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工具书

包邮语文教学工具书

1星价 ¥11.4 (4.1折)
2星价¥11.4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0254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47025482 ; 978-7-5470-2548-2

本书特色

山东省宁阳县**中学的刘胜利老师植根于宁阳一中这块教育沃土,十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育的阵地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本《语文教学工具书》,就是他对自己二十年来教学成果的一次汇总。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我们也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卷探索性很强的论文集。本书主要是对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的中学生朋友,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山东省宁阳县**中学的刘胜利老师植根于宁阳一中这块教育沃土,十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育的阵地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本《语文教学工具书》,就是他对自己二十年来教学成果的一次汇总。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工具书》看作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我们也可以把《语文教学工具书》看作一卷探索性很强的论文集。《语文教学工具书》主要是对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的中学生朋友,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目录



**辑 教法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学的灵感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
激发兴趣的艺术
实施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德育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相互渗透

第二辑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初探
诗歌鉴赏的外部层次和内部层次
加缪和《西西弗神话》
扼住命运的咽喉
谈叙述的角度
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策略
语言的痛苦蜕变

第三辑 作文教学
作文讲评方式初探
让个性在作文中飞扬
作文个性缺失的应对策略
文学社活动中的创新写作
作文教学中的暗示
如何写好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中取影手法的运用
浅谈景物描写的作用
浅谈细节描写的作用
写作中渲染手法的作用
话题作文应加强文体意识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艺术
好题是这样拟出来的
补写技巧浅谈
议论文怎样分析论据

第四辑 高考点拨
文言常用句式例析
压缩语段解题方法例说
标点符号备考指要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策略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别
排列句序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预测
双体作文写作津梁
临场快速高效作文法
议论文拟写段旨句的技巧
语文高考答题规范

第五辑 含英咀华
我与《巴黎圣母院》
壮美的英雄群像
缠绵伤感,清醒理智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
《药》的肖像描写
容情于事,理性控制
献给母亲的深情颂歌
纸船
雄浑阔大的意境
简单的意象深刻的意蕴
伟人情怀 浑然天成

第六辑 生活浪花
展开全部

节选

  二、整体阅读,搜索提取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例如,2002年高考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文中的**段就有“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充满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等句子。文章的第三段也有“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等句子。这些语句就从两个方面说明“知音”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再如,2002年高考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解答这道题,同样要整体阅读全文,根据题意,搜索提取信息。原文中第三段、第四段就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这方面的内容。第三段中“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知音总是越多越好!”第四段中有“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以上句子都说明了作者要“唐突地劝慰他”的原因。  三、理清文脉,举纲张目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例如,2002年高考北京试题第22题“通观《一片树叶》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要准确地回答这道题,我们就必须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要抓住文章的线索。本文在观察自然时是以时间为线索。原文第三段中就有“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的一片树叶”“那是去年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第五段中有“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第六段中有“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第七段中有“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你的踪影”等句子就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描写树叶的季节顺序,回答问题的**小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回答第二小题,就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原文第八段中有“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变化”;第九段中有“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等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回答了第二小题。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