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40861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3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64086145 ; 978-7-5640-8614-5
本书特色
刘庆顺著的《秘书问题与行为决策(精)》是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成果。 《秘书问题与行为决策(精)》基于一般秘书问题的决策情景,在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即时间压力和观察成本两者在决策者决策策略和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影响和交互作用,然后通过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证实在一般秘书问题的决策情境中,时间压力和观察成本对决策者策略和满意度的影响。 本书适合作为作为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参考。
内容简介
在当今快速多变的不确定性决策环境中,及时准确地判断与选择是人们提高决策绩效、赢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信息搜索,是准确判断与有效决策的前提。秘书问题是一类序贯观察与选择问题,描述了每次观察一个质量随机分布、序贯出现选项的情境下,决策者如何命中选项、集中*优选项的问题。秘书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动态的信息搜索与决策过程,其实质是如何处理选项质量分布与到达的不确定性信息。而要获得这些不确定性信息,就意味着错过*优选择的可能性增加以及增加搜索成本。然而,如果不搜索或少搜索这些不确定性信息,那就意味着决策是非常盲目的,这是一个两难权衡的决策问题。因此,解决秘书问题的关键,不是决定去选择哪一个选项,而是决定何时停止搜索信息。 秘书问题的*优截止阀策略,主要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大化命中*优的概率,不过通常会偏离*优决策法则。研究发现,现实中人们并没有完全遵循*优解策略进行选择,相比较*优截止阀值,而是存在停止搜索太早或者说搜索量太少的倾向。*优解策略基于决策者的完全理性假设,仅仅关注搜索次数,而“忽略”了搜索过程中选项值特征等“噪声信息”对决策行为的影响。而且已有研究假定人们在运用截止阀法则的过程中,能够完全理性地恒定于*大值标杆原则。基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假设与行为决策理论认为,选项值特征等“噪声信息”的干扰效应以及标杆策略的适应性运用,可能是导致人们偏离*优决策行为的原因之一。 《秘书问题与行为决策》主要运用实验室实验的研究方法,对选项值的统计特征、序次特征、选项集规模以及选项值类型等“噪声信息”与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另外,运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以及理论求解的方法,对人们可能运用的几种标杆策略及其对搜索数量和决策收益的影响作用进行检验和论证。研究结果发现,搜索过程中的选项值特征等“噪声信息”对人们的搜索行为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且,决策者在运用截止阀法则的时候,通常会适应性地采用不同的标杆策略。而标杆策略的适应性变化,进一步导致截止阀值和决策收益发生规律性的变动。研究结论及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选项值的统计特征对决策者的搜索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其中,选项值的离散程度与搜索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相邻两个选项值之间急剧升高的幅度值,与决策者发生选择行为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
目录
1.1 秘书问题的由来
1.2 研究定位与研究目标
1.2.1 研究动态及本研究定位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本书的组织结构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
2 秘书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1 秘书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
2.1.1 标准秘书问题的*优解策略研究
2.1.2 松弛部分假设的秘书问题研究
2.1.3 决策目标变化的秘书问题研究
2.2 秘书问题研究的*新动态
2.2.1 标准秘书问题的启发式策略研究
2.2.2 松弛部分假设的启发式策略研究
2.2.3 多属性秘书问题研究
2.3 秘书问题情境下的搜索理论研究
2.3.1 *低价搜索问题的经济决策模型
2.3.2 工作搜索问题的行为决策模型
2.3.3 搜索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4 文献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3 序贯观察与选择行为模型
3.1 基于*优解策略的决策模型
3.2 行为经济理论及其决策模型
3.2.1 有限理性假设与行为经济理论
3.2.2 前景理论及行为决策心理
3.3 研究模型构建
3.4 假设提出及理论分析
3.4.1 研究变量识别与界定
3.4.2 选项值统计特征对搜索数量的影响
3.4.3 选项值序次特征对搜索数量的影响
3.4.4 选项集规模信息对搜索数量的影响
3.4.5 选项值类型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3.4.6 适应性标杆及其截止阀值与决策收益
3.5 研究假设小结
4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4.1 实验室实验及其相关概念
4.1.1 实验的分类与实验室实验
4.1.2 实验的相关概念
4.2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4.2.1 实验内容的确定
4.2.2 实验设计与实验控制
4.2.3 实验情境与实验材料
4.2.4 实验平台及其实验程序
4.2.5 实验指导书与问卷
4.3 预研究阶段
4.3.1 预实验设计
4.3.2 预研究过程及其结果
4.4 实验实施阶段
4.4.1 实验对象及其分组
4.4.2 正式实验过程实施
4.4.3 数据收集及初步整理
5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5.1 初步统计分析
5.1.1 截止阀策略的运用
5.1.2 选项值特征信息的感知
5.1.3 决策结果的性别差异
5.1.4 决策结果的估计偏差
5.1.5 小结
5.2 研究假设检验
5.2.1 选项值离散程度与搜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5.2.2 选项值序次特征与搜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5.2.3 选项集规模信息与搜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5.2.4 选项值类型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
5.2.5 适应性标杆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假设检验情况小结
5.3.2 讨论及启示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书的主要工作
6.2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6.2.1 主要研究结论
6.2.2 研究结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6.3 主要创新点
6.4 研究的局限性
6.5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指导书
附录2 实验界面
附录3 实验材料
附录4 实验问卷
节选
拉丁方设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确定自变量主效应的拉丁方设计,二是为了控制顺序效应的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的行、列和实验刺激水平的数目必须相等,也就是说,各个分块因素处理水平的数目与实验刺激水平的数目必须相等。一般来说,拉丁方设计无法测量出交互作用效应有多大,但可以根据实验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判断出实验刺激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因子设计有两个以上的因子(即自变量),每个因子有两个以上的水平,一般用来考察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简单的因子设计是2×2因子设计,即有2个因子,每个因子有2个水平。实验对象被随机分派到4个实验组中,并进行后测(为了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因子设计一般采用无前测的方式)。 2)本研究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实验内容以及研究假设,本研究主要采取“只有后测加控制组”的实验设计方式。首先,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主要是高校在读大学生,而且对于实验内容来说对被试要求不高,因此具有被试数量充足的特点。这就能够保证实验对象随机化分组的基本要求。 其次,实验一、二、三的内容主要是单因果关系的实验,而且从理论模型与实验内容来分析,本研究也并没有测试变量间交互影响的必要。即使有交互影响,但从实验内容来看,通过控制组的设置也对此进行了控制。同时,这些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测试被试判断与选择的结果,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前测,只要设置控制组进行对比就能凸显实验处理的效应。如果进行前测,不仅增加实验成本与时间,而且更关键的是被试容易产生测试经验效应。 *后,只有后测加控制组的实验设计方式,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而本研究研究的问题就必须强调实验的外部效度。这是由于,序贯观察与选择问题的*优截止阀法则已经给出了*优“答案”,现在关键的是要实验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决策者在现实中究竟是如何决策的。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实验的外部效度优先。 3)本研究实验控制的内容 如前所述,控制是科学研究的本质,也是实验研究的精髓。实验控制主要包括对研究变量的操作,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从实验内容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主要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控制组与实验组,对研究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使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化。 而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根据已有此类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搜索成本、选项每次出现的时间间隔(或者说决策时间压力)、选项属性、决策情境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对前两者的控制,只要让被试明确该实验关于决策的规则与内容就可以做到。而对于选项属性的控制,是通过实验材料的选取进行控制,控制内容主要是将选项的多属性评价转变为单属性评价。根据行为决策理论,对问题情境的不同描述,将会对决策者的判断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对该类决策问题设置了两个决策情境以控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然,在每一个实验中,还要控制实验变量间的“污染”效应。比如,实验一的实验变量是“选项值的统计特征”,那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就要控制“选项值的序次特征”对决策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降低选项集中“连续出现候补者”,或“连续出现非候补者”的现象来实现的。而对于实验二,其实验变量是“选项值的序次特征”,那么也要控制“选项值的统计特征”对决策的影响。对于这一点,实验二使用的测试集直接就是选项值的相对排序值,被试根本就看不见选项的真实值,因此也就更不可能看见“选择值的统计特征”。 另外,从实验程序上来看,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计算机控制的实验操作平台。即被试每人一台电脑,按照电脑所提供的操作指示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平台是本研究根据实验内容与程序自行开发的。这样的实验操作平台,不仅*大限度地避免了实验员“手工”组织实验所带来的可能影响,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对该实验情境与实验程序科学简便的控制。为了避免被试对实验流程及其基本操作的查看,实验指导书采用的是纸质下发的形式。同样,为避免实验结束后被试上机操作的疲劳以及问卷填写不认真,问卷也采用纸质下发的形式。 *后,计算机仿真实验也是本研究自行开发的程序。仿真实验的设计与控制相对简单,因为实验对象是没有行为特征的“计算机”。只要输入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参数,就会输出欲检验的实验处理效应。仿真实验尽管很难测试关于人的行为方面的实验处理效应,但是由于其省时省力、节约实验成本,所以也可以弥补实验室实验的不足。而且,实验四的内容也比较适合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 4.2.3实验情境与实验材料 实验情境的创建与实验材料的选取,事关整个实验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实验结论的信度与内外部效度。因此,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1)实验情境的创建 有关序贯观察与选择问题的决策情境非常普遍,但作为实验情境还需要慎重选择,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内外部效度。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要设置适合大学生容易理解与操作的实验情境。但是,实验情境还要准确体现该类决策的本质特征。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选择“何时出售股票”的决策问题作为主要的实验情境,同时在实验指导书中选择“工作职位搜索”的实验情境。两种实验情境的共同使用,能让实验对象比较准确、通俗地理解该类决策问题的本质特征,以利于顺利进行实验且提高实验结果的效度。 ……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25.3¥45.8 -
故事力法则
¥15.4¥48.0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9.4¥68.0 -
金字塔原理
¥44.1¥88.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8.3¥27.0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30.7¥69.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79.7¥139.9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9.0¥65.0 -
图解博弈论
¥12.4¥38.0 -
影响力3
¥36.4¥68.0 -
逆势突围
¥25.5¥68.0 -
行动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18.4¥58.0 -
设计的力量
¥15.7¥42.0 -
情境销售
¥14.5¥45.0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36.3¥98.0 -
她们-女性的镜像与觉知
¥13.9¥38.0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
¥16.7¥58.0 -
促销
¥19.8¥69.8 -
极简博弈论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