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先秦逻辑范畴研究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193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516119310 ; 978-7-5161-1931-0

本书特色

  南开哲学文库:   从“意识形态”到“历史科学”/王时中著   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齐艳红著   捍卫科学理性形象/王阳著   胡塞尔的意义理论/郑辟瑞著   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贾向桐著   庐山慧远与毗昙学/张敬川著   论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宋斌著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观念研究/赵亚琼著   先秦逻辑范畴研究/田立刚著   现象学对伦理学的奠基/钟汉川著

内容简介

  “范畴”一词的本义产生于西方文化中,它由希腊文“katego-ria”逐渐演变而来,原意包含种类、类别、等级等多种意思。汉译取自《尚书·洪范》“九畴”,具有种类、方法、范围等含义。在西方逻辑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对范畴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对客观对象的不同属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归类概括,提出了十种*普遍的范畴,即著名的“十范畴说”。近代康德提出了知性范畴的体系,包括四类十二个范畴,他认为范畴不是来源于经验,而是属于先天知性的原则。他们都把范畴看成外延*广的基本概念,即*大的类概念。我国先秦虽无“范畴”之名,但有与上述意义相同的概念,这就是荀子提出的“大共名”和《墨辩》提出的“达名”这两个中国古代逻辑中特有的术语。如果按照现代逻辑学的观点为范畴下定义的话,可以表述为:范畴是人类思维反映一类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普遍联系的逻辑形式,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各种科学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各门科学都有特定的一类研究对象,反映该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普遍联系的那些概念,便构成这门科学的范畴。范畴反映的总是一类客观对象,所以其外延具有概括性。但却不一定就是外延*大的概念。严格地说,除极少数哲学范畴外,绝大多数的科学范畴均有属种二重性,这种解释与传统意义上把范畴视为外延*广的类概念的理解稍有不同。

目录

上编:先秦逻辑范畴理论探索 **章 绪论 一 范畴与逻辑范畴 二 先秦逻辑与先秦逻辑范畴 三 先秦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成及其特点 四 先秦逻辑范畴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五 先秦逻辑范畴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先秦逻辑基本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 “故”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二 “理”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三 “类”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先秦逻辑形式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 “名”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二 “辞”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三 “说”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 “辩”及其规律和谬误方面范畴的产生和发展 一 “辩”范畴的逻辑意义及其发展 二 “辩”的基本规律研究的发展 三 “辩”的谬误理论研究的发展 下编: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 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二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三 名辩学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 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哲学的影响 一 关于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几个问题 二 名辩学与传统哲学相关性 三 名辩学范畴与传统哲学范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章 先秦逻辑范畴对传统道德伦理观的影响 一 名辩学范畴与传统道德伦理观联系的理论渊源 二 名辩学中的道德伦理倾向及其命题解析 三 名辩学思想发展对传统道德伦理观的影响 第八章 先秦逻辑范畴对古代历史研究的影响 一 历史意识和历史研究方法中的逻辑性问题 二 “故”范畴原则和历史因果性论证 三 明是非之“当”范畴和历史研究的真实性 第九章 先秦逻辑范畴对古代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影响 一 逻辑学与文学两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 先秦名辩范畴对秦汉之后文学理论的影响 三 中国古代文学中名辩学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初探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立刚,男,天津市人,1957年1月生。1978年1月至1990年6月,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和逻辑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哲学学土、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逻辑学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包括《逻辑学基础教程》、《批判性思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