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医学基础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551160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9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65511608 ; 978-7-5655-1160-8
本书特色
中医学基础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入门课程和专业基 础课程。中医学基础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 识、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所组成的基本理 论体系。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绪论、中医学的哲学 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 与病机、诊法、辩证、养生与防治,系统地阐述了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 阳五行学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 断辩证方法、养生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孟静岩、李净主编的《中医学基础》可供全国高 等农业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中药栽培、药学 、药学经济与管理、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 使用。
内容简介
中医学基础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入门课程和专业基 础课程。中医学基础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 识、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所组成的基本理 论体系。全书共分为11章,包括绪论、中医学的哲学 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 与病机、诊法、辩证、养生与防治,系统地阐述了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 阳五行学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 断辩证方法、养生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孟静岩、李净主编的《中医学基础》可供全国高 等农业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的中药学、中药栽培、药学 、药学经济与管理、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 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1.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1.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1.2.1 整体观念 1.2.2 辨证论治 1.3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1.3.1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1.3.2 《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4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2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1 阴阳学说 2.1.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1.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 五行学说 2.2.1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2.2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3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3章 藏象 3.1 概述 3.1.1 藏象学说的形成 3.1.2 脏腑的特点及区别 3.1.3 藏象学说的特点 3.2 五脏 3.2.1 心 3.2.2 肺 3.2.3 脾 3.2.4 肝 3.2.5 肾 3.3 六腑 3.3.1 胆 3.3.2 胃 3.3.3 小肠 3.3.4 大肠 3.3.5 膀胱 3.3.6 三焦 3.4 奇恒之腑 3.4.1 脑 3.4.2 髓 3.4.3 骨 3.4.4 脉 3.4.5 女子胞 3.5 脏腑之间的关系 3.5.1 脏与脏的关系 3.5.2 脏与腑的关系 3.5.3 腑与腑的关系 3.6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4章 精、气、血、津液 4.1 精 4.1.1 精的基本概念 4.1.2 精的生成 4.1.3 精的输布 4.1.4 精的功能 4.2 气 4.2.1 气的基本概念 4.2.2 气的生成 4.2.3 气的运动 4.2.4 气的功能 4.2.5 气的分布与分类 4.3 血 4.3.1 血的基本概念 4.3.2 血的生成 4.3.3 血的运行 4.3.4 血的功能 4.4 津液 4.4.1 津液的基本概念 4.4.2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4.4.3 津液的功能 4.5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5.1 精与气的关系 4.5.2 气与血的关系 4.5.3 气与津液的关系 4.5.4 血与津液的关系 4.6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5章 经络 5.1 经络系统的组成 5.1.1 经脉 5.1.2 络脉 5.1.3 连属组织 5.2 经络的循行分布 5.2.1 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5.2.2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5.3 经络的生理功能 5.4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5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6章 体质 6.1 体质的形成 6.1.1 先天因素 6.1.2 舌天因素 6.1.3 其他因素 6.2 体质的分类 6.3 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6.4 体质学说的应用 6.4.1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6.4.2 阐释发病原理 6.4.3 解释病理变化 6.4.4 指导辨证 6.4.5 指导治疗 6.4.6 指导养生 6.5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7章 病因 7.1 外感病因 7.1.1 六淫 7.1.2 疫气 7.2 内伤病因 7.2.1 七情内伤 7.2.2 饮食失宜 7.2.3 劳逸过度 7.3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7.3.1 痰饮 7.3.2 瘀血 7.3.3 结石 7.4 其他病因 7.4.1 外伤 7.4.2 寄生虫 7.4.3 药邪 7.4.4 医源性致病因素 7.4.5 先天因素 7.5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8章 发病与病机 8.1 发病 8.1.1 发病原理 8.1.2 影响发病的因素 8.1.3 发病类型 8.2 基本病机 8.2.1 邪正盛衰 8.2.2 阴阳失调 8.2.3 气、血、津液失常 8.2.4 气、血、津液关系失调 8.2.5 内生五邪 8.3 疾病的传变 8.3.1 传变的形式 8.3.2 影响传变的因素 8.4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9章 诊法 9.1 望诊 9.1.1 望神 9.1.2 望面色 9.1.3 望形态 9.1.4 望头项五官 9.1.5 望舌 9.1.6 望皮肤 9.1.7 望二阴 9.1.8 望排出物 9.2 闻诊 9.2.1 听声音 9.2.2 嗅病气 9.3 问诊 9.3.1 一般问诊 9.3.2 问现在症状 9.4 切诊 9.4.1 脉诊 9.4.2 按诊 9.5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10章 辨证 10.1 八纲辨证 10.1.1 表里辨证 10.1.2 寒热辨证 10.1.3 虚实辨证 10.1.4 阴阳辨证 10.2 脏腑病辨证 10.2.1 五脏病辨证 10.2.2 六腑病辨证 10.2.3 脏腑兼病辨证 10.3 气、血、津液病辨证 10.3.1 气病辨证 10.3.2 血病辨证 10.3.3 津液病辨证 10.3.4 气、血、津液同病辨证 10.4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第11章 养生与防治 11.1 养生 11.1.1 养生的重要意义 11.1.2 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11.2 预防 11.2.1 未病先防 11.2.2 既病防变 11.3 治则 11.3.1 扶正祛邪 11.3.2 标本先后 11.3.3 正治反治 11.3.4 调整阴阳 11.3.5 三因制宜 11.4 小结 阅读材料 思考题参考文献
-
北大人文课(平装)
¥12.7¥45.0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6.0¥48.0 -
中医基础理论
¥51.7¥59.0 -
落洼物语
¥9.4¥28.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
¥14.3¥23.0 -
精读韩国新闻,学地道韩语韩国新闻导读教程
¥13.6¥36.0 -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西方服装史(第3版)
¥16.9¥49.8 -
剧本写作教程
¥15.4¥45.0 -
欧美卷-外国文学史-第五版
¥14.3¥39.0 -
房屋建筑学(第六版)(赠教师课件,含数字资源)
¥51.2¥62.0 -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
¥57.2¥78.0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第2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37.6¥61.0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经典老课本中药学新世纪第2版
¥45.9¥69.0 -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
¥20.8¥36.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本科教材)
¥19.2¥48.0 -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
¥50.8¥79.0 -
服装手绘快速表现
¥14.5¥39.8 -
刀锋
¥24.1¥39.8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15.0¥43.7 -
物流地理
¥1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