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长征号: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风险与阵痛

中国长征号: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风险与阵痛

1星价 ¥18.4 (4.1折)
2星价¥17.9 定价¥44.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51446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45514469 ; 978-7-5455-1446-9

本书特色

1900年,世界科技成果博览会在美国费城举行。美国参展的是发报机,英国参展的是蒸汽机,中国参展的是一只挖耳勺和一双小脚女人的绣花鞋。及至20世纪80年代,还有美国人说,中国的火箭像小孩玩耍的鞭炮!而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美国人和法国人早就靠火箭发射挣得数以亿计的美元,中国的火箭却只能躺在冰冷的库房里望“洋”兴叹。面对风生水起、财源滚滚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国的火箭怎么办? 《中国长征号》写的正是中国长征号火箭顶着压力走出国门、冒着风险挤进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故事。作品对中国火箭从国内试验轨道转入国际商业发射轨道的现实困境作了客观的陈述,对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残酷竞争作了深层的透视,对中美间的矛盾冲突作了真实的表达,对火箭专家的精神压力和灵魂阵痛作了犀利的剖析,对发射场的几次爆炸作了大胆的披露。其风险与艰难、痛苦与心酸,一如苏联火箭专家所言:搞火箭的人,不是过早死亡,也会得神经分裂症;二如中国专家感叹: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商业发射,绝不亚于当年搞“两弹一星”!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怪圈、变轨、推销、天机、谈判、碰撞、发射、草图、保险、贷款、合同、失败、检讨、发愤、官司、爆炸、阵痛、反省、雪耻等二十章。

目录

开头“长征号” (001)自1970年起,中国“长征号”火箭实施了七十一次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一以上!不仅成功地发射了二十七颗外国商业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四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并即将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长征号”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航天界独特的风景。其国际震撼力和影响度,绝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章 怪圈 (005)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故乡,13世纪便将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后来为何远远落在了西方人的屁股后面?“两弹一星”是中国的金字招牌,一直支撑着中国科技的半壁江山。但进入80年代后,中国航天出路何在?是继续死啃“两弹一星”这个老本,还是让中国火箭走出国门另寻发展?第二章变轨 (018)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横空出世,中国航天开始悄然变轨:航天部副部长刘纪原率先组织“开拓国际市场十人小组航天部部长李绪鄂顶着国内外压力向世界大胆宣布:“中国火箭可以对外承揽发射任务!"中国航天从此敞开了封闭的大门。问题是,大门敞开后如何与世界接轨?第三章 推销(032)在国际市场上,美国人早就大把大把地捞着美元,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弄点“零花钱”?在国际空间倶乐部里,美国人可以大口大口地喝着“咖啡",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去喝上一杯“清茶”?七百年前,中国火箭不经意间便走向世界并受到热烈拥戴(七百年后,中国向世界推销火箭,却为何阻力重重,难上加难?第四章 天机 (048)1986年初,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爆炸,接着美国“大力神”和法国“阿里安”火箭也相继失事。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迅速变成饥饿的市场,于是中国火箭快速启动。可时隔不久,美国航天飞机重新起飞,苏联“暴风雪号"首发成功,法国“阿里安”火箭死灰复燃。腹背受敌的中国“长征号",还能挤进国际市场吗?第五章谈判 (060)中国发射美国卫星,要有美国的***,里根总统的条件是:必须先进行商务谈判。于是两国的谈判桌从北京搬到华盛顿,再从华盛顿搬到北京。谈判危难之际,姚依林副总理指示:只要先挤进去就行!而就在此时,1989年“政治风波”骤然而起,美国政府当即下令:停发***!面对腥风血雨的国际商业市场,中国火箭是退还是进?第六章碰撞 (084)中国和美国这对政治上的“老冤家”,**次在西昌发射场共同竞技,远征太空。美国人说英语,中国人说汉语(美国人的电话要畅通全球,西昌发射场的通信却很落后(美国人每周要到香港玩一次,西昌却没有直达香港的飞机(美国人要骑车游山玩水,中方却不准进入“禁区"。发射场冲突不断,卫星如何上天? 第七章发射(097)中国“长征号”火箭首次发射美国卫星。程序进入*后八十分钟时,发射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火箭被迫推迟起飞。指挥部召开气象紧急会议,气象处长身着西装竟忘了系领带。离“点火”还有十二秒,火箭顶部突然白烟滚滚嗤嗤作响,胡世祥果断下达了“点火”命令。万人瞩目的“长征号”火箭能顺利起飞吗?第八章草图 (107)中国农村改革的草图,*早出自于安徽几个农民之手(中国“长二捆"火箭的草图,*早也由几位普通专家画出。可草图变成火箭需要经费,专家们便一边拿着草图找外国老板要订金,一边捧着草图请国内领导立项目。问题是,国外都是先有_"火箭再签合同,中国没有火箭只有草图,如何换回合同?第九章保险 (126)1988年9月,美国政府批准休斯公司使用中国“长二捆,’火箭。但休斯公司就是迟迟不签发射合同,理由是中国尚未造出火箭。同年10月中国代表团去美国谈判,谈到*后一天,因保险问题美方拒绝谈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只好挺身而出,顶着数千万的风险为其担保。价值三千万美元的合同,能装进中国人的腰包吗?第十章贷款 (145)中美合同规定:中国若不能按期造出火箭,美方有权撕毁合同并罚款百万美元!美国“大力神”火箭副总师说:“中国人是不是吃了鸦片?”1988年底中央终于批准“长二捆”研制方案,但不拨一分钱专款。专家们表示:只要能搞出火箭,贷款也要干!这辈子还不清,就让下一代接着还!问题是,几个亿的贷款风险谁来承担?第十一章合同(166)研制一枚火箭美国三至四年,中国五到六年,“长二捆"却只有十八个月!专家们感叹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商业发射,绝不亚于当年搞“两弹一星”!但合同就是法律。于是火箭研究院院长立下军令状:火箭若是不能按时竖在发射架上,甘愿撤职罢官!可发射前燃料泄漏,两条人命祭天。有人坚持发射,有人主张中断。发射合同,如何兑现?第十二章失败 (188)布什总统在耶鲁大学发表讲话,指责中国长城公司有向巴基斯坦转让导弹技术之嫌。美国政府随后宣布:将用法律手段制裁长城公司,并禁止美国卫星运至中国。长城公司断然否认,要求美国撤销制裁。美方*终同意中国发射“澳星"。然而正式发射那天,巳经点火的“长二捆"火箭,就是只冒烟不上天!第十三章检讨 (201)“澳星”发射失败,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刘纪原副部长主动向中央写检查请求处理,林宗棠部长向中央写报告承担领导责任。李鹏批示:“目前不宜谈处分,应找出原因,消除故障,稳定人心,力争下次发射成功。”但国内指责声谩骂声声声不断,国际上风起浪涌危机四伏。面对巨大压力,谁敢保证下次发射肯定成功?第十四章发愤 (222)中国人习惯算政治账,美国人只算时间账和经济账。“澳星”发射失败后,美国休斯公司发来加急电传:澳星若不能及时发射,澳大利亚通信将陷入困境!于是为了重新赶造一枚火箭,中国专家说:“就是哭,也得边哭边干!”但再次发射时,有过失败记录的“长征号”是照常直播,还是秘密发射呢?第十五章官司 (238)中国过去都是自家火箭发射自家卫星,从未遇到过国际纠纷。但发射第二颗“澳星”时,“长二捆”升空四十七秒突然爆炸,中国航天人这才猛然惊醒:国际商业发射不仅有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还有吃国际官司的可能。为查清爆炸原因,国际专家评审会展开一年的跨国调查。事故责任是中国的火箭,还是美国的卫星?第十六章爆炸 (254)苏联一位火箭专家说过:“搞火箭的人,不是过早死亡,也会得神经分裂症。”中国航天界也有一种说法:“航天事业是一项折寿的事业,搞航天发射的人注定是短命的!”1995年和1996年,中国火箭连续爆炸,外商纷纷退出,合同一一撕毁!“长征号”信誉急剧下降。好不容易挤进国际市场的中国火箭,会不会又被挤出来呢?第十七章阵痛 (278)“2?15”惨败后,国际保险公司再也不肯担保,美国也从中作梗。李鹏说,既然美国这个态度,就让我们自己的保险公司担保!1996年8月,“长征三号”火箭再遭惨败!外电评论说:“中国人就别再硬撑了,趁早退出国际市场算了!”“中国人下次发射带有输家*后一次赌博的性质。”那么中国此次“赌博",是加倍输钱,还是彻底翻盘?第十八章反省 (299)中国连续五次失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外国用户和保险界对中国火箭的信心。李鹏对刘纪原说:“如果再失败,你就该下台了!”白拜尔副部长坦言:“如果再失败,我们将不是被挤出国际市场,而是得自动退出国际市场。”于是中国航天人开始反省:为什么总是爆炸?为什么总是失败?失败难道注定是中国人的专利?第十九章雪耻(329)1997年,航天总公司大胆改革,狠抓质量,变人治为法治(接着又变“要饭吃”为“抢饭吃"向相关企业大胆开刀:三家企业破产,一家企业兼并,十八家企业减员。结果“长征号”火箭连续七次发射成功!世界再次震惊也因此迷惑:同是中国火箭,为何一会儿屡屡失败,一会儿又连连成功?第二十章代价 (343)如果把国家荣誉比作一座金字塔,塔底便是每个中国航天人付出的代价。1998年7月18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欧洲卫星。然而就在这天,刘纪原部长的儿子却突然失踪!中国火箭连续十七次发射成功之际,刘纪原**次为儿子落下眼泪。这位智障孩子,还有希望回到父亲的怀抱吗?结尾逗号 (362)截至2003年10月,中国对外发射走过了十八年。十八年来中国“长征号”成功地发射了二十七颗外国卫星,运载能力从原来的一点八吨提高到了九点五吨。但在人类商业发射的历史上,中国写下的仅仅是个逗号(面对国内种种矛盾和国际商业市场的残酷竞争,必须回到十八年前,重新思考:是挤进去还是被挤出来?附录(370)叙事的变轨——评李鸣生的《中国“长征号”》 张志强(370)不可多得的《中国“长征号”》 丁鹤(380)建构民族记忆的史诗性文本——李鸣生“航天七部曲”述评 宋玉书(383)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李鸣生的作品既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也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文学审视和观照。他的成功固然与他选择了航天这个题材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家具有一种明显的独立审视意识。李鸣生的思维是十分自由理性的,他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摆不脱事件的约束,把作品完全等同于事件的自然过程。他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我们从中感到了作家对题材的超越,看到了作家个性化的表现。

作者简介

李鸣生,四川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及“航天七部曲”等二十六部,小说、电视剧、电视电影纪录片多部。 作品曾获三届鲁迅文学奖、三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中国三十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长篇广播金奖、上海重大文艺工程精品图书奖、徐迟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军文学作品特等奖等二十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