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钞者-中央银行如何制造与救赎金融危机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印钞者-中央银行如何制造与救赎金融危机

1星价 ¥39.4 (8.2折)
2星价¥39.4 定价¥48.0
商品评论(1条)
rou***(三星用户)

通俗读物可以看看

对实际没有太大帮助,看看也好。

2020-05-22 21:03: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556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6-02-01
  • 条形码:9787508655697 ; 978-7-5086-5569-7

本书特色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描绘了17世纪以来的中央银行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这种纵横交错离不开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从中亦可一窥金融历史的进化之旅,甚至国家文明兴衰失败的暗涌脉络。 在《印钞者》中,作者指出,金融危机是信用经济的固然产物,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一样难以回避。我们不是在面临一场危机,就是走在一场危机的路上。也正因为如此,了解你的对手是谁、它如何形成、如何作用于现实经济,在当下也无比重要。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资本在不同时空的置换交易背后,金融的本质在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这种人际合作秩序的拓展必然依赖经济的效率的提升,其背后伴随着人性百态,其中亢奋与胆怯也构成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 金融不断进化的过程,也催生了人类社会诸多变化,大到帝国兴衰,小到个人贫困。 而金融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催生现代纸币与中央银行,促使了前工业时代英国的崛起,现代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奋斗期间的个体的财富荣誉;另一方面,这种提升鼓励冒险,其后果并非均匀分布,因此带来了现代时代的大萧条,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再到欧债危机,再到中国。 金融进化之中,“印钞者”中央银行是不可不谈的话题,从*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兰银行,再到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甚至中国央行,全球央行与金融危机的博弈与互动,某种意义上构成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制度的过去与现在。金融进化从国家到个人,其优点和短板都在体现。除了监管者与资本市场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更在于社会个体在经济博弈之外的调节与合作。

内容简介

《印钞者》,好看、有料的全球中央银行发展史,一窥数百年来的金融进化和危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探究金融的本质,更好地了解对我们无比重要的金融本身到底是什么。 《印钞者》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让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时空,看文明的兴起衰落,各国的暗潮汹涌、实力交替。我们不仅要知道过去,还要了解过去。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目录

绪论  大历史中的货币之手   **部分   18世纪:中央银行vs争霸欧洲/001   从帝国战争到英国突围/004 国王的*后一根稻草/008 让国家的归国家,国王的归国王/013 1720年:南海泡沫与约翰劳/017 从银行券到纸币/022   第二部分  19世纪:金融革命vs英国崛起/027   1825年危机:英国历史上的“钱荒”/030 金块辩论:货币主义vs凯恩斯主义/033 英镑与金本位/037 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041 大英帝国四角关系/046 金融背后的制度变迁/050 弗格森:感谢大英帝国/054   第三部分  20世纪:大萧条vs对抗危机/059   1929年崩盘:盛衰极限/062 罗斯福新政:恐惧与自由/067 大萧条:事实与神话/074 中央银行家:毁灭与救赎/080 从白芝浩到伯南克:*后贷款人/084   第四部分  迄今为止的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vs债务狂欢幻灭/091   i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093 雷曼之陨:骄傲的代价/096 花旗:全能银行梦碎/102 保尔森的峭壁边缘/108 格林斯潘忏悔录/116 金融危机启示录/131   ii 欧债危机/141 冰岛“破产”/144 哀希腊:**次希腊风波/151 拯救欧元/158 卢布危机与美元归来/168 希腊退欧:灰天鹅重现/183 中央银行:后qe时代的诸神之乱/202   iii  后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与世界/217 金砖五国的困境/220 4万亿刺激与地方债危机/225 大收缩:全球债务危机中的中国/239 央行版钱荒真相/245 人民币与资本开放两难/257 中国**与世界新平庸/272 未来新常态与五大风险/283 央行困境:沉默通缩甚于喧嚣通胀/295   尾声审计中央银行/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中央银行应该扮演经济繁荣的刹车角色,就像当派对进入高潮要取走大酒杯一样,免得玻璃碎片满地,一地鸡毛。但当金融恐慌气氛蔓延,流动性开始消失,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美国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 关于美联储措施会导致通胀风险的担忧,有“过度”的成分。外界有个迷思,认为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印钞票。我们不是在印钱,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广义货币供给并未大幅增加。我们是向各国买入财政部**来降低利率,以此刺激经济更快增长。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投资家乔治?索罗斯

作者简介

徐瑾,青年经济学者,近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史。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微信公号《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危机与转型》等,其中《凯恩斯的中国聚会》入选“2015*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