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研究

包邮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研究

1星价 ¥20.9 (5.5折)
2星价¥20.9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3304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533330491 ; 978-7-5333-3049-1

本书特色

汉语学界也有不少学者专门讨论了现代汉语非论元成分的变换问题,如徐杰(2008)探讨了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储泽祥(2001)探讨了“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问题,郑贵友(2000)研究了与状位相关的形容词移位问题。另外,探讨补语与状语位序变换的文章也不少…… 以上几方面的研究,为本书的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吴春相的《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研究》将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在当今新出现的成熟的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考察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问题,描述各种变换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特点,并揭示导致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

内容简介

汉语学界也有不少学者专门讨论了现代汉语非论元成分的变换问题,如徐杰(2008)探讨了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储泽祥(2001)探讨了“名+数量”语序与注意焦点问题,郑贵友(2000)研究了与状位相关的形容词移位问题。另外,探讨补语与状语位序变换的文章也不少……以上几方面的研究,为《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研究》的分析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研究》将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在当今新出现的成熟的语言学理论背景下,考察现代汉语句子组成单位的语序变换问题,描述各种变换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特点,并揭示导致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

目录

序**章 绪论1.1 题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 前人研究之不足1.4 语序变换分析的重要性1.5 对变换的重新分析1.5.1 变换形式的类型1.5.2 变换分析中的技术处理程序类型1.5.3 进行技术处理的必要性1.6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6.1 在句子层面研究语序变换1.6.2 变换前后句子的自足问题1.6.3 重点研究书面语材料1.7 研究的理论背景1.7.1 意义和变换1.7.2 语义的分层问题1.7.3 语法与语义相结合的基本原则1.7.4 功能主义的语序观1.8 以句子语序变换为主线的研究思路1.8.1 关于基本语序问题1.8.2 基本语序和非基本语序1.8.3 确立基本语序的重要性1.8.4 怎样确定句子的基本语序1.8.5 汉语句子基本语序的形式1.9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10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第二章 成分类型与变换的制约因素2.1 可变换结构的必要条件2.1.1 句法成分与句法位置2.1.2 定位成分和自由成分2.2 以动词为中心的句子单位变换2.2.1 自由动词2.2.2 关于离合词2.2.3 不自由动词2.3 动词的配价类型和变换2.3.1 配价研究概述2.3.2 动词的时体类型第三章 动词的配价类型与语序变换3.1 零元动词和相关句子变换3.2 与一元动词相关的配价和变换3.2.1 一元一位动词3.2.2 一元二位动词3.2.3 一元三位动词3.2.4 小结3.3 三元动词与变换分析3.3.1 不同语义特征的三元动词3.3.2 三元多联多项动词3.3.3 准三元动词3.3.4 小结3.4 二价动词和变换分析3.4.1 二元二位动词3.4.2 二元三位动词3.4.3 准二元动词的配价3.4.4 小结第四章 话题化和句法成分移位4.1 关于话题4.1.1 话题的定义4.1.2 话题概念涉及的因素4.1.3 话题的特点4.1.4 我们对于话题的看法4.2 与话题相关的语序研究4.3 话题的类型及其特点4.3.1 话题的类型4.3.2 成为话题的条件4.4 话题的指称性分析4.4.1 指称的类别4.4.2 关于语法成分的有定性问题4.5 关于话题化4.5.1 各种指称性成分的形式和话题化4.5.2 非指称性成分转化为指称性成分4.5.3 量化成分指称问题与话题4.5.4 可话题化成分的语义和句法位置问题4.5.5 话题化的手段4.5.6 话题化词类次范畴的制约4.5.7 话题化过程 第五章 话题的选择与展开模式5.1 话题化的动因探讨5.2 论域和语域5.2.1 语域5.2.2 论域5.2.3 语域的类别5.2.4 论域的类别5.2.5 语域和论域的内在联系5.3 语域、论域及话题的选择5.3.1 主话题的选择5.3.2 次话题的选择和隐现5.3.3 处所格作为话题的隐现5.4 话题和说明的密切关系5.5 论域与论向5.6 展开话题的方式5.6.1 叙事性展开模式5.6.2 非叙事性展开模式第六章 单位的主观性与句法移位6.1 语言的主观性表现6.2 关于修饰语的类型6.3 论元成分游移和修辞效果的凸显6.3.1 题元理论和语义特征6.3.2 客体论元成分内部游移6.3.3 论元成分的游移和深层语义的制约6.3.4 词的重叠形成的不同修辞效果6.3.5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游移问题6.3.6 系事内部成分游移到句法之外6.4 主体论元成分游移6.5 论元成分整体游移6.6 关于同义异构的修辞问题第七章 基于元话语的句子语序变换7.1 “我说”与概率副词的句法灵活性7.1.1 “我说”类元话语成分7.1.2 概率副词的句法灵活性7.1.3 概率副词的特点7.1.4 概率副词特征及范围界定7.1.5 概率副词元话语特征7.1.6 概率副词范围7.1.7 概率副词语义类型7.1.8 概率副词的句法灵活性7.2 元认知问题分析7.2.1 三类“你说说7.2.2 “你说说”的语法化7.2.3 话语标记“你说说”产生的修辞动因7.3 特殊语用成分在两种引语中的变化7.3.1 句子的功能类别和特殊语用成分类型7.3.2 特殊语用在两种引语的变化7.3.3 特殊语用成分在两种引语间变化的原因第八章 句法结构变换中的语体制约作用8.1 以介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8.2 介词的语体类别8.2.1 以往关于介词的浯体研究8.2.2 虚词语体界定的程序8.2.3 现代汉语介词的语体类别8.3 介词结构的句法功能和语体问题8.3.1 充当补语的介词结构语体分析8.3.2 充当状语的介词结构语体分析8.4 制约介词结构语体的因素分析8.5 语体成分的和谐相处问题结语附:语体成分和谐组配的初步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春相,男,1973年生,山东阳谷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2003—2006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2008—2010年)。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上海语文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4部,主编沦文集1部。主持省部级重大课题等项目9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