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幻象(8品-9品)
读者评分
5分

(精)幻象(8品-9品)

1星价 ¥22.1 (3.2折)
2星价¥21.4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三星用户)

粗略翻看,从那个电视刚刚出现的时代就提出深刻的见解和问题,只能说,思想的跨越性并不因为人种而有什么差别,只在受到教育的高低和视野角度的不同

2024-11-19 17:37:5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35025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3-07-01
  • 条形码:9787573502568 ; 978-7-5735-0256-8

本书特色

★流行文化研究开山之作,豆瓣原版9.7分,启发《娱乐ZHI死》《景观社会》《消费社会》,创造“伪事件”“图像革命”“知名度”等关键概念。
开创文化研究先河,从媒介发展探索社会观念转型。
《洛杉矶时报》盛赞:“从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到美国社会评论家尼尔·波兹曼,几乎所有严肃的流行文化观察者都追随他的脚步。”
★ 一本书全面剖析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幻象,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仅有的真实
蕞早剖析假新闻现象的传播学经典:制造新闻替代采集新闻,人物和事件沦为表演,争夺注意力盖过反映真实。造星运动、观光景点、文学改编、门面组织、品牌广告……我们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皆是人为捏造的“幻象”。幻象充斥我们的体验,技术进步令其愈发多彩、愈发有说服力、愈发“真实”,ZUI终围剿现实。
★ “我们是地球上蕞沉溺于幻觉的人民。我们成了时代骗局的饥渴附庸。”
让你不被愚弄的清醒指南:在流量ZHI上、虚假宣传的时代,打破幻象,认清真相
假新闻、后真相、超现实、刻板印象、消费陷阱……新奇概念层出不穷,源头皆在《幻象》。
深度剖析我们为何沉溺幻象无法自拔:扭曲的经验如此令人愉快,人造现实的安慰如此真实。
带你戳穿失真滤镜,走出自欺困境,在海量信息中辨认出真相,清醒生活。
附延伸阅读及写作建议,一本书翻转你对大众传媒的认知。
★ 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贡献奖、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预言之作
历史学巨擘布尔斯廷“蕞大胆、蕞具突破性的作品”(《新亚特兰蒂斯》杂志),其代表作“美国人三部曲”分获普利策历史奖、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入选哈佛大学书目,北大、复旦、浙大新生书目。
★ 《洛杉矶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书评》《新亚特兰蒂斯》《观察家》共同推荐。《纽约时报》书评人角谷美智子、小说家珍妮弗·伊根、政论家乔治·威尔,三大普利策奖得主力荐。
珍妮弗·伊根盛赞:“一本每个美国人每隔几年都应该读一遍的书。它的先见之明令人震惊。”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世纪流行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蕞具突破性的作品。作者敏锐地描述了大众文化转型的方方面面:新闻业不再忠实报道,转而炒作热点;媒体迎合公众,量产朝生暮死的娱乐明星;观光景点专为游客定制,却又显得千篇一律;营销广告亦真亦假,铺天盖地;文学改编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作者全面观察美国新闻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系统回顾了公共意识从注重真实转向爱好虚假的过程,准确剖析了大众媒体兴起和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内容涉及新闻、选举、旅行、出版、电影、广告等多个领域。本书一经出版即在学界和社会引发热议,启迪了从《娱乐ZHI死》到《景观社会》多部经典著作,此次为中文版首度引进。

目录

二十五周年版前言

初版前言



引言 过度的期望

**章 从采集新闻到制造新闻:伪事件的洪流

第二章 从英雄到名人:人类伪事件

第三章 从旅行者到游客:失落的旅行艺术

第四章 从实体到影子:消解的形式

第五章 从理想到形象:寻求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六章 从美国梦到美国幻觉?自欺欺人的声望魔法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经典版后记(2012)

延伸阅读(及写作)建议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引言过度的期望
本书描述了我们制造的世界,描述了我们如何使用财富、学识、科技与进步,创造出非现实的丛林,把自己与生活的真相隔离开来。我要讲述的是给予我们这个前所未见的机会的历史性力量,它让我们得以欺骗自己,让我们的经验步入迷雾。
当然,美国为这一切提供了舞台,给我们资源和机会,实现了举国自我催眠的壮举。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各自为充斥体验的幻觉提供了市场与需求。
我们渴望并相信这些幻觉,因为我们饱受过度期望的折磨。我们对世界的期待太多。我们期望之过度,完全符合词典上对“过度”这个词的定义——“超过了合理或适度的界限”。我们的期望太过分了。
早上拿起报纸时,我们希望——甚至要求——报纸告知我们昨晚到现在发生的大事。开车上班时,我们打开车载广播,期望听到在晨报付印后发生的“新闻”。晚上回家,我们期望自己的房子不仅是头上片瓦,冬暖夏凉,还希望它能让我们放松,抬高我们的身价,让我们身边环绕着柔和的音乐与有趣的爱好;它得是游乐场,是剧院,是酒吧。我们期望两周长的假日充满浪漫与异国风情,费用低廉,还毫不费力。我们希望在附近感受远方的氛围,但如果长途出行,则希望一切都轻松、整洁、美国化。我们期望每个季度都有新的英雄,每月出一本文学巨著,每周一场盛大的戏剧演出,每晚一次罕有的体验。我们希望人人都能畅谈不同意见,但同时又期望人人都十分忠诚,不要捣乱。我们期望国家强盛、伟大、广袤、多彩、随时可以迎接任何挑战;但我们同样还期望我们的“国家目标”应当清晰简洁,可以指引将近两亿人的人生,同时还能在街角药店花一美元买到其平装版本。
我们期望一切,期望所有。我们期望的事物互相冲突,不可能实现。我们希望能富有又慷慨,强大又慈悲,活泼又深沉,和蔼又好斗。我们期望被追求“卓越”的平庸之辈所激励,期望被渴望识字的文盲教导成学者。我们希望能放开肚皮吃又不长胖,能永远在路上又能睦邻友好,能敬畏上帝又成为上帝。
从未有人能如此彻底地掌控环境,然而也从未有人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欺骗与失望。因为从未有人有这么高的期望,远远高于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
我们被过度的期望所统治:
(1)对世间事的期望。期望有多少新闻,有多少英雄,多频繁地出现杰作,附近地区有多少异国风情,异国他乡会多么亲近。期望远地近在咫尺,又期望近地远在天边。
(2)对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期望。期望能在无事发生时制造事件,没有英雄时制造英雄,足不出户就能身处他地。期望随心所欲地创造艺术形式,将小说变成电影,电影变成小说,把交响乐变成氛围音乐。期望能在国家目标缺失时编造一个,编造完成后就去追求它。期望能发明自己的标准,然后又尊它们为自明的或被掘出的金科玉律。
我们持有、培养、不断扩张这些过度的期望,因此创造出对幻觉的需求,并用这些幻觉自我欺骗。我们付钱让别人用幻觉来欺骗自己。
制造这些充斥我们体验的幻觉,成了美国的生意,而且是美国*有诚意、*不可或缺、*受尊崇的生意。我指的不仅仅是广告、公关和政治说辞,还有那些意图告知、安慰、完善、教育、提升我们的一切活动:这些工作属于我们*好的记者,*有胆魄的出版商,*活力四射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成功的娱乐圈人士,*好的全球旅行导游,以及*具影响力的外交领袖。一切为了满足这些过度期望所做的努力,仅仅是让期望变得更加过度,让幻觉更加诱人。制造幻觉的故事——“新闻幕后的新闻”——成了世上*吸引人的新闻。
我们期望得到的比世界能给我们的更多,期望做到的比我们能对世界施加的影响更多,我们以此对自己施行暴政,让自己充满沮丧。我们要求所有对我们说话、为我们写作、为我们拍照、为我们制造商品的人,都生活在我们这充满过度期望的世界里。我们甚至期望外国人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如此习惯我们的幻觉,以至于将它错当作现实。我们要幻觉。我们要越来越多的幻觉,更大、更好、更鲜明。它们是我们创造的世界:形象的世界。
如今,所有人都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信仰,更强大、更深刻、更无所不包的信仰,对美国、对我们所做之事的信仰。这在长期而言或许会是真的。但我们现在该做的,是破除幻觉。*折磨我们的,不是我们对美国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以什么形象替代了美国。令我们遭受不幸的,并非我们的恶习或软弱,而是我们的幻觉。使我们忧心忡忡的,不是现实,而是我们用以取代现实的形象。
察觉这些幻象不会解决我们世界的问题。但如果不去察觉幻象,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问题。驱逐世上由我们创造的鬼魅,不会带来力量,从而使我们征服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敌人,或是重新打造真实的世界。但这可能帮助我们发现,我们并不能按我们的形象重塑世界。这会解放我们,磨利我们的眼光。这将驱散迷雾,使我们得以面对与全人类共享的世界。

作者简介

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J.Boorstin)
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物学家、普利策奖得主。曾长期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一生著作20余部,被译为30多种语言。在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布尔斯廷涉猎广泛。其史学成果汇聚于“美国人三部曲”(《殖民地历程》《建国的历程》《民主的历程》)与“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其中,“美国人三部曲”分别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普利策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