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

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

1星价 ¥18.9 (4.1折)
2星价¥18.4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745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14-04-01
  • 条形码:9787504974570 ; 978-7-5049-7457-0

本书特色

前言   2010年11月,在周小川行长领导下,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开始研究、编制社会融资规模指标。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迄今已连续四年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连续三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负责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发布工作。自2011年起人民银行按季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2012年起按月发布,并在2012年9月公布了2002年以来的月度历史数据。2014年起人民银行按季公布各省(市)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   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新增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充分体现金融与经济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   较为完善的金融统计制度和较为完整的金融统计数据,是世界各国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基础条件,因此各国央行均十分重视完善金融统计框架,编制高质量的金融统计数据。*近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货币当局、经济学家在探究危机爆发的原因时,对现行金融统计进行了深刻反思。此次危机之所以演变成大萧条以来*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原因之一就是金融统计信息严重缺失并存在统计制度性缺陷,尤其是缺乏金融创新产品和跨市场交易的统计数据,致使危机初期金融统计数据未能及时反映危机迹象,危机发生后又无法通过金融统计准确判断和估计危机扩散及风险传染。   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危机后主要国家都积极改进和完善金融统计框架,拓宽金融统计范围和数据获取渠道,探索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构建能够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金融统计指标。有的国家和机构提出扩大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有的提出建立广义流动性,也有的提出信用总量指标。我国于2010年提出了社会融资规模概念,2011年开始正式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由四个部分共十个子项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和外币各项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四是其他项目,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制度的建立,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加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监测,有利于弥补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憾,有利于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活动,有利于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分析货币政策传导,也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年多来的实践表明,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和重视,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重要的监测分析指标。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个部分。**部分详细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及该指标的统计测量原则与方法,重点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与国际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传导、利率市场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与重大意义。第二部分对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全国、各地区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结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与重要经济变量、重要金融变量,货币供应量,贷款,市场利率与汇率等重要数据以图表形式做了归纳和汇总。

目录

**部分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
**章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义
一、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和内涵
四、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五、编制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
二、社会融资规模主要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进行编制
三、对几个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热议问题的认识
第三章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基础
一、货币供给的"新观点"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理论
三、国际和我国货币统计的实践与发展
第四章社会融资规模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
一、统计信息缺失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当前我国金融统计的不足
三、国际社会弥补统计信息缺口的努力
四、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是我国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积极成果
第五章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一、社会融资规模满足"可测性"要求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终目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三、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间关系密切
四、社会融资规模与宏观审慎管理
第六章社会融资规模与利率市场化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全面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重要参考
四、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风险监测指标
五、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形成
第七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定义及内涵
二、我国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
五、加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监测分析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金融统计标准化、金融业综合统计
一、金融统计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和国际经验
二、金融业综合统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三、金融统计标准化、金融业综合统计与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关系
第二部分社会融资规模图表及历史数据
一、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结构情况(图)
1-1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年度)
1-2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年度)
1-32002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年度)
1-42002年以来新增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年度)
1-52002年以来新增委托贷款(年度)
1-62002年以来新增信托贷款(年度)
1-72002年以来新增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年度)
1-82002年以来新增企业债券净融资(年度)
1-92002年以来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年度)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重要经济变量(图)
2-1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gdp的比率
2-2社会融资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率
2-3社会融资规模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
2-4社会融资规模与实际gdp增长率
2-5社会融资规模与gdp平减指数
2-6社会融资规模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7社会融资规模与贸易差额
2-8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地区名义gdp的比率
三、社会融资规模与重要金融变量(图)
3-1社会融资规模与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速度
3-2社会融资规模与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速度
3-3社会融资规模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速度
3-4社会融资规模与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3-5社会融资规模与一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3-6社会融资规模与中资大型银行法定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3-7社会融资规模与银行间人民币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
3-8社会融资规模与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
3-9社会融资规模与月末隔夜shibor
四、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表)
4-1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数据
4-2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年度数据
4-3社会融资规模季度数据
4-4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季度数据
4-5社会融资规模月度数据
4-6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月度数据
4-7社会融资规模的四大组成部分(年度)
4-8社会融资规模四大组成部分的占比(年度)
4-9社会融资规模的四大组成部分(季度)
4-10社会融资规模四大组成部分的占比(季度)
4-11社会融资规模的四大组成部分(月度)
4-12社会融资规模四大组成部分的占比(月度)
五、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图,表)
5-1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图)
5-2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图)
5-32013年东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图)
5-42013年中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图)
5-52013年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图)
5-6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图)
5-72013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图)
5-8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表)
5-9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表)
5-10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表)
5-11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结构数据(表)
六、货币供应量(图表)
6-1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余额(年度)
6-2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余额(月度)
6-3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年度)
6-4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月度)
七、贷款(图表)
7-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年度)
7-2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年度)
7-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年度)
7-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月度)
7-5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年度)
7-6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月度)
八、市场利率和汇率(图表)
8-1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
8-2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
8-3shibor利率(月度)
8-4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度)
8-5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月度)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根植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实践,它的提出丰富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同时,该指标也是金融业综合统计的一项先行探索,它的成功编制、统计和发布坚定了我们推进综合统计的信心。阅读盛松成博士主编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指标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本世纪以来,中国金融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迁: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日趋复杂,金融工具丰富多样,金融宏观调控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这些新变化,探究货币政策的新范式,是中国金融研究界的历史责任。由央行学者盛松成主编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便是这样一部从崭新视角来解读央行货币政策新实践的专著。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推出和相应统计数据的公布,为公众全面把握金融状况、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不了解社会融资规模的现状与动态就无从了解当今的宏观经济。盛松成博士主编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一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是迄今我所见到的对社会融资规模问题的*权威阐述。该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决策者和研究者案头的必读书。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合理完善的金融统计制度和高质量的金融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控制金融风险和防止金融危机的重要信息要素。本书是我国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学术结晶。本书的问世将我国金融统计制度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简介

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经济学博士。1994年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副主任。1999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任研究员,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1月起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2007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2010年8月任现职。   盛松成是我国*早系统研究国外货币金融学说的专家之一,近年来又在社会融资规模、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等研究中做出了贡献。代表著作《现代货币经济学》获得一系列奖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发表100余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