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政治战略:影响因素及与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政治战略:影响因素及与绩效关系研究

1星价 ¥20.3 (7.0折)
2星价¥20.3 定价¥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3208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13-03-01
  • 条形码:9787564320836 ; 978-7-5643-2083-6

本书特色

  第1章是绪论部分。本章在对企业实践活动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对当前国内外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研究方法,明晰技术路线和结构框架   第2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本章分别对国内和国外研究进行回顾,具体内容包括:①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理论视角对国外研究进行总结梳理;②以研究内容为线索对国内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论。研究回顾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本研究确立研究主题和内容,也可为本研究选择有解释力的理论视角指明方向。因此,既往研究的回顾指出了厘清相关概念和构建系统理论框架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主题。同时指出,相对于经济学视角而言,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解释企业采取政治战略的决策、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更有优势,因而本研究将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动态能力理论作为建立系统理论框架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3章为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本章在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尝试把企业政治战略的前因和后果统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构建了一个概念和两个理论模型。一个概念是指企业政治战略,两个模型是指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依据制度理论和在资源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动态能力理论,从动机和反应方式两个维度,明晰了企业政治战略概念的内涵,廓清了概念的外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政治战略进行分类。   (2)从宏观的地域层面、中观的行业层面和微观的企业层面综合探究影响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因素,旨在重新认识这些因素对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理论框架。   (3)引入在资源基础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态能力观,强调了与政治战略有效性相关的企业特有内部流程和能力的作用,构建理论模型深入揭示企业政治战略与经济绩效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   第4章进行研究设计。本章详细报告了问卷的设计过程和主要内容、量表设计依据和测量的指标来源、样本选择依据和问卷回收过程,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样本特征和分布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第5章进行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本章运用amos软件、hlm软件和spss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层线性回归、层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第3章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验证了企业政治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接着通过多层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综合探究地域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因素对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然后,再运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动态能力对企业政治战略和绩效之间关系所起作用的显著性。   第6章提出了研究结论、研究启示和研究展望。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本章获得了以下结论:①企业政治战略可以分为反应型政治战略、预期型政治战略、防御型政治战略和前瞻型政治战略。②企业的性质、历史、规模、资本结构、股权结构、组织冗余和多元化程度均能影响企业政治战略决策,但是以上提到的企业资源基础特征和企业政治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在行业层面有一定程度的变异,该变异程度受到行业制度环境的影响;行业制度环境影响了企业资源基础特征和政治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地域层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变异程度受到地域制度环境的影响。本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中的观点。⑧企业政治战略对经济绩效和合法性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动态能力的影响,即企业要通过政治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提高经济绩效,*终还是要取决于企业动态能力。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即企业政治战略的应用是与企业资源基础相适应的。本研究创新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与既往研究单一地从某一个理论视角出发不同的是,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视角整合的观念一直贯穿本研究始终。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如下观点:企业政治战略是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企业政治战略决策不仅受到资源基础的影响,而且受到行业制度和地域制度环境制约;企业政治战略的效果取决于企业动态能力。   (1)本研究突破了资源基础观视角的旧有研究范式和仅从企业内部出发的原子主义观点,在企业资源基础特征和企业政治战略决策之间关系无一致性结论的背景下,结合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引入行业层面因素和制度层面因素,建立多层理论模型来全面探讨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采用能处理复杂嵌套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hlm软件,从技术上实现对个体效应、行业群体效应和地域群体效应的分离。     (2)既往研究大多基于单一维度的程度变化对企业政治战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并没有完整把握战略的本质属性。本研究创新性地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整合的视角构建多维度的政治战略概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了动机和反应方式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的提出分别基于制度理论和在资源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动态能力理论,其中,动态能力理论对于企业动机的解释——企业设法创造价值或者维护已有价值,以获得或维护一种竞争优势——成为本研究在动机这个维度上找寻企业政治战略本质属性的理论基础;而制度理论认为企业对于外部制度、规制变化的反应可以分为顺从和影响,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这又为本研究从行为反应的维度找寻企业政治战略本质属性提供了另一个理论背景。两个视角的融合构建了一个二维概念空间。     (3)在“资源——)战略——)绩效”研究思路指导下的既往研究无法回答“为什么采取同样政治战略的企业却没有获得同样效果”的问题,没有揭示企业政治战略与绩效之间关系的“黑箱”。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思路,引入在资源基础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观,系统构建并实证检验了“不lq动态能力——)企业政治战略与绩效、合法性的关系”的分析模型,实现了能力和战略在绩效影响因素中的融合分析,也为权变地分析企业政治战略和绩效的关系提供了相对新颖的研究思路。     本研究为企业政治战略管理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为从企业内部探究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对企业政治战略问题的多维度透视,可作为相关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国外研究回顾;国内相关研究问题;研究综合述评;本章小结;企业政治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基于反应方式单一维度的分析等。

目录

**章  绪  论
  **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节  国外研究回顾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综合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节  企业政治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企业政治战略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基于反应方式单一维度的分析
 第三节  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内在机理和理论模型——基于反应方式和动机两个维度的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节  构念测量
 第二节  问卷设计
 第三节  数据收集和样本分布
 第四节  分析工具
 第五节  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
 第六节  效度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
 **节  企业政治战略概念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企业政治战略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研究启示和研究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我国企业政治战略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许小君,女,1974年10月出生,四川绵阳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投资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至今在绵阳师范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组织战略管理、区域经济和公司金融。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纽、省部纽和省厅纽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