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

1星价 ¥43.5 (7.5折)
2星价¥43.5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9041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7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16904176 ; 978-7-5169-0417-6

本书特色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编著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精)》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子课题总报告集,全书结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等对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具体影响,提出解决我国老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参考建议。

内容简介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精装)》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子课题总报告集,全书结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等对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具体影响,提出解决我国老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参考建议。

目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五)人口老龄化将逐步成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矛盾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发展的机理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影响
(三)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应对
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及其应对
(一)处理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关系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路
五、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保障及其应对
(一)处理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保障关系的基本理念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保障的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健康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六、人口老龄化与老龄服务保障及其应对
(一)发展老龄服务的基本理念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龄服务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条件下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老龄问题
(二)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
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环境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优势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因素
九、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
(一)战略主题主线
(二)战略定位
(三)战略理念和战略方针
(四)战略目标
(五)战略任务
(六)战略建议
附录
附录1(回良玉)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2(李学举)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3(蒋正华)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4(蒋正华)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5(李学举)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6(蒋正华)在全国老龄委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附录7(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委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附录8(李立国)关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工作情况的汇报
附录9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成果摘要
附录10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预测

展开全部

节选

  6.增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困难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家庭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劳动力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弱化家庭生产的经济功能。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弱化了农村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单位的经济组织功能。青壮年劳动力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应着农村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而城乡差距及城镇化发展又使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研究显示,本世纪前30年,我国农村将向城镇累计转移3.5亿劳动年龄人口。同时,我国农村家庭户平均规模也将持续下降,从1982年的4.6人下降到2010年的3.34人,未来逐步下降到3.0人以下。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力年龄老化、数量减少,家庭的生产组织功能日益弱化,现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失去以往的活力,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边际效益正逐步降低。  ——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增长。农村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保障需求增加将挤压农业生产投入。宏观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口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但随着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庞大的开支必然分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影响农业生产投入以及对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减少,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微观上,家庭规模缩小,赡养比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进而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人口老龄化在总体上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不利于提高普通多数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不利于提高普通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其次,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城乡发展面临两难困境。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部门,但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劳动力。结果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一般是受过一定教育的相对年轻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整体上降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所依赖的人力资源质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城乡发展面临的两难困境集中体现在农村劳动力外迁的双重效应: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难度。过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出来,对农村经济发展本身非常不利,又进一步固化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质量又不能满足城市工作要求,将面临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总之,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增长方式转变、劳动就业,以及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金融系统稳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深刻的、系统性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面的基础性因素。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仅局限于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等有关社会领域,务必要在经济领域全面展开。要真正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约束性的重大因素,要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同实际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在经济各领域、各层面展开全方位的积极应对。  1.加深对老龄问题是重大经济问题的认识  提高对老龄问题是重大经济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这是从经济领域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人口老龄化将贯穿于21世纪始终,这是我国未来经济运行的基本背景。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已经深刻改变经济要素稀缺性的原有格局,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及复杂性加大。第三,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制定中国经济发展相关战略与政策的基本决策因素,如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时机与实现路径,应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特点相适应,超前或滞后都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第四,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特殊性,不存在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国际经验,必须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经济战略与政策。第五,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在经济各领域、各层面全面展开,共同应对。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