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剩余的文学性

包邮守望剩余的文学性

¥32.1 (7.1折) ?
1星价 ¥32.1
2星价¥32.1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3116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3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513311618 ; 978-7-5133-1161-8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   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着新人文。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面临的电子化、数字化的影像、声音与互联网传播时代,可能真的是另一个文明时代,我们不妨称之为“视听文明”的时代,这是与传统的口传文明、书写文明不同的另一个文明时代。如果说口传文字对应的是农耕、游牧时代,书写文字对应的是机械工业化时代,视听文明对应的则是电子化的后工业时代。文学面临*大的难题是在“视听文明”时代如何生存下去?“视听文明”时代的挑战不应该成为我们抛弃或逃离文学的理由,相反,正因为要面对一个正在到来的新文明的挑战,我们要困守文学和文字,要守望“剩余的文学性”——这是我们维系传统记忆,警惕视听文明可能灾变的一项义务和责任。

目录


序言
上编:小叙事的时代
相信文学:重建启示价值
经典焦虑与建构审美霸权
先锋派的消失
——关于九十年代先锋派变异的思考
理论的终结与批评的开始
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的关系
文学:一种奇怪建制
虚构是文学的生命所在
小叙事与剩余的文学性
——对当下文学叙事特征的理解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挑战....071

中编:剩余的文学性
九十年代:文学怎样对“现在”说话
虚构的圈套与诡秘的体验
——重读马原的《虚构》121
跨越红土地:熊正良的小说艺术
反抗历史异化的倔强女性
——评徐小斌的《羽蛇》158
逃跑的童话
——杨映川小说的反现代性取向
小说的心理特权与历史化的紧张关系
——阿来小说阅读札记....175
对现代历史的顽强还原
——评刘醒龙的《圣天门口》
博尔赫斯:帕慕克的“文学父亲”?
身体穿过历史的荒诞现场
——评东西的《后悔录》196
以个人风格穿透现代性历史
——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质漫议
“影像中国”的方法
——评张英进的跨文化影像研究

下编:新的可能性
道德可以拯救文学吗?
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
通过记忆和文本的幽灵存活
——德里达与中国
新世纪小说开辟的个体经验
“历史化”与“去-历史化”
——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多文本叙事策略 306
文本如何自由:从文化到宗教
——从雪漠的《西夏咒》谈起
对中国当代文学60 年的评价
回应批评:重新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答《羊城晚报》记者吴小攀问
渐行渐远的汉语文学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光泽县人。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 2003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出版有《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等三十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三百多篇。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项,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