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与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包邮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与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1星价 ¥83.3 (8.5折)
2星价¥83.3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669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030466969 ; 978-7-03-046696-9

本书特色

《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和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可供社会科学、管理学及地理学的研究者和学生阅读,也可为社会政策及中国城镇化与市民化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巨大洪流中,庞大的人口规模、广袤的地域、多样的空间在城镇化的洪流中发生着蜕变、转型和重组。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口流动是其*基本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流动性过高,无法在城镇实现定居,无法融入城市,造成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

目录

**章 中国城镇化的前因后果 **节 什么是城镇化 一、城镇化概念在中国的出现 二、城镇化研究的发端 三、概念使用的分歧 四、概念使用与中国市镇设置和城乡划分标准 五、概念使用与城镇化道路的争议 六、官方城镇化战略提出过程及概念含义 七、作者的看法 第二节 城镇化的原因 一、人性对美好的追求是城镇化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集聚经济是城镇化的永续动力来源 三、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推动力 四、就业结构转变是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 第三节 城镇化的意义及后果 一、促进劳动分工,推动产业创新 二、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调整利益格局,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四、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 五、有利于共享文化成果,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的空间秩序,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 城镇化问题与改革 **节 中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 一、城镇化打破了城乡壁垒,促进了社会流动 二、促进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三、城市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转移人口问题 二、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问题 三、城镇化不均衡问题 四、资源浪费,土地开发无序问题 五、城市病问题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与改革 一、行政区划调整与设市模式创新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三、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四、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模式 第三章 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 **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主要表现 一、户籍城镇化与常住人口城镇化差距不断扩大 二、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缺失 三、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存在不公平现象 四、农业转移人口无法享受保障性住房 第二节 市民化滞后的历史追问 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二、投资的城市偏向政策 三、保障性住房与福利分房 四、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贡献者与被排斥者 第三节 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一、成本的构成 二、成本的核算 三、成本的分担 第四章 人口迁移机制与空间格局 **节 人口迁移的机制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内容及评价 二、人口迁移理论及机制 第二节 中国人口迁移的总体态势 第三节 中国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 一、人口迁移的宏观地带性格局 二、人口迁移的流场和集聚中心 三、城乡及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分布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评价 第五章 迁移过程中的横向迁移 **节 迁移过程 第二节 横向迁移特征 一、流动频率和流动速度 二、流动轨迹 第三节 横向迁移的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二、个人决定因素 三、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影响 四、空间流动与城市融入 五、有序提高农民工的居留稳定性 第六章 流动过程中的回乡与留城 **节 回乡与留城的影响机制 一、生命周期因素 二、人力资本因素 三、婚姻状况、举家迁移与住房的影响 四、新迁移经济学:收入、职业与家庭禀赋 五、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六、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结构性因素 第二节 留守人口对外出人口的回流期望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变量选取与建立模型 三、回归结果与相关分析 四、从城乡两个方面改善留守人口的境遇 第七章 工作流动:影响与机制 **节 工作流动的影响 一、工作流动与职业地位变化 二、工作流动频繁的负面影响 三、频繁更换工作的理论分析及评价 第二节 为什么要不停地更换工作 一、工作流动速度 二、流动速度比较 三、决策机制 第三节 工作流动能带来工资的提升吗 一、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因素 二、影响工作流动与收入关系的因素及理论 三、不同更换工作次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四、模型分析 五、工作流动对收入的影响特点 第四节 主动流动还是被动流动 第八章 社会经济地位与城市融入 **节 农民工经济地位与社会阶层 一、经济地位与社会阶层 二、农民工职业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一、社会融入的概念与理论 二、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 三、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 第三节 空间隔离与空间融合 一、中国社会空间分异 二、流动人口的空间隔离 第九章 地方化因素与城市融入 **节 数据 第二节 城市特色与流动人口构成 一、城市吸引范围与流动人口来源地 二、流动人口构成城市比较 第三节 社会融入的城市比较 一、多指标综合比较法 二、心理融入指标替代分析法 三、融入程度的城市比较 第四节 地方化因素对城市融入的影响 一、地方化因素的作用机制 二、因变量指标构造 三、回归分析 四、地方因素影响的机制分析 五、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田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研究、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社会学会和中国战略研究会会员。截至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多部,主持研究项目20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