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51416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105141654 ; 978-7-105-14165-4
本书特色
从媒体里看到的世界与在田野里看到的世界有差别吗? 郭建斌所著的《寻找格桑梅朵(西藏昌都地区流动电影放映田野研究实录)/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文丛》,一部农村流动电影考察日志,不经意间,却绘出了藏地百姓生活的生动画卷。原来,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自有天然的逻辑蕴含其中,本来就不存神秘之处……
内容简介
《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文丛 寻找“格桑梅朵”:西藏昌都地区流动电影放映田野研究实录》所收录的,是我2010年、2011年、2012年三次到西藏昌都地区进行流动电影研究的田野笔记。在这些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我先后撰写过多篇文章,也写过一本研究专著。在那些文章或是专著中,我也曾援引过田野笔记中的一些内容。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些田野笔记公开出版,并不是说这些田野笔记有多高的学术价值,更不敢奢望这样一些田野笔记出版之后会像当年马凌诺斯基的田野笔记出版之后那样在世界人类学界引起强烈“地震”,而是想基于自己的一些田野研究心得,在呈现某一段田野调查的心路历程的同时,也希望这样一些粗糙的文字能够给后来的学习者提供某种借鉴,甚至是批判。 在正式开始阅读笔记之前,对于田野调查中田野笔记的书写,我想谈一个小问题:以写字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完全是一个基于经验的总结,同样希望得到读者的批判。 或许是田野笔记尽是“研究者本人的私人文档”(罗伯特·埃莫森等,2012前言:3),或许是“田野笔记看起来太显示个性、太凌乱、太不经琢磨,因而研究者不能堂而皇之地把它们呈现在任何读者面前”(罗伯特·埃莫森等,2012前言:4)。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正因如此,无论是人类学研究中,还是那些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所进行的研究,我们看到的通常是经过精心打磨之后的民族志文本,而较少看到那些较为粗糙的田野笔记。一般来说,田野笔记是在田野中完成的,是格尔兹所说的“在那里”(being there)的状态,而民族志文本,则是在书斋里完成的,是“在这里”(being here)的状态。在我看来,对于一项田野调查的完整的理解,需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从个人经验来说,在田野调查期间,对于后来的民族志写作存在着多种可能,但是*后所形成的民族志文本,仅仅是多种可能的其中一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尤其是对于田野调查的初学者来说,从田野笔记的书写入手来学习田野调查方法,似乎也有更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录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2¥36.0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