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以铸兵-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

文以铸兵-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

1星价 ¥29.4 (6.0折)
2星价¥29.4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265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13-10-01
  • 条形码:9787010126593 ; 978-7-01-012659-3

本书特色

郭凤海编著的《文以铸兵--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主要是从“社会支撑结构──文化作用机制──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逻辑架构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动,结合传统社会“大传统”显学体系与“小传统”日常文化生活运行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文化共创结构”这一新的解释学模式,对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多重关联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与综合,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前瞻性的文化判断。本书在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关联性、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机制和途径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观念──国家观、安全观和生死观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取向,它们对中国军事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得出的带启示性认识。

内容简介

郭凤海编著的《文以铸兵--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主要是从“社会支撑结构──文化作用机制──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逻辑架构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动,结合传统社会“大传统”显学体系与“小传统”日常文化生活运行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文化共创结构”这一新的解释学模式,对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多重关联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与综合,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前瞻性的文化判断。本书在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关联性、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机制和途径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观念──国家观、安全观和生死观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取向,它们对中国军事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得出的带启示性认识。

目录

自序 导论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军事现代化研究的文化视野   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部分  传统文化影响军事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途径 **章 
自序 导论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军事现代化研究的文化视野 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部分 传统文化影响军事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与途径 **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军事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一、文化与军事发展的内在关联 (一)文化贯通于军事的全过程 (二)传统文化对军事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传统文化影响军事现代化的特征 (一)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的客观必然性 (二)传统文化对军事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三、中国军事现代化呼唤文化现代化 (一)关于文化现代化 (二)军事现代化呼唤文化现代化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军事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原型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内在机制 (一)中国传统社会原型结构与文化演进机制 (二)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延续与传承机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机制 二、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主要方式 (一)传统文化作为影响军事现代化的文化环境 (二)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内在要素 三、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基本环节 (一)通过国家观、安全观、军事观作用于军事现代化 (二)通过影响大众日常生活作用于军事现代化 (三)通过影响军事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 第二部分 传统国家观、安全观、生死观与军事现代化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国家观及其对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社会上层统治者“三位一体”的国家观 (一)天人观与传统国家观中的王权观 (二)天下观与传统国家观中的王朝观 (三)家国同构与传统国家观中的治世观 二、“家一国”的断裂与“忠君一爱国”主义的悲歌 (一)“事实中国”的存在:传统国家观的“隐性内涵” (二)“江山社稷”的安全:传统国家观的显性政治取向 (三)“忠君爱国”的悲歌:传统国家观的嬗变及其终结 三、在克服传统国家观消极因素的基础上发掘积极因素 (一)“中国意识”的觉醒与现代民族国家观的形成 (二)在克服传统国家观消极因素基础上发掘积极因素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安全观及其对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一、“王霸之辨”与传统安全观的王道传统 (一)春秋战国是富国强兵、霸道盛行的时代 (二)霸道至于极端与先秦儒家“王霸之辨” (三)秦汉时期文化大转折与王道传统的形成 二、传统王道安全观“四重四轻”的基本取向 (一)重内轻外 (二)重和轻战 (三)重德轻力 (四)重道轻器 三、历史的延伸:传统安全观的现实影响及启示 (一)内部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前提,但外部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维护和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但国家安全不能单纯依靠和平手段 (三)讲道义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助力,但富国强军则是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中国传统生死观及其对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一、传统生死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嬗变 (一)生死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生价值观 (二)生死价值与“事功一尚武”精神 (三)“科举取仕”与生死价值的转向 二、“内圣外王”之路与民族精神的畸变 (一)“内圣”与“外王”价值的断裂 (二)“名的高扬”与国民精神的衰变 (三)“重文轻武”与尚武精神的弱化 三、传统生死观的现实危机、超越与反思 (一)扬弃传统国民性格仍然是艰巨的时代课题 (二)在张扬现代理性价值中超越传统实用理性 (三)复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三部分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反思与整合 第六章 全面反思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大传统和小传统文化反思 (一)关于大传统文化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小传统文化生活的反思 (三)关于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反思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反思 (一)近现代文化现代化进程与效果 (二)文化现代化依然面临三大问题 (三)确立中国文化转型的三大指向 三、文化转型与军事现代化反思 (一)文化现代化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文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富国强军的迫切要求 (三)以文化现代化释放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 第七章 全面整合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整合 (一)文化资源整合及历史启示 (二)传统文化资源的体系整合 (三)传统文化资源的要素整合 二、文化资源整合实现的社会条件 (一)整合实现的经济条件 (二)整合实现的政治条件 三、文化整合向军事现代化的延伸 (一)必须考虑传统文化的作用机制问题 (二)建构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正向关联 (三)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和推进军事现代化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郭凤海编著的《文以铸兵--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主要是从“社会支撑结构──文化作用机制──军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逻辑架构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动,结合传统社会“大传统”显学体系与“小传统”日常文化生活运行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文化共创结构”这一新的解释学模式,对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多重关联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与综合,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前瞻性的文化判断。本书在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关联性、传统文化作用于军事现代化的机制和途径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三大基本观念──国家观、安全观和生死观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取向,它们对中国军事发展和军事现代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得出的带启示性认识。

作者简介

郭凤海,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全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大校军衔。主要从事哲学、文化理论研究。著有个人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其中“五个一工程”奖4项、国家图书奖2项。被评为国防大学第五届学科学术带头人,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