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475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5-01-01
- 条形码:9787310047512 ; 978-7-310-04751-2
本书特色
陈海波编著的这本《美国新闻伦理研究》以时间为轴,围绕美国大众化报刊的三次浪潮展开论述,重点关注典型的报纸和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人、学者在新闻伦理方面的探索,对大众化报刊时期美国新闻伦理的演进过程予以解读。 此外,本书还对新媒体语境下美国新闻伦理出现的困境进行发掘,试图勾勒起后社会责任论时代和新的传播格局之下美国新闻伦理的景观。 *后,本书研究的重点是基于美国新闻伦理的各个方面,在融合视野中思考美国新闻伦理的发展过程带给中国新闻伦理建设的镜鉴,增强中美在新闻伦理领域的对话与沟通。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总结了政党报刊时期、大众化报刊时期和“社会责任论”提出后美国的新闻伦理观, 阐述了记者“德性谱系”的构建, 梳理了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演进历程, 并剖析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目录
**章 绪论**节 伦理和新闻伦理第二节 当前美国新闻伦理研究的主要议题第三节 研究美国新闻伦理的意义第四节 新闻伦理探究的驱动要素
第二章 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新闻伦理的演进**节 政党报刊时期新闻伦理意识的萌芽第二节 廉价报纸初期报人对新闻伦理的探索第三节 “黄色新闻浪潮”中报人对新闻伦理的思考第四节 爵士新闻事业时期新闻界的群体反思第五节 探索阶段新闻伦理存在的缺陷
第三章 “社会责任论”提出后美国新闻伦理的演进**节 “社会责任论”提出的背景第二节 “社会责任论”的基本思想第三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责任论”出炉后的各界反应第四节 “社会责任论”对美国新闻伦理发展的推动和影响第四章 后“社会责任论”时代美国新闻伦理的演进**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麦卡锡主义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的复兴第三节 珍妮特·库克事件等假新闻曝光第四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式微第五节 公共新闻崛起对新闻伦理的影响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美国新闻伦理实践的困境**节 多方力量的博弈第二节 重塑新闻人的德性谱系第三节 传播学理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第四节 美国的职业化新闻教育
第六章 美国新闻伦理演进对中国新闻界的镜鉴**节 借鉴的原则第二节 借鉴的内容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部分新闻伦理规约选录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海波,女,满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200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新闻系讲师。主讲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和新媒体。主持并参与内蒙古哲学社会规划课题等多类项目。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