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292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6129289 ; 978-7-5161-2928-9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为丰富的国家。如何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始终是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直是非均衡的。这种非均衡的资源配置,不但影响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绩效,而且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提高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绩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平和正义,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张务伟编著的《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依据非均衡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博弈论、计量模型分析等方法,分阶段研究了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特征、原因、机制、绩效,并预测了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演进趋势,*后,提出促进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的特征主要包括:国家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城乡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城乡劳动力工资存在差距、实行城乡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不稳定。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的原因: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遗存和后续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换不同步,也是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通过两人对称博弈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可以发现,劳动力转移成功的示范作用,带回来的信息及他们的介绍,对没有转移的劳动力作出转移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行为是基于家庭利益*大化作出的理性选择。非国有单位的资源配置行为主要是通过非国有单位与基层政府的博弈过程,使非国有单位遵守劳动力市场制度。国有单位资源配置行为主要是通过国家(包括地方政府)与国有单位的委托一代理来实现的。政府的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就是在城镇和农村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冲突成本;在城镇和农村双方冲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城镇和农村双方争夺就业岗位而得到的利益。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比城乡劳动力非市场均衡阶段要高,表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公平性来看,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社会补偿与城乡劳动力非市场阶段相比要少得多。 在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城乡劳动力资源原则上采取相同的配置方式;城乡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乡劳动力工资虽然存在差距,但是,开始“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别依然较大;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程度仍在扩大。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劳动力供求数量和价格方面。受资料所限,《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分别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和城乡劳动力的收入作替代。研究表明,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列前五位的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劳动力年龄、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家庭身份。对农村劳动力收入影响*大的微观因素(前五位)分别是:务工时间、受教育年限、就业地点类型、性别和是否有技术特长。对城镇劳动力收入影响*大的微观因素(前五位)分别是:受教育年限、性别、就业地点类型、就业区域和务工时间。城乡劳动力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技术特长、务工时间、婚姻状况、就业行业等方面。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还分别通过人力资本因素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提高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向人力资本因素的转移率,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和就业稳定性;就业状况影响因子存在内在关联性。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要高于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表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了劳动力生产率。从公平性来看,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也较形成阶段公平,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组织、城镇劳动力和用人单位都能获得合理收益,并且社会补偿也比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要少得多。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收敛阶段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幅度超过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的幅度;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农业劳动力不再大规模地向非农业单向流动,而是变为双向或多向的流动;城乡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总体上开始出现收敛;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制度因素已经取消;城乡之间*主要的差别并不是收入差距,而可能是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别。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收敛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比重减少幅度开始超过了农业产值比重减少的幅度;农业劳动力价格和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价格差距开始缩小;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更大程度上是由城乡劳动力素质及其他的非制度性因素造成的。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收敛阶段,劳动力是“经济人”的属性进一步得到确认;用人单位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收敛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要高于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其公平性也比发展阶段更高。 从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演进趋势来看,在今后一二十年内,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还将继续扩大。从预测结果看,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要到2040年前后才可能出现收敛,到2070年前后才可基本实现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 促进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程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内容简介
张务伟编著的《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依据非均衡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博弈论、计量模型分析等方法,分阶段研究了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特征、原因、机制、绩效,并预测了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演进趋势,*后,提出促进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的特征主要包括:国家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城乡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城乡劳动力工资存在差距、实行城乡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不稳定。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的原因: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遗存和后续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换不同步,也是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通过两人对称博弈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可以发现,劳动力转移成功的示范作用,带回来的信息及他们的介绍,对没有转移的劳动力作出转移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行为是基于家庭利益*大化作出的理性选择。非国有单位的资源配置行为主要是通过非国有单位与基层政府的博弈过程,使非国有单位遵守劳动力市场制度。国有单位资源配置行为主要是通过国家(包括地方政府)与国有单位的委托一代理来实现的。政府的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就是在城镇和农村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冲突成本;在城镇和农村双方冲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城镇和农村双方争夺就业岗位而得到的利益。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比城乡劳动力非市场均衡阶段要高,表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公平性来看,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社会补偿与城乡劳动力非市场阶段相比要少得多。 在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城乡劳动力资源原则上采取相同的配置方式;城乡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乡劳动力工资虽然存在差距,但是,开始“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别依然较大;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程度仍在扩大。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劳动力供求数量和价格方面。
目录
**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体系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研究综述
**节 均衡理论
第二节 非均衡理论
第三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理论
第四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研究
第三章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式
**节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
第三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
第四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研究范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形成
**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的机制
第四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形成阶段劳动力市场的绩效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发展
**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第三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机制
第四节 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的绩效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演进趋势
**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收敛之展望
第二节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演进趋势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促进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主要对策
**节 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第二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第三节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
第四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节 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25.3¥45.8 -
故事力法则
¥15.4¥48.0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9.4¥68.0 -
金字塔原理
¥44.1¥88.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8.3¥27.0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30.7¥69.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79.7¥139.9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9.0¥65.0 -
图解博弈论
¥12.4¥38.0 -
影响力3
¥36.4¥68.0 -
逆势突围
¥25.5¥68.0 -
行动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18.4¥58.0 -
设计的力量
¥15.7¥42.0 -
情境销售
¥14.5¥45.0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36.3¥98.0 -
她们-女性的镜像与觉知
¥13.9¥38.0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
¥16.7¥58.0 -
促销
¥19.8¥69.8 -
极简博弈论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