3.1 研究方法 9.3.2 研究数据来源 9.4 联想案例分析 9.4.1 联想OFDI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与资源探索及其平衡 9.4.2 联想OFDI过程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 9.5 联想案例总结 9.6 结论与讨论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1.1 转型期中国企业OFDI驱动力 10.1.2 中国企业OFDI战略选择 10.1.3 转型时期中国OFDI主体 10.1.4 转型时期中国OFDI特征 10.1.5 中国企业OFDI路径选择模式 10.2 政策建议 10.2.1 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 10.2.2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