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财会改革探究

包邮教育财会改革探究

¥17.0 (3.4折) ?
1星价 ¥17.0
2星价¥17.0 定价¥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646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14-10-01
  • 条形码:9787562264682 ; 978-7-5622-6468-2

本书特色

  《教育财会改革探究》比较系统地回顾了黄永林在教育财会岗位工作26年的历程,结合教育财务工作实际,围绕高校理财的宏观背景、直属高校部门预算与高等师范院校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改革以及教育财会论文与高校财务决算分析报告的写作等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能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和学校财务工作的具体实际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教育改革、财务管理等具体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回顾, 收录的文章关注国家政策, 探讨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关注热点问题, 探讨热点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 关注重点理论, 探讨重点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 ; 关注国外经验, 探讨国外

目录

**编 教育财会改革背景
高等教育财会研究十大热点问题评述
高校理财宏观背景变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选择及国际比较
加入WTO与中国高校财会工作

第二编 教育财会改革60年
新中国60年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新中国60年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
新中国60年教育财会制度体系改革
新中国60年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编 高等教育财务改革
论高等教育消费
论高校有偿服务的“度”
论“适当集中财权”与“分级管理”的关系
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第四编 高校会计核算改革
高校实行责任会计初探
试论高校会计的决策职能
高校人才成本核算初探

第五编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
试述高校内部改革的模式及其特征
高校后勤社会化新模式探讨
高校公费医疗超支原因和改革建议——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医疗费超支情况调查报告
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赴辽宁高校管理改革考察报告(节选)

第六编 师范教育投入改革
国家教委直属师范大学“七五”以来办学经费状况分析及改革建议
国家教委直属师范院校办学经费困境及改革思路讨论综述
论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范院校筹资

第七编 独立学院财会改革
基于产权经济的独立学院产权的特征和管理
论我国独立学院“合理回报”的依据
论独立学院“合理回报”的经济属性与财务操作

第八编 基础教育保障改革
人民教育政府办: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概述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查报告

第九编 国外高校管理考察
美国教育财务管理——赴美国高校行政管理培训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的财务管理——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财务管理考察报告
欧洲高校财务管理——赴欧洲高校财务管理考察报告
英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状况及其思考——2005年中国高校领导赴英国培训团报告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特点及其启示

第十编 教育财会论文写作
教育财会论文选题
高校财务决算报告写作
财务决算文字说明的写作——兼评国家教委直属高校1990年财务决算文字说明
附录 黄永林关于教育财会研究著作简目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后4%时代”的高等教育投入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自此,“4%”成为中国教育史和中国公共财政决策史上非常著名的数字。这个数字提出来之后,落实情况一直不好。到200()年实际只有2.78%,尤其是在2003年至2006年间这个比例不升反而有所下降。面对这一形势,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再次提出了“4%”比例达到的具体时间。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全面实现“4%”的目标。经过全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终于在2012年得以实现。在全国人大通过的2012年国家预算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1984.63亿元,占GDP的4%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2012年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支出4300多亿元,约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21·71%。  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成为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政府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政府收入多头管理,支出重经济轻民生;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的负担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合理,教育财政责任过多下放到基层政府,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过低等。  “后4%时代”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理念和思路是坚持“合理”、“合法”两个原则。“合理”,就是科学地设计一个合理的投入制度,并制定各项标准;“合法”,就是一旦建立制度和确立了标准,就要始终依法而行。为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来源和增长,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使法律责任具体化、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其次要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按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的具体情况,从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出发,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政府履行自身责任,行为必须到位。*后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应依法加强和改善对同级政府教育投入情况的监督,既要对预算进行监督,也要对预算执行过程和决算进行监督,要在明晰教育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细化教育行政处罚办法,增强可操作性,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长效机制需要重视的问题:①教育投入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②研究建立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央、省、市、县的教育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③研究建立政府、家庭、社会之间的横向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生均经费需求和财政拨款、学费、学校自筹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④研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订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⑤研究建立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⑥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源办教育的优惠政策措施,出台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力量捐资助学和出资办学的税收减免政策、财政配比奖励政策等。⑦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种资源办教育来源的渠道,研究如何争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民间资源、市场资源、国际资源支持办好教育。⑧研究如何发挥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高校董事会、校友会的作用,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⑨研究如何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以筹措办学经费问题。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在壮大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大力组织科研服务收入,努力争取各种产学研合作资金、各类科研课题项目资金和人才培养资助资金等。⑩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教育投入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⑩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⑧研究在投入方向上,如何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投入,坚持做到“四个倾斜”: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⑥研究地方如何通过优化自身财政支出的结构,保证按照规定实现对教育的投入。  ……

作者简介

  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文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产业研宄中心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民间文化、文化产业和现当代文学研宄。近年来主持国家2ll工程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创意与数字化工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20多项研究。出版著作30多部,发表论文160多篇。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二等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二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学“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集体项目)、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项目)等奖10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