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4053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040405316 ; 978-7-04-040531-6

内容简介

  《心理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地介绍了心理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探讨了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若干实践领域的应用。全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并重,适当突出了心理评估方法和技术在教育、心理临床和咨询领域的应用;另外,由心理测验、心理测量扩展到心理评估,适当地介绍了心理测验、心理测量以外的心理评估方法和技术,例如评估性会谈技术、行为观察和行为评估技术以及心理状态检查技术等。  《心理评估技术及其应用》可以作为心理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精神医学和其他心理卫生工作者,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工作者等,无论开展心理评估实践还是研究工作,都可以从《心理评估技术及其应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技术、方法与途径。

目录

**篇 心理评估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
**章 心理评估概述
**节 心理评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心理评估的法律问题和伦理守则
第二章 心理测验基础
**节 心理测验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信度
第四节 效度
第三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与使用
**节 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四章 能力的评估
**节 能力与智力及其测量
第二节 常用智力测验
第三节 能力倾向测验
第五章 人格的评估
**节 人格和人格评估概述
第二节 问卷式人格测验
第三节 投射性人格测验
第四节 情境性人格评估和行为评估法
第六章 心理评定量表
**节 心理评定量表概述
第二节 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量表
第三节 症状评定量表
第四节 应激及有关研究量表
第五节 心理特质量表

第二篇 心理评估技术的一般应用
第七章 心理评估技术在心理临床和咨询中的应用
**节 心理障碍的临床心理评估和诊断
第二节 临床评估性会谈
第三节 心理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临床心理评估报告
第八章 心理评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节 学前儿童的心理评估
第二节 学业成就测验
第三节 心理教育成套测验
第四节 教育领域常用的能力倾向测验和诊断测验
第九章 职业选择、生涯规划和人事管理中的心理评估
**节 心理评估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 心理评估与人才测评
第三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三篇 心理评估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膏中的应用
第十章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及其应用
**节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研制
第二节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结构和标准化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在新生中的初步应用
第四节 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
第五节 精神障碍大学生患者心理应激情况的调查研究
第十一章 心理应激相关因素测评量表的编制
**节 青少年应对风格量表的编制
第二节 应激评价量表的中文修订
第三节 人格坚韧性量表的编制
第四节 压力困扰量表的编制
展开全部

节选

  3.自陈量表的特点  自陈量表是让个人提供关于自己的人格特征的报告。其假设的前提是受测者*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因为施测手续简便、计分规则简单客观、测量分数容易解释等优点,自陈量表成为评定人格*常用的方法和形式。  但是事实上,一个人很难对自己做全面而正确的观察,而受测者在提供个人的报告时,往往出现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反应定势。只有受测者能够一致且诚实地回答所有的题目,人格评估工具才能提供真实的结果,因而受测者是否真实地回答问卷的各种问题必定会影响自陈量表的效度。以往研究资料显示,受测者在接受人格评估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反应定势。其中*常见的是社会期许定势,即受测者为了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或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人格特征,有意地以更为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进行反应。其次有极端定势、过度谨慎或猜测定势等,如受测者根本不思考题目的内容,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或“否”或“不一定”的回答,这种反应有可能是他们在某些项目上不太清楚哪个选项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能是他们无意识地应用了防卫机制,因而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的选项。此外还有默从定势,即受测者在模棱两可时倾向于赞同而不是否定。这些反应方式的出现可能是受测者有意为之,也可能他们确实不知如何回答。为了防止受测者回答问题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防卫性反应,许多人格测验设计了专门检查反应定势的效度量表,如果受测者在该量表上的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则说明没有真实回答,其作答视为无效。如在MMPI、EPQ中就包含了类似的测谎量表。  (二)投射法  1.投射测验的含义  心理学上的投射(projection)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特性等无意识地投射到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投射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与心理分析理论密切相关,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体无法单凭自己的意识功能洞悉自己的人格特征,但是,一个人对模糊不清的、非结构化的刺激的反应会反映出个体自身的独特人格。从该理论出发,投射技术的基本假设是:  (1)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并且是可以给予解释和预测的。  (2)个人的反应虽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情境,但受测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渗透到他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  (3)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到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之中,必须借助某种无确定意义的(未经组织的或非结构化的)刺激情境为引导,才能使个体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不知不觉泄露出来,并借此了解受测者的人格特征。  2.投射测验的特点  投射测验具有如下特点:  (1)测验所用的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结构和确切意义,受测者有广泛的自由反应空间。正因为受测者对材料的反应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测验材料的性质并不能决定受测者对材料的解释,更多的取决于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过去的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2)投射测验的测验目的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并不知道他的反应会得到怎样的解释,因此可减少伪装和防卫,使测验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  (3)对投射测验的结果解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可以同时测量几种人格特质,目的在于了解个体的整体人格及各特质间的关系。一般的人格测验往往只能测量某些人格特征。  (4)投射测验的内容大多为无明确意义的图片,因此测验时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格的跨文化研究。  3.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投射测验采用独特的思路去评估人格,探索个体心理深层的机制,更符合人格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人格特征的评估过程中。但是投射技术并不能通过“芝麻开门”直接进入潜意识中,它的特点也正是其局限。如前面所述,投射测验具有刺激材料的非结构性和反应的自由性的特点,因此对其操作的技术难度较大,难以掌握。其次,没有数量化的常模资料。另外还有记分问题,大多数的投射技术都不能达到常规的信度、效度标准,它们的效度系数较低,反映了计分和解释过程中的情境因素和主观性。因此投射技术要得到广泛的承认与应用,应该在其测验结果的量化和具体操作上做出改进。  除了自评量表、投射法以外,人格评估中还会使用行为观察与行为评估法、会谈法和情境测验法等。这些类型在以下相关章节中会一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节问卷式人格测验  问卷式人格测验又称人格自陈量表。由于评分方法是客观的,故又称作客观性人格测验。本节介绍四种在国内较常采用的综合性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和中国人格量表。关于单一人格特质(例如自我概念、心理弹性、情绪性和坚韧性)的问卷式测评工具,读者可参阅第六章第五节。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