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669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030466969 ; 978-7-03-046696-9
本书特色
《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和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可供社会科学、管理学及地理学的研究者和学生阅读,也可为社会政策及中国城镇化与市民化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巨大洪流中,庞大的人口规模、广袤的地域、多样的空间在城镇化的洪流中发生着蜕变、转型和重组。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口流动是其*基本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流动性过高,无法在城镇实现定居,无法融入城市,造成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
目录
**章 中国城镇化的前因后果
**节 什么是城镇化
一、城镇化概念在中国的出现
二、城镇化研究的发端
三、概念使用的分歧
四、概念使用与中国市镇设置和城乡划分标准
五、概念使用与城镇化道路的争议
六、官方城镇化战略提出过程及概念含义
七、作者的看法
第二节 城镇化的原因
一、人性对美好的追求是城镇化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集聚经济是城镇化的永续动力来源
三、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推动力
四、就业结构转变是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
第三节 城镇化的意义及后果
一、促进劳动分工,推动产业创新
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调整利益格局,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四、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
五、有利于共享文化成果,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 城镇化问题与改革
**节 中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
一、城镇化打破了城乡壁垒,促进了社会流动
二、促进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三、城市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问题
二、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问题
三、城镇化不均衡问题
四、资源浪费,土地开发无序问题
五、城市病问题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改革
一、行政区划调整与设市模式创新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三、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四、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模式
第三章 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
**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主要表现
一、户籍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差距不断扩大
二、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缺失
三、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存在不公平现象
四、农业转移人口无法享受保障性住房
第二节 市民化滞后的历史追问
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二、投资的城市偏向政策
三、保障性住房与福利分房
四、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贡献者与被排斥者
第三节 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一、成本的构成
二、成本的核算
三、成本的分担
第四章 人口迁移机制与空间格局
**节 人口迁移的机制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内容及评价
二、人口迁移理论及机制
第二节 中国人口迁移的总体态势
第三节 中国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
一、人口迁移的宏观地带性格局
二、人口迁移的流场和集聚中心
三、城乡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分布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评价
第五章 迁移过程中的横向迁移
**节 迁移过程
第二节 横向迁移特征
一、流动频率和流动速度
二、流动轨迹
第三节 横向迁移的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二、个人决定因素
三、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影响
四、空间流动与城市融入
五、有序提高农民工的居留稳定性
第六章 流动过程中的回乡与留城
**节 回乡与留城的影响机制
一、生命周期因素
二、人力资本因素
三、婚姻状况、举家迁移与住房的影响
四、新迁移经济学:收入、职业与家庭禀赋
五、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六、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结构性因素
第二节 留守人口对外出人口的回流期望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变量选取与建立模型
三、回归结果与相关分析
四、从城乡两个方面改善留守人口的境遇
第七章 工作流动:影响与机制
**节 工作流动的影响
一、工作流动与职业地位变化
二、工作流动频繁的负面影响
三、频繁更换工作的理论分析及评价
第二节 为什么要不停地更换工作
一、工作流动速度
二、流动速度比较
三、决策机制
第三节 工作流动能带来工资的提升吗
一、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因素
二、影响工作流动与收入关系的因素及理论
三、不同更换工作次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四、模型分析
五、工作流动对收入的影响特点
第四节 主动流动还是被动流动
第八章 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融入
**节 农民工经济地位与社会阶层
一、经济地位与社会阶层
二、农民工职业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一、社会融入的概念与理论
二、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
三、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
第三节 空间隔离与空间融合
一、中国社会空间分异
二、流动人口的空间隔离
第九章 地方化因素与城市融入
**节 数据
第二节 城市特色与流动人口构成
一、城市吸引范围与流动人口来源地
二、流动人口构成城市比较
第三节 社会融入的城市比较
一、多指标综合比较法
二、心理融入指标替代分析法
三、融入程度的城市比较
第四节 地方化因素对城市融入的影响
一、地方化因素的作用机制
二、因变量指标构造
三、回归分析
四、地方因素影响的机制分析
五、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研究、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社会学会和中国战略研究会会员。截至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多部,主持研究项目20多项。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