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
读者评分
5分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

¥20.8 (4.3折) ?
1星价 ¥33.6
2星价¥33.6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sob***(三星用户)

不错的舍勒研究

舍勒 与海德格尔同时的现象学家 专注于道德哲学研究

2017-11-24 16:17:5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773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81
  • 出版时间:2014-10-01
  • 条形码:9787100107730 ; 978-7-100-10773-0

本书特色

    本书中探究了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和动态基础,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中探究了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和动态基础,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

目录

缩略索引题解与引言1 导论: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和伦理学的建基问题1.1 从苏格拉底问题到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1.2 什么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好(善)?1.3 伦理学与道德1.4 伦理学的开端: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之争1.5 一个个案:康德伦理学中的感受与理性1.5.1 康德早期的理性伦理学1.5.2 康德的道德感受伦理学1.5.3 康德的纯粹理性伦理学1.6 问题的导入与层次划分上篇: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康德、胡塞尔背景下的质料先天主义引语2 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前问题: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2.1 从康德的形式先天到胡塞尔的本质先天2.1.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形式先天2.1.2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质先天2.2 舍勒对康德形式先天的批评与质料先天原则2.3 舍勒对胡塞尔本质先天的批评反思与深化2.3.1 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与观念对象的存在样式2.3.2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进程的一贯性中断了吗?”2.3.3 胡塞尔的综合先天与本质明察的功能化3 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问题:理性先天与情感先天3.1 从康德的理性先天到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3.1.1 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原则3.1.2 胡塞尔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判3.1.3 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和价值化行为3.2 舍勒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评与情感先天原则3.3 舍勒对胡塞尔意向性感受的批评与发展3.3.1 舍勒的意向性感受和“认之为有价”行为3.3.2 理性或情感:胡塞尔与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4 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层次:现象学的元伦理学4.1 舍勒的价值先天与价值存在4.1.1 作为原现象的价值先天4.1.2 作为“行为相对性存在”的价值存在4.2 非伦常价值之间的先天层级与伦常价值4.3 情感领域的分层与“爱与恨的先天论”4.4 舍勒对“什么是善?”这一伦理学引导性问题的回答4.5 小结:质料先天主义与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 下篇:舍勒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自身意识理论视域中的价值人格主义引语5 舍勒人格理论的前思:自身意识、自身感受与人格的释义史5.1 传统的自身意识理论及其“循环”困境5.2 附论:自身意识的论题域与家族概念群5.3 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自身感受与自身关系5.4 自身感受的三种哲学含义5.5 人格的释义史与人格理论的困境5.5.1 人格的原初含义与人格的古典道德哲学维度5.5.2 中世纪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存在论维度5.5.3 近代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认识论维度5.5.4 康德的人格理论与诸维度的综合5.5.5 人格理论的论题域与其困境6 舍勒人格理论的本质思考:自身感受与人格现象学6.1 自身感受1与人格的自身被给予方式6.1.1 舍勒对康德“先验统觉的自我”的批判6.1.2 人格的“不可对象化性”与其“自身一体验”6.1.3 作为“存在论式的反思的知识”的“自身认同化”6.2 自身感受2与人格的存在样式6.2.1 人格存在的基本规定:实体,或行为实体?6.2.2 作为“爱的秩序”的“行为实体”6.2.3 人格的“个体规定”与“自身之爱”6.3 自身感受3与伦理的人格生成---6.3.1 “自身感受3”在价值人格主义中的位置6.3.2 “自身感受3”的现象学本质6.3.3 作为“自身感受3”的“羞感”和“懊悔”7 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第二层次: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7.1 人格的本己个体性与自身认识的偶像7.2 陌己人格与人格生成7.2.1 自身欺罔与内陌己感知7.2.2 榜样跟随与本己人格生成7.3 总体人格与凝聚主义7.3.1 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7.3.2 作为凝聚主义的价值人格主义7.4 舍勒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7.5 小结:价值人格主义与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8 总结: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总体规定8.1 舍勒现象学的基本原则8.2 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内在统一性8.3 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根本特征8.3.1 舍勒伦理学的质料先天主义8.3.2 舍勒伦理学的绝对主义与客观主义8.3.3 舍勒伦理学的价值人格主义与凝聚主义 名词索引人名索引后记与致谢修订补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任之(张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伦理学和欧陆哲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