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与艺术

包邮科技与艺术

1星价 ¥17.6 (4.9折)
2星价¥17.6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60767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13-10-01
  • 条形码:9787216076760 ; 978-7-216-07676-0

本书特色

阎平编著的《科技与艺术/中国文化创新理论研究丛书》认为,艺术和科技作为人类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疏离有融合,其关系时近时远,但一直是相伴而生的。因此,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在不同的时间段,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科技之间的关系,追溯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发展历程。本书分别从文学、美术、音乐、舞台艺术、影视等领域具体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一个完整的结论。

内容简介

  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争议。不同的认识,造成的结果就是对文化艺术领域的科技工作带来不同的看法。我们常常听到“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样的说法,也常常听到“文化有什么科技?”“艺术与科技有什么关系?”的诘问。作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常常把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简单化、抽象化和绝对化了。实际上,科技和艺术都是一个庞大的、不断发展的体系。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推动艺术发展的多种力量之中,科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艺术和科技大体经历过融合、分离和再融合的复杂过程,难以简单概括。在人类社会早期开始的漫长历史时期,艺术与技术大致是合一的;工业革命以后,二者开始分离,并且各自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现代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艺术和科技又开始新的融合,并且呈现出很多新的形态。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创造行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科学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艺术主要以形象思维为思维方式。但二者也有一致之处,都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实践中,都应互相吸取各自的长处,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与科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造纸和印刷技术促进了文学样式的改变;二是科技催生了科技题材的文学,特别是科学幻想小说;三是科技作为一种文化样式,提高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四是科学理论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五是科技的进步催生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文学样式。  美术与科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不断为美术创作提供新的工具和新的材料;二是科学理论影响了美术作品的风格,主要是为代表;三是产生了电脑美术,改变了美术作品的生产方式。  音乐与科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音乐理论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其次,科技对乐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乐器的发展促进了音乐的不断创新。  舞台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剧场技术方面。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每一个时代都大大增强了舞台的表现手段;此外,数字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开始改变创作方式。  电影与科技的关系*为密切。电影电视本身就是现代科技的直接产物。目前,科技的新影响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对电影的作用。数字技术使电影创作人员被束缚的想象力得到了彻底解放,数字技术还影响了电影的类型,科幻片、灾难片、动画片快速发展,还出现了网络电影。  本书认为,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多的反映对象,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必须通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推进文化艺术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科技对艺术创作的基本程序、基本模式并不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它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文化科技工作,是文化艺术事业一项基础性工作。科技在文化艺术工作中,永远是为中心工作打基础的。科技创新促进文化创新,却不能代替文化创新本身,主次关系必须明确。

目录

中文摘要
引言

**章 历史上的艺术与科技
**节 科学·技术·艺术
第二节 艺术与科技协同发展的历史
第三节 科技影响艺术的主要途径

第二章 艺术思维·科学思维
**节 艺术思维·科学思维
第二节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区别与一致
第三节 探究两种思维方式的意义

第三章 科技与文学
**节 造纸法、印刷术和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 科技文学
第三节 科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第四节 科学家与文学创作
第五节 科学理论与文学理论
第六节 互联网与文学

第四章 科技与美术
**节 工具材料与美术创作
第二节 科学观念与美术风格
第三节 数字技术与电脑美术

第五章 科技与音乐
**节 科技与音乐理论
第二节 乐器创新与音乐繁荣
第三节 电脑音乐与网络音乐
第四节 科技对于音乐的正负面作用

第六章 科技与舞台艺术
**节 古代剧场与古代戏剧
第二节 现代剧场技术
第三节 中国国家大剧院
第四节 现代科技对舞台艺术的积极影响
第五节 现代科技运用于剧场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科技与电影电视
**节 科学技术与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电视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第三节 数字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
第四节 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第五节 影视如何避免数字化的误区
结语:关于文化科技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也因此,他晚年所读之书,多是高能粒子、《相对论》等自然和科技方面的著作。有一次他颇为认真地对友人说:别的可能都是假的,都可以不写的,而唯有科技,唯有高科技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非写不可的。可惜的是,徐迟先生这个看法有点“曲高和寡”,不仅没有得到作家群体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出版时,虽有一部分标明是“非卖品”,却也发行了百万册之多。然而到了《来自高能粒子和广泛宇宙的信息》出版时,却只有寥寥数千册的印数。考虑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民众的科学素养在持续提高的历史事实,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不是读者的“错误”。文学艺术,还是应该把人作为表现对象。即使以科学家为描写对象,也主要是写他们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他们的专业。如果毕竟文学是人学,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即使是徐迟先生这么才华横溢的作家,也很难抓住读者。  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哥德巴赫猜想》还是《大雁情》,都是以纪实为主的报告文学,而不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这就大大限制了作品的文学性,都是不典型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徐迟先生认为报告文学“也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曾经引起很大争议。在《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也虚构了一些细节,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性,但文学界很多人士对此不以为然。  以科学家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国外也为数较少。《诺贝尔的囚徒》是一部较具影响的小说。本书作者是当代知名的有机化学家、避孕药发明者卡尔·杰拉西。杰拉西对海洋生物化学、甾体化学、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曾因人工避孕药的合成名震全球。他既是一位颇具人文内涵的科学家,又是一位颇有声名的诗人和小说、戏剧作家。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分子生物学家康托构思了一个关于肿瘤如何形成的绝妙设想,并安排其得意门生杰里·斯塔福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理论。实验完成之后,他们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巨大轰动。不久,哈佛大学名教授克劳斯就推荐康托角逐诺贝尔奖。然而,克劳斯的研究小组却无法重复杰里的实验,还有人往康托的门里塞了张纸条,暗示了杰里可能在实验中作假……面对诺贝尔奖的诱惑和学术道德的挑战,康托该何去何从?后来,康托终于如愿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已经与恩师分道扬镳的杰里却同他分享了这一殊荣,并在颁奖礼上与他明争暗斗,克劳斯发现其中的隐情后,更是对康托提出种种要挟,使康托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书中对学者的科学道德、为人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做了非常有趣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科学家的内心世界、生活情趣等等,揭示了科学家的活生生的人生经历,极富教育意义。中国科学院胡亚东研究员认为:“《诺贝尔的囚徒》是一本非常有趣而独特的‘小说’,讲述了国外学界中人在学术追求中的诸多不正常现象,批判了科学界各种学术活动中形形色色的丑陋现象,读起来极耐人寻味。这些现象与目前中国学术界存在的学术道德、功利主义、弄虚作伪等不良现象颇有关联,因而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本书就更是发人深省。中国有句古语:‘诗以言志’,这本小说也可说带有‘言志’的味道。”  在中国,科学小说更加稀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作家孙海涛在查阅了大量清史资料的基础上,历经两年,写成42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明安图》,2005年出版。明安图,出生在清代察哈尔草原(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清代不可多得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测绘学家。他用30余年时间创立了“割圆连比例法”,写成4卷本数学专著《割圆密率捷法》,而且又发现并论证了无穷级数的6个公式,这是当时世界数学领域中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所以,明安图被认为是我国微积分学的先驱和高等数学的开创者。除此之外,明安图还多次参加地理测量和地图的绘制工作。这部小说在社会上反响甚小,很少有人知道。描写科学家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极其稀少,并不奇怪。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的生活,一般是比较单调的,甚至比普通人的生活更单调。缺乏波澜起伏,并不适合作为文学艺术的题材。文学讲究的是“传奇”,无“奇”则不传。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