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邮票之美
读者评分
4.4分

中国邮票之美

一本关于中国邮票美学研究的通俗读物,编写严谨,举例丰富,适合集邮爱好者及入门者使用。

1星价 ¥54.7 (7.2折)
2星价¥54.7 定价¥76.0
商品评论(5条)
***(二星用户)

集邮爱好者

这本书,对邮票的历史和出现,解释的非常清楚有助于集邮爱好者,了解邮票的历史和来历

2023-02-08 12:50:04
0 0
炽热的***(三星用户)

方寸之间有文化

大16开本。有图。全书以我国邮票艺术的发展源流为核心,结合各个文艺门类进行比较分析,以邮票艺术的美学鉴赏为引线,带领读者欣赏中国邮票之美。

2022-07-29 19:34:0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51358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01-01-01
  • 条形码:9787530513583 ; 978-7-5305-1358-3

内容简介

  《中国邮票之美》是一本中国邮票美学研究的通俗读物。全书由二部分组成,共八章。为说明问题的方便,《中国邮票之美》拟从纵向到横向,以我国邮票艺术的发展源流为核心,结合对其它文艺门类的横向联系进行比较分析,放在《中国邮票之美》的**部分,加以论述;再从横向到纵向,以我国邮票艺术的美学鉴赏为引线,综合剖析其内在本质的艺术效能,放在《中国邮票之美》的第二部分,加以阐明。

前言

  苏连第,生前是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专职教授,也是我的知音和老友。虽因工作于京津两地,不常见面,但我们却能通过书信往来而“神交”多年。
  在我心目中的苏连第,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诚恳待人的学者和艺术家。他酷爱美术、文学和音乐,自幼喜欢集邮,数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着小小邮票中那个迷人的大千世界,并勤于文笔,言之有物,其撰文多见于国内外集邮报刊及有关书籍。
  60年代初,连第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在校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绘画技艺与文艺理论,为他此后从事美术教学和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擅长教学、尤其是在科技美学和装饰设计方面,发表过学术论文百余篇,深入浅出、内容雅俗共赏,深受专业与业余读者的欢迎。
  过去我曾有机会“先睹为快”,阅读过连第的部分重要著作和手稿,如《色彩与音响》、《中国造型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中国火花集成》、《现代视觉设计的声感音响》,以及不久即将面市的本书——《中国邮票之美》等。今日重读本书,深有启迪,我觉得他对中国邮票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邮票美学有着系统、深人的研究。他是从一位美术家兼集邮家的双重角度赏析邮票,由于他能认真了解过去,认识当代和展望未来,所以,文章读后能使我们领悟到中国邮票的美学价值及内在的精神气韵。
  从邮票和集邮的发展来看,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邮票事业如此之重视,其重要原因不仅是由于这不足方寸的“小纸片”能给国家增加经济收入,还由于邮票为邮政所专用,作为已付邮资的*简便、*科学的一种凭证,同时又是政治性较强的宣传品和设计、印制精美的小型艺术品。邮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领袖名人、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历史文物、天文地理、名胜古迹、动物植物、医药卫生、音乐体育、风土人情等,可谓包罗万象;邮票印量之大,几乎没有那一种美术品能与之相比特别是邮票流传广、影响面大,更是它的优势,邮票可以随着信件的传递跑遍全球,甚至太空,深入到任何一个有人的角落。

目录

引言 方寸天地起宏图
**部分 中国邮票艺术演进史略
**章 清邮图式考
一、话说《大龙》邮票
二、龙的传人
三、清邮“无人”论
四、“四菜一汤”话《蟠龙》
五、费拉尔的清式“罗可可”
六、龙鱼雁的“三曲联唱”
七、五花八门的《万寿》邮票
八、快信飞龙通三联
第二章 中华邮政的美学中介
一、文字加盖
二、镜中显影
三、版式格局
四、地方特色
第三章 解放区邮票的艺术风格
一、边省区票的泥土芳香
二、透雕剪影和一字之美
三、战邮之歌
四、柱式布局
五、双镜与开幅
六、人民邮政的中介形式
第四章 新中国邮票的艺术轨迹

第二部分 中国邮票的美学鉴赏
第五章 邮票的设计与鉴赏
第六章 邮票的收藏与鉴赏
一、集苑时空
二、花海博览
三、邮史花序
四、片封传美
第七章 邮票技术美学概论
一、信息符号的象征美
二、数学组合的结构美
三、色彩配置的谐调美
四、系统排比的展示美
第八章 新中国邮票艺术选题赏析
一、邮票上的乐声
二、飞鸟与升仙
三、“兔儿爷”和“三兔奔月”
四、《敦煌壁画》邮票的“本生图”解析
五、于精微中致广大
六、说灯话扇
七、雪芹放燕
八、邮林花语
九、熊猫盼盼
十、邮诗结韵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木版画经历唐宋的发展时期,至明代极盛,尤以小说插图刻制*精。在继承历代中国画的造型传统时,施展雕线传神、承先启后之功,所谓“千容百态、远近离合,具在刀头之精”,这一优良传统,直接影响到华邮的设计和制作。从套色制版的历史沿革上说,在我国则源起于明代十竹斋水印木刻。这种套色画谱刊本的问世,在版画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内,清初康熙间印行的《芥子园画传》,其中分版套印,就正是模仿《十竹斋画谱》而成,在绘、刻、印三方面都作出卓越的成绩。此后,光绪间北京荣宝斋的开设,把十竹斋这一传统的方法积极地继承下来。与此同时,民间年画对分版分色的套印就更丰富发展起来,在清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十竹斋画谱在国外主要表现在对日本版画及印刷术的影响。18世纪中期的日本画工奥材正信尝试的“红绘”,便开始吸收我国的分版套印方法。此后经过画工铃木与刻工金六的努力,便完成了一种多彩的套版“浮世绘”(日本人又称之为“锦绘”)。“浮世”带有普及于世的意思,它的绘制格局植根在群众中间,与我国的木版年画相类似。在日本历来的邮票画面中,出现过大量始自我国黄杨木版画雕刻的“浮世绘”画面,并同中日两国大型版画的绘、刻、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类同之处。清末时期,日本的石印技术,也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清普10《蟠龙》票全套3组12枚,即以石印版印制于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印刷所,故又习称为日本版蟠龙、跃鲤、飞雁票。石印版的手工套印,以双色者居多,这主要是由于新的印刷术尚未普及。因为当时还没有影写版,也就无法自如地印制在今天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的水彩、水粉、油画以及水墨形式的邮票画稿,这是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但也可由此看出,印刷方式可决定着印刷成品的艺术面貌,并使之成为同设计艺术混成一体、相辅相成的印刷美学。  再从时代风格演化特征的中介形式和影响上进行分析。先就国际艺术形式的演化特征来说,应当特别指出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欧洲继浪漫派和印象派之后,出现了野兽派、立体派和抽象派,与古典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分庭抗礼。在实用美术的领域里,繁琐的装饰艺术也被不同程度地更新而日趋鲜明和简化,突出表现为由缛丽细密的“封闭式”边饰向自由场域的“开放式”布局过渡。随着欧洲古典传统装饰格局为革新的手法所打破,当我们广泛深入地研究欧洲印刷装潢和邮票设计艺术的演进时,如果细作比较,就可以从欧洲绘画艺术及科学进展的对照中找到十分密切的关联性。  ……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苏连第,山东乐陵人,1936年生,1993年10月逝世。196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后始终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为工艺美术系教授。  他曾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86年出版学术专著《色彩与音响》,1991年出版长篇巨著《中国民间艺术》,1992年出版《中国火花集成》,2001年出版遗著《中国邮票之美》、《中国造型艺术》。  他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科技美学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部会员,天津集邮协会理事,天津作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会创作研究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