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驼庵传文录-顾随讲中国古典散文
国学大师顾随先生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讲坛实录,根据叶嘉莹先生珍藏了六十多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

- ISBN:97875545042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7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554504215 ; 978-7-5545-0421-5
本书特色
高献红、顾之京整理的《驼庵传文录(顾随讲中国古典散文)》是一代国学大师顾随先生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讲坛实录,根据叶嘉莹先生珍藏了六十多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包括讲说《论语》《中庸》,讲《文赋》,讲《昭明文选》以及讲《史记》等几个短章,依次编排。顾随先生讲说,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并包,雅正与通俗合揉,严肃与幽默并在,文内文外,上下前后,谈天说地;引证论述,旁征博引,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又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而这人又不止于作品中的人,而是延展到了每一个普通的读诗读词的大众,于是让文学可以与人之生息相通。
内容简介
《驼庵传文录 顾随讲中国古典散文》是一代国学大师顾随先生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讲坛实录,根据叶嘉莹先生珍藏了六十多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包括讲说《论语》《中庸》,讲《文赋》,讲《昭明文选》以及讲《史记》等几个短章,依次编排。顾随先生讲说,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并包,雅正与通俗合揉,严肃与幽默并在,文内文外,上下前后,谈天说地;引证论述,旁征博引,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又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而这人又不止于作品中的人,而是延展到了每一个普通的读诗读词的大众,于是让文学可以与人之生息相通。
目录
一 “君子”与“士”
二 “低处着手”与“犯而不校”
三 “唯”与“拈花微笑”
四 “三省吾身”与“直下承当”
五 “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六 “以友辅仁”与“为政以德”
附 《论语》断说
《中庸》说解
一 《中庸》发端
二 《中庸》结论
三 《中庸》言道
附 物(体)·道·法
《文赋》十一讲(增订
一 创作之情趣
二 体裁与风格·之一
三 体裁与风格·之二
四 体裁与风格·之三
五 体裁与风格·之四
六 体裁与风格·之?
七 创作与文法·之?
八 创作与文法·?
九 创作与文法·之三
十 创作总说
十一 创作与欣赏
《文选》选讲
课前闲叙
开堂引言
一 繁钦(休伯)《与魏文帝笺》
二 陈琳(孔璋) 《答东阿王笺》
三 李陵(少卿)《答苏武书》
四 杨恽(子幼)《报孙会宗书》
五 孔融(文举)《论盛孝章书》
六 朱浮(叔元)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七 曹丕(子桓) 《与朝歌令吴质书》
八 曹丕(子桓)《与吴质书》
九 曹植(子建)《与吴季重书》
十 嵇康(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十一 丘迟(希范)《与陈伯之书》
十二 刘峻(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
十三 干宝(令升)《晋纪总论》
十四 范哗(蔚宗)《逸民传论》
十五 沈约(休文)《恩幸传论》
十六 李康(萧远)《运命论》
散文漫议
文章短说
一 《史记》概说
二 说“赋”
三 读张岱文
四 翻译文学
五 文学创作之二现象
后记
作者简介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随园食单
¥7.9¥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当你老了
¥16.3¥30.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4.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