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稻作源流史

云南稻作源流史

1星价 ¥22.4 (3.4折)
2星价¥22.4 定价¥6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91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516159187 ; 978-7-5161-5918-7

本书特色

《云南稻作源流史》基于云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尤其是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整个稻作研究相关理论与成果的基础上,从多维的视角探寻了云南作为稻作起源地之一的有力证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推进和深化了20余年来停滞不前的云南稻作起源研究。同时,作者还从云南稻作的历史发展、稻作农耕技术体系、稻作农耕仪礼及农耕神观等方面,对云南稻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果说“起源”是对前任研究成果的继承与深化的话,那么这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可以说是可贵的学术新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云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尤其是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整个稻作研究相关理论与成果的基础上,从多维的视角探寻了云南作为稻作起源地之一的有力证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推进和深化了20余年来停滞不前的云南稻作起源研究。同时,作者还从云南稻作的历史发展、稻作农耕技术体系、稻作农耕仪礼及农耕神观等方面,对云南稻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果说“起源”是对前任研究成果的继承与深化的话,那么这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可以说是可贵的学术新贡献。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1.关于稻作研究的基本原则
      2.稻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研究的意义
**章云南稻作农业的起源
  一  农业起源的基本理论
    (一)农业发生的机制及主要学说
      1.文化进化主义说
      2.绿洲说
      3.原生地(中核地带)说(natural habitat hypothesis)
      4.新气候变化说
      5.周缘地带说(edge zone hypothesis) 
      6.人口压力说
      7.宴享说
    (二)农业起源研究中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
      1.源于采集、渔猎经济的原始农业
      2.农业的发展:从块根作物到谷类栽培
      3.农业是起源于山地还是平地?
      4.世界农耕的类型和起源中心
      5.中国多元的农耕文化区
  二  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
    (一)稻的演进与稻作文化的形成过程
      1.稻属起源与分化
      2.稻与稻作文化的形成
    (二)稻作起源研究中的诸多学说与观点
      1.聚讼纷纭的稻作起源说
      2.稻作起源研究的一些基本趋势
      3.稻作农耕研究的相关概念
      4.稻作起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  云南在稻作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一)稻作的“阿萨姆.云南起源说” 
    (二)始于“阿萨姆.云南”的稻作传播路线 
    (三)阿萨姆·云南起源说的生物学依据:“遗传的多样性中心”
    (四)阿萨姆·云南起源说面临的挑战
  四  从多维的视角来看云南稻作的起源
    (一)谷物起源神话:一种可供破译和释读的稻作文化符号系统
    (二)云南地区是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植物遗传学依据
    (三)云南地区是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考古学依据
    (四)云南地区是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民族学依据
    (五)云南地区是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语言学依据
  五  云南*早的稻作形态是旱地稻作
第二章  云南稻作的历史发展
  一  新石器时代的云南稻作
    (一)洱海区域的原始农耕文化
    (二)滇池区域的原始农耕文化
    (三)金沙江中游的原始农耕文化
    (四)滇东北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
  二  青铜器时代的云南稻作
    (一)滇池区域青铜文化
    (二)滇西地区青铜文化
  三  秦汉、魏晋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一)中原王朝在云南地区的开道置郡
    (二)内地移民的涌入及屯田制在云南的推行
    (三)稻作农业的长足发展
      1.铁制农具的使用
      2.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四  唐、宋、元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一)唐代南诏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二)宋代大理国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三)元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五  明时期云南稻作的发展
    (一)明代云南大规模的移民屯田
    (二)明代云南的水利灌溉设施
    (三)明代云南稻作农业的发展
  六  清代云南稻作农业的发展
    (一)清代云南的土地开垦
    (二)清代云南的水利灌溉设施
    (三)清代云南的稻作农业生产
第三章  云南稻作的类型和稻作农耕技术体系
  一  云南稻作的类型
    (一)自然生态环境与稻作农耕类型的多样性
    (二)云南稻作的类型
      1.旱地稻作农耕
      2.梯田稻作农耕
      3.坝区稻作农耕
  二  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
    (一)从徒手而耕到役象、牛等动物踏耕
    (二)从耜耕到锄耕
    (三)犁耕
  三  传统的稻作生产技术
    (一)备耕
    (二)稻种资源的选育
    (三)水稻育秧与旱地播种
    (四)插秧组织与插秧方式
    (五)施肥
    (六)中耕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七)护秋
    (八)收割与储藏
  四  稻作技术体系中的工具谱系
    (一)稻作生产工具料质的演进
      1.石质生产工具
      2.竹木制的生产工具
      3.金属生产工具   
    (二)农具的类别
      1.起土、碎土、中耕、除草农具   
      2.播种工具   
      3.收获工具
      4.加工、储藏工具
  五  水利灌溉技术及管理制度
    (一)水利灌溉与稻作社会的形成
    (二)云南传统的水利灌溉技术   
    (三)傣族卓越的水利灌溉技术
      1.水利灌溉系统及管理制度
      2.稻作灌溉技术与传统沟渠的质量检验技术
    (四)哈尼族梯田的水利灌溉系统
    六  云南稻作农耕体系中朴素的自然历法——物候历
第四章  云南各民族的稻作农耕仪礼及农耕神观   
  一  稻作农耕仪礼的构成   
    (一)预祝性的祈年仪礼   
    (二)播种、插秧仪礼
      1.旱地播种仪式
      2.秧田撒种及插秧仪式
    (三)生长过程仪礼
    (四)收获仪礼
  二  稻作农耕祭祀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
    (一)社神信仰观念
    (二)土地神信仰观念
    (三)山神信仰观念
    (四)天神信仰观念
    (五)祖灵信仰观念
    (六)剽牛祭天及牛神崇拜
  三  谷魂信仰:稻作民*普遍的信仰形式
    (一)云南各民族祭祀谷魂的仪式
      1.播种祭谷魂仪式
      2.稻谷生长过程中的祭谷魂仪式
      3.稻谷收割阶段的祭谷魂仪式
      4.叫谷魂仪式中吟诵的“谷魂经”
    (二)谷魂信仰观念
      1.谷神的依托物和象征物
      2.谷神、谷灵备受尊崇的地位
  四  稻作农耕仪礼中的祈雨仪式
    (一)云南祈雨仪式的主要类型
      1.向司水之神祭祀祷告祈雨
      2.强制性的祭祀祈雨
      3.取悦慰劳神意祈雨
      4.模拟性或象征性的生殖祈雨
    (二)“水神”信仰系统
      1.水神
      2.蛇崇拜
      3.龙崇拜
      4.与水神相关的其他诸神的信仰
  五  稻作农耕祭祀的属性与特点
    (一)稻作农耕祭祀的群体性、社会性与环链性
      1.稻作农耕祭祀的社会性与群体性
      2.稻作农耕祭祀过程的环链性
    (二)稻作农耕祭祀的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管彦波,1967年6月生,云南宣威人,历史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011年12月20日,在中国校友网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2011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中,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目前已出版《民族地理学》、《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中国头饰文化》等5部专著及合著8部,有3部个人著作获得全国性的或部级一、二、三等奖。发表文章120余篇,其中有1O多篇次被相关二次文献转载,有3篇文章获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历史地理、生态人类学,尤长于中国南方民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态的研究。个人代表作《民族地理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引起历史地理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关注,被认为是我国民族地理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