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书

五味书

1星价 ¥14.6 (4.9折)
2星价¥14.6 定价¥2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6756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47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533675615 ; 978-7-5336-7561-5

本书特色

  本书选辑了著名评论家、书评人解玺璋近20年来所作精品随笔百余篇。作者自九十年代初在《北京晚报》创办“书香”专版,是国内媒体读书版的先声。收集在这里的书评,有对作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也有各种文化、历史读物的介绍与感悟,更有对写作、阅读领域的观察与思考。作者的书评多有散文、随笔的意味,自成一家,被许多读者所喜爱。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像阿道夫?s.奥克斯在《纽约时报》所做一样,解玺璋在《北京晚报》开辟了“书香”专版。他站在图书出版的前沿,用他的书评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他文字的魅力,也能了解二十年来的中国变迁的侧影。

目录

味之忆
大爱无言 大爱如渊——读蔡登山著《鲁迅爱过的人》
且为中华哭斯文——读《陈寅恪与傅斯年》
想起了“钱学森之问”——读《中研院那些人和事》
踏遍青山,历史醒了——读几本关于抗战的笔记
一次寻找历史真相的远征——读章东磐著《父亲的战场》
写在历史底片上的李鸿章——读《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三生影像》:用生命见证历史
听明白人说明白话——读《丧家狗——我读〈论语〉》
民间记忆浮出水面——读《思痛录》
寻找遗失在昨天的青春——读杜高《又见昨天》
自由的代价——读《历史深处的忧虑》
刀尔登,一把好刀——读刀尔登著《中国好人》
中关村的故事:向死而生——读《中国的新革命》
平衡木上的美丽一跃——我看《读库》
我们有必要读《弟子规》吗
敞开心扉,光自见耳——读《我知道光在哪里》
民间话语中的北京生活史——读《老北京那些事儿》《老北京那些事儿》
一个人的视野和见解——读韩云峰著《鸦片的肖像》
爱的鲁迅与恨的鲁迅——读《鲁迅家庭大相簿》
历史叙事之大者——读《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认识你所不知道的培根——读《莎士比亚密码》

味之思
我们为什么要读卡佛
记忆是生命中的一根刺——读赫塔?米勒
我在何时错过了赛林格
年后,我们是否治好了这道“伤痕”
重读张贤亮:被社会功能吞噬的文学
谁读懂了王朔
倾心交谈——读毕淑敏的散文
坐在马桶上读池莉
凸凹和他的乡土文学
这个“脖子”让什么人很不爽
有感于“热了张爱玲,冷了梅娘”
聂绀弩的诗与侯井天的注
认识李辰冬:红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们怎样继承柏杨的精神遗产
我读李敖
游民文化与大院文化
曾国藩:知行合一的人格实践
读《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治当代散文病
大众史学的短与长
后写作与文学批评的新机遇
民国风景旧曾谙
通俗写史的前途与局限

味之游
给回家一个理由——阅读普罗旺斯心得
梁启超笔下的世博会
勘破生命的奥秘——读《如实生活如是禅》
人生哲学智慧始——读《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千岁寒》:觉悟了什么
夏日里的光影碎片——读徐虹散文《北京断章》
阿城的世俗情怀——读《闲话闲说》
一个初中生的快乐与悲伤——读《岁的天空没有悲伤》
轻松中享受深刻——林达新著《一路走来一路读》感言
《绝对小孩》:回到童年的可能性
虫子的世界也很有趣——读《酷虫学校》
人与动物:对话及其可能性——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莫儿的门》序
我们如何思考未来——读《地球伦理》

味之品
有多少爱让女人心痛——读《无字》
语言的狂欢和语言的陷阱——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认识自身的一次努力——读《我的丁一之旅》
飘在空中的写作——《一腔废话》三题
被剥夺与被粉碎的希望——读《遍地月光》
镜中之像——闲话《双鱼星座》的女性叙事
让我们坐下来想一想——读长篇小说《天·藏》
小说应给灵魂保留一席之地——读《水乳大地》
追寻着历史的身影——读虹影新作《孔雀的叫喊》
《成人游戏》:痛并快乐着
自我放逐的意义——读徐星小说《剩下的都属于你》
《十面埋伏》十面谈
承担这个世界及其自身——读《如焉@sars.come》
乡村叙事的历史转变——读《玄武》
是人就有要求尊严的权利——读《金山》
官场写作的人性深度——读《苍黄》
《公务员笔记》:让灵魂裸露登场
照亮历史的幽暗部分——读龙一小说《暗火》
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读《毕业前后》
当心灵敞开一道缝隙——读《赫本啊赫本》
生活在生活中——评《满地骨头》
当代白领病态人格的真实写照——读《南方?爱》
谈恋爱与过日子——读《在得到和失去之间》
青春流浪的书写意义——读《我的长生天》
奏一曲悲歌唱到老——读《无家》
穿行于叙事迷宫之中——读《蟋蟀》
日常经验与文学书写——读《香香饭店》
历史学家的文学叙事——读《长沙白茉莉》
一个小报记者的破碎人生——读《女记者》
《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序
没有余地:诗人的生与死——《不留余地》序
天马行空的叙事与乡土气息的语言——读许多余的小说

展开全部

节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像阿道夫?S.奥克斯在《纽约时报》所做一样,解玺璋在《北京晚报》开辟了“书香”专版。他站在图书出版的前沿,用他的书评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品味到他文字的魅力,也能了解二十年来的中国变迁的侧影。

作者简介

  解玺璋,1953年生于北京,文学批评家、文化学者、近代史研究者,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先后担任《北京晚报》文化部主任、《北京日报》文艺部主任、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出版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