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短篇小说卷》我们去找一盏灯 阿弟,你慢慢跑(鎏银本)

- ISBN:978702013030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020130306 ; 978-7-02-013030-6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杂志!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萃览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六十年! 201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份大型文学刊物,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60年间,《收获》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它以兼容并包和自由闳放的精神,文坛风流,向读者奉献了各个时期具影响力的作家的重要的作品。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60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对这一盛事的热忱关注,同时供喜爱文学的读者品阅收藏。 这套纪念文存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总计16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120余篇散文随笔作品。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由于剧本仅编入老舍《茶馆》一部,故与同时期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合为一卷。 为了彰显这套丛书经典大气的品格,总体装帧设计上,编撰者亦是绞尽脑汁,封面构图上秉持着“删繁就简,妙语者不必多言”的原则,借助书名等字体的巧妙安排,使整体看上去对称与均衡。色彩方面使用大面积的专色蓝和烫银以及总套名“收获”浮雕凸版工艺,书顶、书口、书根三部分镀银,外加大16开的纸面精装形式,气质典雅的象牙白优质内文纸和150克深蓝卡的封面用纸,使得整套丛书的品相庄重而不呆板,含蓄却不简单。
内容简介
《我们去找一盏灯 阿弟,你慢慢跑》为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收获》杂志2005年至2010年所刊登的短篇小说作品,包括苏童的《西瓜船》、葛亮的《无岸之河》、张抗抗的《干涸》、徐则臣的《伞兵与卖油郎》、王安忆的《弄堂里的白马》、叶兆言的《我们去找一盏灯》、麦家的《八大时间》、曾楚桥的《幸福咒》、艾伟的《小偷》、笛安的《光辉岁月》、路内的《阿弟,你慢慢跑》等。本书收录的作品,大多为中国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能够满足读者的快速阅读的需求。
目录
葛 亮 无岸之河 26
田 耳 衣钵 40
张抗抗 干涸 56
朱文颖 宝贝儿 71
郭文斌 大生产 88
徐则臣 伞兵与卖油郎 101
王安忆 弄堂里的白马 120
叶兆言 我们去找一盏灯 127
艾 伟 小偷 140
蒋 韵 红色娘子军 160
储福金 棋语·冲 171
曾楚桥 幸福咒 184
罗望子 墙 195
麦 家 八大时间 212
哲 贵 住酒店的人 228
徐则臣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247
笛 安 光辉岁月 266
路 内 阿弟,你慢慢跑 291
节选
西瓜船 苏 童 西瓜船大多来自松坑一带,河边住惯的人都认得出松坑的船,它们比绍兴人的乌篷船来得大,也要修长一些,木头的船体,下面临近水线的船板上包着白铁皮,船棚尤其特别,不是用油毡篷布做的,是一种用麦秆密密实实编结的席子,随意地架在四根木棍上,看上去像闹地震时候街上的防震棚。 每逢七月大暑,炎热的天气做了西瓜的广告,城北一带的人们会选一个清闲的黄昏,推上自行车,带着麻袋或者尼龙网兜到铁心桥去买西瓜。松坑来的西瓜船总是停在铁心桥桥堍下。七月**批西瓜船从酒厂码头那里密集的船只中冲出来的时候,就有眼尖嘴馋的孩子从临河的窗子里看见了,跺着脚对大人喊,西瓜船来了,快去买西瓜!更有傻子光春这样的多事者,他们在岸上领着船往铁心桥那里奔,一边奔一边喊,西瓜船来了,西瓜来了! 年年都有西瓜船从松坑一带过来,船多船少而已。连小孩子都能一眼认出西瓜船,顶着那么个麦秆席子,船头上垒了简易的行灶,晨昏时分炊烟照样升起,看上去不像船队,倒像一组违章建筑的棚屋,盖到水上去了。 卖瓜的是老老少少的松坑男人。乡下的男人谁不勤快呢,可是到了铁心桥下他们就显出一种令人疑惑的懒散来,没客人的时候他们不是聚在一起打扑克,就是窝在西瓜堆里打瞌睡,有人跳到船上来,马上就醒了,从船棚里慢慢地钻出来。他们穿着白色的长袖衬衫和灰色蓝色的长裤,不习惯用皮带,裤子用蓝色的布带牢牢地束住,年纪大点的不注重仪表,常常歪敞着裤门,露出里面的花裤头的颜色。他们都带了鞋子,大多是解放鞋、雨鞋、布鞋,也有小青年置了皮鞋,却一律扔在舱里,打着赤脚。总体上来说他们穿得比街上的人多,却显得衣衫不整。他们在铁心桥下卖了好多年西瓜了,有的年年出来,街上的人能热络地喊出他们的名字,上了船和松坑人拍肩膀打屁股的,多半是为省下几个钱笼络人心。有的人还从冷饮店里买了四分钱的赤豆棒冰带上船呢。对于香椿树街人有所图谋的热情,卖瓜人嘴里应着,脸上堆着笑,但眼睛里闪烁着一种精明的防患于未然的光,说,赶紧挑几只回去吧,今年雨水多,瓜地里收成不好,就这么几船瓜,过两天就空船回去啦。 船上没有磅秤,用的是老式的大吊秤,遇到大宗的生意,要两个人用扁担把西瓜筐抬起来过秤,人手不够,别的船上的人就跳过来帮忙了。在船体的摇晃中,讨价还价的声音有时像激烈的口角,有时则像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一样各抒己见,*后你让一步,我退一步,达成统一。就这样,一只只松坑西瓜离开西瓜船各奔东西,其中一只投奔到了陈素珍的篮子里去了。 陈素珍买瓜是一只一只买的,差不多隔一天买一只,挑拣讲价都极其认真,松坑人拍了胸脯包熟包甜才肯掏钱。从七月买到八月,到了八月,眼看松坑来的西瓜船渐渐空了舱,陈素珍想想儿子寿来那么喜欢吃西瓜,就有点抢购的想法了,一天买一只,挑得也不仔细了。松坑西瓜外表都是浑圆硕大的,也看不出哪只西瓜隐藏了不安定因素,陈素珍万万没想到那天她歪着肩膀把一只大西瓜提回家,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提回去的是一篮子的祸害。 事情过去好多年,谁也不记得陈素珍买瓜的细节了,只记得她买到了一只很大却没有成熟的白瓤瓜。这样的瓜再常见不过,不好吃,但确实是西瓜。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容易解决,要不你就胸怀大一点,只当是吃萝卜把西瓜吃了,不怕麻烦的话就把西瓜带到铁心桥去,买了白瓤的,松坑来的西瓜船通常是允许换瓜的。 陈素珍选择的是换瓜。她准备去换瓜时还惦记着另外一些家务事,香椿树街有好多忙碌又能干的妇女,恨不得一只手做两件事的,陈素珍就是那样的人。她的篮子里已经装满了酱油瓶黄酒瓶,突然又去拿了一块布料,准备带到裁缝店里去做睡裤。她嫌篮子分量重,就把那半只白瓤瓜拿出来了,空口无凭是常识,陈素珍怎么会不知道?所以她小心地用勺子挖了一块瓜瓤,包在油纸里,作为换瓜的证据。 陈素珍挽着篮子来到铁心桥下,看见三条西瓜船走了两条,只剩下福三的船了。说起来也不巧,她过去都是在福三的船上买瓜的,这次看见另外一条船上人多,就凑热闹上了张老头那条船,没想到相隔一天,张老头和他的船竟然就不见了。陈素珍不相信那一堆西瓜能在一天内卖光,她猜测还是剩下的瓜不好,卖不掉了,船上的一老一少便把船摇去别的地方卖。陈素珍站在桥堍下,手里摸到油纸包里的那堆瓜瓤,忽然对松坑人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心里有恨嘴上就骂出来了,什么包熟包甜,乡下人,总是要骗人的! 她看见福三的船上只剩下福三一个人,另外一个小青年不知去哪儿了。陈素珍不知道福三的名字怎么写,叫是叫得出来的。她印象中福三是松坑人中*不爱说话的一个,不爱说话的人要么是*憨厚的人,要么就是*精明的人,陈素珍吃不准福三是哪一种人。她向福三的船走过去,准备对另外那条船上的人谴责一番,让福三听听,他转达不转达就随便了。还有松坑西瓜的品质,陈素珍觉得她也有义务代表香椿树街的人提出警告,如果明年还有那么多白瓤瓜,你们就别运到这儿来卖了,那样的西瓜,你们还不如留在松坑喂猪呢。陈素珍原来没想拿福三怎么样的,只是到了西瓜船边,看见福三那张黑瘦的脸从舱里升起来,福三的手里正抱着一只红瓤的西瓜,她脑子里忽然就闪出一个念头,并且先发制人地喊起来,福三福三,我买了你多少年西瓜了,你怎么给了我一个白瓤瓜呀?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长篇小说《花煞》《一九三六年的爱情》《别人的爱情》;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等。 路内,本名商俊伟,1973年生,苏州人。前“暗地病孩子”小说版版主。曾做过工人、营业员、推销员、仓库管理员、电台播音员、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等职业。现居上海。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2.2¥59.9 -
生死场
¥8.6¥36.0 -
悉达多
¥14.3¥28.0 -
1984-插图珍藏版
¥11.3¥29.8 -
刀锋
¥14.7¥46.0 -
面纱
¥19.4¥49.8 -
告白
¥14.0¥36.8 -
守夜
¥15.5¥42.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4.7¥39.8 -
岛上书店
¥14.7¥35.0 -
死魂灵
¥16.3¥48.0 -
足利女童连续失踪事件(八品-九品)
¥19.1¥49.0 -
绝叫(九品)
¥20.7¥58.0 -
我这一辈子
¥14.4¥38.0 -
鼠疫
¥14.4¥38.8 -
小小小小的火
¥17.7¥52.0 -
双城记
¥13.3¥38.0 -
动物庄园
¥6.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