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分
包邮青藏高原漫行记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35034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15-06-01
- 条形码:9787553503462 ; 978-7-5535-0346-2
本书特色
广袤垠的青藏高原上,隐藏着太多历史、地理、物候、人文信息,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都已湮灭于荒原古道,很少有人去探索发掘,更别奢谈认真研究了。游人撰述的文字,也大都流于表面所见,内容多为抄袭复制,故事以讹传讹,传说越传越神,2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高原,因此发酵成了一块神秘的文化孤岛,割裂甚至对立着。为了探源那些地理源头,把脉那些历史脉络,作者数度自驾入藏,深入高原的边缘和纵深,实地考察西风颂幡的藏文化,并以一种汉文明的眼光,结合古代汉人的史籍和笔记,撰写了33万字游记,深入探究藏文化的来龙去脉。游记分“川藏行吟记”、“长江溯流记”、“高原环游记”三部,分别叙述作者三次入臧的经历。涉及地域之广、历史之远、思想之深,绝对是西藏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相信会给所有西藏爱好者带来魂灵上的撼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探险自驾的方式, 基本踏遍青藏高原, 入藏的七条干线基本走遍。从地貌、地质、物候、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多个角度, 对青藏高原进行广泛扫描和深入透视。
目录
节选
自河南中部开始,秦岭辐射状摆开了几条山系——伏牛山、熊耳山、崤山,这些山系自东向西抬升,来自东南方向的太平洋水汽顺势而入,爬升中气温下降,水汽发生凝结,*后降下了丰沛的雨水。进入陕西地界后,山势明显提高,主峰太白山海拔高达3767米,水汽大都被阻截下来,到达陇南后,水汽效应已接近尾声,所以植被稀拉。再往西进入到祁连山南部,地表水汽已经无法抵达,植被无法生存,只剩下了戈壁荒漠一片,但在高空,残余水汽还能继续西进,遭遇高山拦截后,便在山巅降下飞雪,至此秦岭的一头青丝,已苍老至白头。夏天冰雪融化,雪水沿着祁连山北坡下泄,又浇灌出一条生命走廊——河西走廊,泽润了一片青青草原——山丹草原。 秦岭的密林秀水,庇护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周至就是金丝猴故乡;往南100多公里,便是佛坪,那是大熊猫故里;此外,朱鹦、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都生存于秦岭。 除了水文、气象和物候,秦岭还分隔了人文。秦岭东西拉得很长,1500多公里,南北走得很宽,300到400公里,这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绝对是不可逾越的天险,所以造成了秦巴文化的割裂,北面的羌人、秦人,南面的巴人、蜀人,在相当长时间内,彼此都无法有效施加影响。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军挥戈南下,一举吞并了蜀国。秦政权甘愿冒这地理奇险,实因蜀地诱惑太大:一方面气候温润,可以大力发展生产,建成为帝国粮仓;另一方面地处长江上游,可以顺流而下,挑战强大的楚国。如此奇货可居,对投机者来说,没理由不投入一搏。 秦国赌博成功后,任命李冰为蜀地郡守。这位李冰不是军事奇才,却是水利专家,到任后的**件事,就是实地考察岷江水文,详加研究后,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一一开凿都江堰。 李冰选址都江堰,是因为就在岷江之畔,取水方便,且位于成都平原上游,水流可以自导进入盆地。 李冰遇到的*大难题是:玉垒山挡在了岷江和盆地之间。经过实地考量和详细分析,一个天才创意诞生了:在岷江上填土筑堰,兴修鱼嘴,把江水分成为内江和外江两道;再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用火攻水淋之法,劈开玉垒山,打通宝瓶口,引内江水进入盆地。 江水顺流进入盆地后,又被进一步分流,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这是道家的太极理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变为六十四卦,如此这般,没有穷尽……而江中的鱼嘴和飞沙堰,又可根据来水多少,适时进行调节,涝排以清淤泄洪,旱引可泽润生民,这又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阴阳和谐,开阖有度,予取有时……都江堰的开凿,融汇了儒道文化,折射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次心气发轫,2300多年后,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仍然灌溉着40多个县,恩泽着67万公顷土地……都江堰的开凿,带来了两个后果,一为秦国并吞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一是泯江水患从此平息,成都平原仿佛—下开了天眼,原本江水泛滥的泽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蜀人传说中,只有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才有这第三只天眼,所以李冰父子被敬上了神坛,成了灌江口的天神。 而神话中这灌江——泯江,就是大山秦岭孕育的一脉远水,秦岭和大巴山、米仓山环绕的汉中盆地,就是这脉远水的文明庠序。 另外,秦岭还是一道军政天险。中国*强盛的两大王朝——汉朝和唐朝,都选择长安建都,这帝都渊薮,究竟出自哪里?地理上看,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很像一个长长的口袋:南面是东西横亘的秦岭,西面是南北走向的陇山、六盘山,北面是陕北高原,分布着子午岭、黄龙山、白于山等山系,东面由北至南分别是吕梁山、火焰山和中条山,只在黄河和秦岭支系崤山之间,让出一段狭长的平地来,正好比口袋开了一个小口,而扎口这里的,便是关中锁钥——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军事角度看,只要在潼关驻扎重兵,守可立于不败之地,攻可挥戈直击中原。不管中原、三晋、幽冀、湖湘、吴越、巴蜀、闽粤如何动乱,都侵袭不到王朝的心脏地带;而北部的匈奴、鲜卑、突厥,西南的吐蕃,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又很难攻破西部和北部的自然天险。这样,关中盆地客观上成了一个避难所,水火不侵,固若金汤,而且避难所里水道纵横,泾渭津涝涌漓沪灞,八水绕长安,旱涝保收,衣食无忧。王朝奠基长安,地理是首要依据。 其实秦岭南面,也有一个类似空间,那就是汉中盆地,这块被秦岭、米仓山、大巴山包围的盆地,俨然就是关中盆地的微缩版本。汉中盆地太小,也就2000平方公里左右,在中国版图上,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实在不容忽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和荆楚平原之间,隔着重重大山——大巴山脉和巫山,穿越其间的浩荡长江,在海拔和峡谷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世所罕见的三峡,激流、暗礁、险滩,让任何军事行动都成为禁忌。然而,四川没有因此固若金汤,它还有着致命的命门一一汉中盆地,起码有四条道路,可以穿越秦岭,发动攻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这军事上的神来一笔,就发生于陈仓道,走的是宝鸡一凤县一汉中,大致就是取道今天的川陕公路,此外三条分别是: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褒斜道走的是眉县—太白—汉中,南面部分跟陈仓道有所重叠;傥骆道走的是周至一洋县一汉中,也就是我们本想走的108国道;还有一条子午道,那是从长安直接出发,经子午镇到达宁陕,再经洋县来到汉中,大致相当于今天的210国道。这是穿越秦岭的四条主要干道,至于不为人知的羊肠小道,更是不在少数,可见秦岭虽高,挡得了凛冽朔风,却抵不住狂野人性。 ……
作者简介
李光成,男,1972年生,江苏武进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长期从事电视采编工作,现为职业影视人,致力于影视文化创作。 2007年8月,随朋友出游西藏,发现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隐藏着太多历史、地理、物候、人文信息,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都已湮灭于荒原古道,很少有人去探索发掘,更别奢谈认真研究了。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高原,跟中华主流文明的关系,就跟那些大江大河一样,从来都是有源可究的,而且源远流长。为了探索那些地理源头,把摸那些历史脉络,在没获得任何社会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仅凭个人兴趣爱好,数度自驾入藏,深入高原的边缘和纵深,实地考察西风颁幡的藏文化,结合古代史籍和笔记,历经七年时间撰写,八次修改,终于完成三十余万字的游记,深入探宄藏文化的来龙去脉。 作者博名“漫步归”,笔至酣畅处,自觉万里跋涉豪气干云,要论胸襟和气魄,好比大将军孤军远征,故在文中自我谐称一一“漫大将军”。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10.3¥25.0 -
博物行记
¥16.7¥45.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14.1¥19.9 -
走着瞧
¥14.0¥35.0 -
秘境-城市微旅行
¥18.1¥49.0 -
世界绝美图书馆
¥18.7¥48.0 -
走遍西藏/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
¥13.8¥29.9 -
狮子林
¥4.5¥10.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精华
¥14.1¥19.9 -
虎丘
¥3.9¥10.0 -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
¥13.5¥39.8 -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7.4¥19.9 -
醉乡漫步
¥9.1¥16.0 -
台北回味
¥17.0¥42.0 -
不一样的云南
¥17.8¥48.0 -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中国篇)
¥18.9¥19.9 -
【社版·旅游】(简装)尚游旅图:开车去哪儿 广深珠泛珠三角周边自驾游(四色)
¥19.4¥49.8 -
我的非洲之旅
¥15.9¥29.9 -
寻味广东
¥16.3¥39.8 -
恋物百科全书
¥1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