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包邮邓小平-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

¥31.4 (7.5折) ?
1星价 ¥31.4
2星价¥31.4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592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00859253 ; 978-7-5008-5925-3

本书特色

  为缅怀先人,传承光荣,2012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丛书。本丛书通过通俗的文字描述以及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为中国工运事业英勇奋斗的不朽业绩和伟大精神。他们是中国工运历史上永远的丰碑,激励我们一代一代坚定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弘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运事业而努力奋斗。

内容简介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吴振兴编著的《邓小平》以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史料,再现了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参加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光辉足迹、所提出的宝贵思想和作出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提出的工运思想是指导我国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南。

目录

**章 广安岁月——“五四”大潮的启蒙
邓家老院子
求学路上
“五四”大潮的洗礼

第二章 寻梦法兰西——走进国际工人运动
从“俭学”到“勤工”
“油印博士”
旅欧支部的特派员

第三章 求学莫斯科——学习马克思主义工人
运动理论
来到十月革命的故乡
掌握工人运动基础理论
“小钢炮”党小组组长

第四章 戎马生涯——领导工农革命
“西北黄埔”的政治教官
领导工农参加百色、龙州起义
重视发展工运组织的县委书记
主编《红星》报:为工农解放鼓与呼
工农红军政治部领导人
领导晋冀鲁豫根据地工农运动
发动工农支援解放战争

第五章 主政西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
阶级
领导工人阶级参加大西南建设
依靠工人阶级,做好城市工作
热忱关心工人阶级

第六章 十年总书记——谱写职工新篇章
主持修改党章
深入基层,指导工人运动
主持制定《工业七十条》

第七章 “文革”岁月——工厂劳动和工业
整顿
工厂劳动:重做钳工
下放江西期间的考察调研
全面整顿

第八章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业化建设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人阶级领导的广泛联盟
北方谈话:工业改革的先声
工会九大:**次发出改革号召,指引工运新方向
领导和推动工业体制改革
加强国际工运组织合作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向工人阶级致敬
邓小平工运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邓小平》:    巴耶中学距巴黎270公里,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大区的小城巴耶,是一家私立中学,也是法国境内唯一所接待外籍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学校作息管理严格。早6点起床,6点半自习;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为上课时间;晚8点就寝,9点熄灯。这样严格的管理方式,培养了邓小平的组织纪律观念,并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做到严格自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在这所学校的学号是1421。在这所学校,中国学生单独开班,主要是学法语和商贸,并要求学生初步领略法国的文化风情。但是据邓小平后来回忆,他在巴耶中学就读几个月,“没有学好法语”,“学得东西不多,收效不大”。  当时,中国去法国的学生分三种情况:**种是国家派出、学费由政府承担的官费生;第二种是由国家贷款资助的贷费生;第三种是自费生。邓小平是自费生,其时他家境困难,所带钱款也不多,而巴耶中学的膳宿费每月则要200多法郎。为此,邓小平只能尽量节俭使用。  现在在法国的国家档案中,保留了一份巴耶中学中国学生的开支细账。这份账目中说明,1921年3月,邓小平在当月共用了244法郎65生丁的食宿费。  其中200法郎生活费,7法郎的洗衣费,7法郎的卧具租金,12法郎的校方收费和18法郎65生丁的杂支费。一个月200多法郎的开支,对于自费生来说实在不是一笔小的数目。根据这份账目,其他中国同学的杂支费在15至50法郎之间,平均25法郎左右,而他的则只是18法郎,可见其用度节省。后来,谈到这段岁月,邓小平这样回忆:学校待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才上了几个月,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在巴耶中学学习的同时,邓小平和同伴们也在等待勤工俭学的机会。然而,实际情况却与他们的愿望大相径庭。**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1920年下半年起,欧洲开始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法国的许多工厂也相继或部分停产,工人失业,物价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随即又陷入了一种欲工不能、欲学不得的困境。据统计,到1920年年底,在法国的1600名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大致有十分之八的人没有工作。邓小平后来回忆说:一到法国,听先到法国的勤工俭学学生的介绍,知道那时已在**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所需劳动力已不似大战期间(即创办勤工俭学期间)那样紧迫,找工作已不大容易,工资也不高,用勤工方法来俭学,已不可能。随着我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也证明了确是这样。  虽然十分节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学习支出,他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家里也无力寄钱给他。雪上加霜的是,1921年1月12日,华法教育会发出通告,表示该会与勤工俭学学生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关系;16日,该会又发出第二次通告,表示3月15日后与勤工俭学学生断绝经济关系,对失工同学不再发给维持费,住校就读的由本人与学校交涉。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也面临着生计无着的困境。  华法教育会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在法勤工俭学学生们的强烈不满。“勤工”不得、“俭学”又难以继续,面对这一困境,在法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只好开展“自救”活动。2月14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联合会成立,并就学费、生活费问题向中国驻法公使馆递交请愿书。2月底,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王若飞、蔡畅等人的组织下,400余名勤工俭学学生们又在巴黎举行了“反饥饿运动”。他们到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要求解决求学和发放救济金等问题。为弹压中国勤工俭学学生的这一行动,法国当局派出上百名警察,出动马队驱赶请愿学生,并逮捕学生代表。后来,经过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不懈斗争,中、法政府当局*终决定于6月1日成立法华留法中国青年学生监护会;并决定从法国取自中国的庚子赔款中提取一定数目,发给中国勤工俭学学生每人每天5法郎生活维持费,以5个月为限,愿回国者可设法送回国。  就在这期间,由于所带去的费用已经告罄,邓小平的学业已难以为继。  但此时,他心中的“学些本事”、“实业救国”等思想仍然十分强烈,为了能够继续在这里学习,他和同学们多次与校方交涉学费问题。而且,此前法国教育部也致函巴耶中学,希望该校能设法解决这批中国学生的学费问题。但是,校方对这一要求表示难以解决。在这种局面下,到1921年3月13日,在巴耶中学学习了仅仅5个多月后,囊中空空的邓小平就不得不中断了学业。  他同邓绍圣、陈家齐等巴耶中学22名中国学生中的19人一起,被迫离开了学校,前往法国中部城市克鲁梭,寻求“勤工”的机会。邓小平没有意识到的是,他在法国唯一的一次正规的学校教育就这样划上了句号。多年之后,毛毛(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写道:尽管父亲尽量节俭用度,但是未几,所带来的钱就用完了,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巴耶学校。巴耶中学在1921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说:“22名中国学生中的19名于13日晚上离开学校。他们自称去克鲁梭市工作。我怀疑他们是去打工。”此时,正值法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量工厂人员紧缩或倒闭,要想找到工作,实在并非易事。而且,到1920年12月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已达1500多人。后来,在华法教育会的努力下,终于在克鲁梭的施奈德钢铁联合工厂找到了大量散工工作,于是介绍了一百几十人前去工作。这其中,包括邓小平等人在内的四川学生几乎占了半数。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