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78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14-11-01
- 条形码:9787516147825 ; 978-7-5161-4782-5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考察了民国初年(1911-1913年)议会政治的运作状况,包括议会政治的价值期许、议会制度的确立、议员选举、议会政党、议会运作绩效、国会与政府的关系等,深入探讨民初议会政治遭受挫折的内在原因。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考察了民国初年(1911-1913年)议会政治的运作状况,包括议会政治的价值期许、议会制度的确立、议员选举、议会政党、议会运作绩效、国会与政府的关系等,深入探讨民初议会政治遭受挫折的内在原因。
目录
导言
一 学术回顾
二 概念界定
三 本书结构
四 创新与不足
**章 清末议会政治的发轫
**节 政体选择的理论基础
一 政体选择的可能性问题
二 政体选择的价值诉求
三 清末立宪之争
第二节 政体选择的组织基础
一 政党思潮的出现
二 清末政党的萌芽
第三节 政体选择的制度基础
一 预备立宪方案
二 地方自治的推行
三 谘议局的创设
四 资政院的召开
第二章 各省代表会:南北对峙时期的代议政治
**节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一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组织
二 各省代表会的代表构成及组织结构
第二节 组织临时政府
一 议决临时政府地点
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三 选举临时大总统
四 各省代表会与临时政府的关系
第三节 各省代表会时期的主要政党
一 同盟会的分化及派系之争
二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裂
第三章 南京参议院:同盟会的议会政治实践
**节 政局的发展特点
一 地方制度的变革
二 权力中心的转移
第二节.南京参议院的结构
一 南京参议院的成立
二 南京参议院的议员结构
第三节 南京参议院的运作绩效
一 议事成效
二 关于《临时约法》的几个问题
三 南京参议院的存废风波
第四节 南京参议院时期的议会政治
一 主要议会政党
二 参议院与政府的关系
第四章 北京参议院:过渡时期的议会政治
**节 北京参议院的成立及议员结构
一 北京参议院的成立
二 北京参议院的议员结构
第二节 北京参议院的议事成绩
一 议决事项
二 未决事项
第三节 北京参议院时期的议会政治
一 北京参议院的政党概况
二 北京参议院与政府的关系
三 北京参议院的认同危机
第五章 **届国会的顿挫
**节 国会议员的选举
一 国会选举的法律规定
二 各政党的竞选准备
三 竞选方式
四 选民的投票心态
五 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 投票的结果
第二节 国会的组织机构及立法成效
一 国会的组织机构
二 国会的立法成效
第三节 **届国会的议会政治
一 主要政党
二 国会的党争
三 国会政治的顿挫
第四节 **届国会的社会认同
一 国会的立法成效
二 议员的素质
三 国会党争的社会反应
结论 民初议会政治的反思
一 议会政治的认同危机
二 同盟会一国民党的议会作用
三 袁世凯议会政治观的变化轨迹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学术回顾
二 概念界定
三 本书结构
四 创新与不足
**章 清末议会政治的发轫
**节 政体选择的理论基础
一 政体选择的可能性问题
二 政体选择的价值诉求
三 清末立宪之争
第二节 政体选择的组织基础
一 政党思潮的出现
二 清末政党的萌芽
第三节 政体选择的制度基础
一 预备立宪方案
二 地方自治的推行
三 谘议局的创设
四 资政院的召开
第二章 各省代表会:南北对峙时期的代议政治
**节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一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组织
二 各省代表会的代表构成及组织结构
第二节 组织临时政府
一 议决临时政府地点
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三 选举临时大总统
四 各省代表会与临时政府的关系
第三节 各省代表会时期的主要政党
一 同盟会的分化及派系之争
二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裂
第三章 南京参议院:同盟会的议会政治实践
**节 政局的发展特点
一 地方制度的变革
二 权力中心的转移
第二节.南京参议院的结构
一 南京参议院的成立
二 南京参议院的议员结构
第三节 南京参议院的运作绩效
一 议事成效
二 关于《临时约法》的几个问题
三 南京参议院的存废风波
第四节 南京参议院时期的议会政治
一 主要议会政党
二 参议院与政府的关系
第四章 北京参议院:过渡时期的议会政治
**节 北京参议院的成立及议员结构
一 北京参议院的成立
二 北京参议院的议员结构
第二节 北京参议院的议事成绩
一 议决事项
二 未决事项
第三节 北京参议院时期的议会政治
一 北京参议院的政党概况
二 北京参议院与政府的关系
三 北京参议院的认同危机
第五章 **届国会的顿挫
**节 国会议员的选举
一 国会选举的法律规定
二 各政党的竞选准备
三 竞选方式
四 选民的投票心态
五 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 投票的结果
第二节 国会的组织机构及立法成效
一 国会的组织机构
二 国会的立法成效
第三节 **届国会的议会政治
一 主要政党
二 国会的党争
三 国会政治的顿挫
第四节 **届国会的社会认同
一 国会的立法成效
二 议员的素质
三 国会党争的社会反应
结论 民初议会政治的反思
一 议会政治的认同危机
二 同盟会一国民党的议会作用
三 袁世凯议会政治观的变化轨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劲松,毕业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师从王国平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自2003年起,入职江西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了《南京参议院议员人数与〈临时约法〉的效力》、《戊戌变法的性质是立宪吗?》等一系列学术论文,注意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解释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平装)二战战史
¥17.1¥45.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3.0¥28.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平)邓小平时代
¥58.2¥88.0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6.0¥48.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布朗基文选
¥12.9¥17.0 -
共产党宣言
¥7.3¥19.8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雪莱政治论文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8.2¥20.0 -
新政治科学
¥10.1¥2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18.6¥5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解密档案中的张国焘
¥19.6¥58.0 -
跟着美军上战场-零距离解码战地美军
¥19.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