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金融博士论丛)(第五辑)

包邮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金融博士论丛)(第五辑)

金融博士论丛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8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49315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275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82
  • 出版时间:2003-11-01
  • 条形码:9787504931542 ; 978-7-5049-3154-2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从西方国家金融制度变迁的现实出发,系统地研究和论证了这些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归纳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轨迹,结合中国实际,推导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金融中介功能观和制度变迁为理论基础,融合信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前沿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和论证了西方国家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对金融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和演进轨迹的基本解释框架,并进一步探究金融经营模式演变中更具一般适用性的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突破性地推导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

目录


摘要
0 引言
**篇 金融经营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1 金融经营模式概述
1.1 分业与混业的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不同金融经营模式下的金融监管
2 混业经营模式的理论依据
2.1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2.2 全能银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3 制度变迁理论
2.4 金融深化理论
本篇小结
第二篇 西方国家金融混业经营发展途径研究
3 西方国家金融经营模式的演变历程
3.1 从“自然混业”到“分业”的历史考察
3.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混业经营潮流
3.3 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各国金融系统
3.4 混业经营模式下的各国金融监管
3.5 对西方国家金融经营模式演变的理论归纳
4 混业经营发展的初级阶段
4.1 混业经营趋势之一:银证合作
4.2 混业经营趋势之二:银保合作
5 混业经营发展的高级阶段
5.1 产权渗透方式之一:多级法人模式下的金融控投公司
5.2 产权渗透方式之二:统一法人模式下的全能银行制
附件1:花旗集团——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典型案例分析
附件2:德意志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本篇小结
第三篇 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
6 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历史演变
6.1 新金融体系的建立及混业的雏形
6.2 分业经营模式的确定
6.3 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6.4 渐行渐近的混业经营
7 分业经营模式下我国金融业的运行特征与效率
7.1 我国金融业运行的总体特征
7.2 我国金融业运行的结构特征
7.3 我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分析
7.4 金融运行机理及其资金循环渠道的重塑
附件3:GDP与金融深化程度(DEPTH)和滞后一期
8 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中的制度约束
8.1 我国推进混业经营的供需因素分析
8.2 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微观制度约束
8.3 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宏观制度约束
8.4 多重制度约束下的混业经营发展轨迹
9 推进混业经营模式的制度供给
9.1 制度供给之一: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9.2 制度供给之二: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9.3 制度供给之三: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10 金融混业经营发展途径中的模式选择和监管协调
10.1 混业经营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10.2 协议合作阶段
10.3 金融控股阶段
10.4 全面混业阶段
本篇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艳,女,1971年2月出生于湖北。1997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系,获金融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任职于深圳市商业银行;1998年至今,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从事金融教学及科研工作。自1994年以来,矢志于宏观金融、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与各类经济类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多次参与市级、省级课题,主持院级课题,参编国家级教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