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01157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9
- 出版时间:2013-05-09
- 条形码:9787510115790 ; 978-7-5101-1579-0
本书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力图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用准确、科学、生动的语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现各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现状,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全家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从普米族的起源和变迁、社会组织与风俗习惯、民族英雄、人口发展、婚姻与家庭、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文化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该民族。
内容简介
普米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普米族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仍然被继承着,在普米族精神世界中光耀四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介绍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故事等内容。
目录
**章 氐羌南迁话普米
**节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第二节 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节 远土已逝我爱我家
第二章 草根情结 山寨春秋
**节 从原始部落到封建土司制度
第二节 当代的天空朗朗乾坤
第三节 从远古走来的四大家族
第三章 远在天边人未识
**节 漫漫迁徙路——骑马扬鞭走向南方
第二节 小民族、大智慧
第三节 安居乐业重视生机
第四节 “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第五节 幸福的普米人
第四章 异样的风景
**节 黄金钥匙配金锁——父系家庭
第二节 回归女儿国——母系家庭
第三节 异样的风景——婚俗
第四节 漫漫人生路——人生四礼
第五节 四季燃烧的火塘——庄重温馨的“锅庄”文化
第六节 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第五章 靠山吃山 希望在山
**节 耕耘山地间
第二节 地老天荒的生活习俗
第三节 条条山路通小康
第六章 云彩为笔大地作纸
**节 隐藏在远山的文化密码
第二节 善恶有神
第三节 迷幻如梦的风情
第四节 绽放在高原上的艺术之花
第五节 慧眼观宇宙妙手除疾苦
第六节 厚积薄发的古老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普米族》: “普米”系该民族自称,普米族史称“西番”,又名“巴苴”。因各地语音上的差异,自称“培米”、“平米”“批米”等。“米”意为人,“培”、“平”、“批”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即普米的含义为“白人”或“好人”。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层含义:其一,普米先民视诚信、善良为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其二,与民族的宗教图腾和审美心理关系密切,普米人自古以“白”为善、为美。 周围民族对“普米”称呼不一,汉族和白族称为“西番”、藏族称“巴”、纳西族称“博”或“巴”、彝族称“俄作”、傈僳族称“流流帕”等,1961年民族识别时,遵循“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国务院正式确认“普米”作为该族名称。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横断山脉南段山谷地带,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市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等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也有普米藏族分布。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米族总人口42 043人。 据该民族传说及历史记载,普米族先民远古时代住在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后沿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谷地,逐渐向南迁徙到温暖低湿的川、滇边境地区,逐水草丰茂地而居,曾在四川大渡河两岸及雅砻江流域形成号称“百余国,户百三十万,人口六百万以上”的白狼檗木等氏族部落联盟。唐、宋时,受吐蕃统治。宋末元初,忽必烈取滇,西番善战,部分精锐被充当先锋,“革囊渡江”,因征战有功,封以关塞关卡及大量土地、森林等资源,遂使普米族进入滇西北,在水草丰茂的大小凉山、老君山和雪邦山定居下来,逐渐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应该说,他们为开发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普米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普米族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仍然被继承着,在普米族精神世界中光耀四野。 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冲突,普米族从兴盛走向衰败,几乎濒临灭绝。1953年**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普米族仅有12 458人。在此生死存亡之秋,是共产党使普米族获得了新生,1949年5月,普米族聚居地区飘起了五星红旗,普米族人民喜出望外地扑进了共产党的怀抱。从此,党把阳光雨露洒在了曾经多次漂泊的普米族身上,把关怀与体贴送到了满腹酸苦的普米人民心上。半个世纪以来,普米族地区和普米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放声歌唱道:“比贡嘎山、牦牛山、玉龙山、老君山、雪邦山还高,比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还长,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啊,普米人世世代代不能忘。” 20世纪,对于普米族地区和普米族来说,简直是一个梦。几百年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在这个世纪的后半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民族干部、专业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现代工业从小到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保护,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普米族诗歌、音乐、艺术、舞蹈走出了民间,走上了舞台,走向了世界。过去风餐露宿于树穴岩洞之下,几代人挤在冬冷夏热的木楞房里,如今住上了砖瓦楼房;过去打黑帕布头,用麻布毛毡裹身,如今西装革履;过去得了病缺医少药,只有“杀牲祭鬼”,如今中医、西医医院比比皆是;过去靠口弦或口哨传递信息,如今电话直拨海内外;过去“对面说话听得见,相见要走一天路”的普米山寨,如今公路四通八达,汽车绕着山寨转;过去祖祖辈辈靠松明火把照明,如今白天黑夜一样亮。普米族地区变得一天比一天繁荣,一天比一天富裕,一天比一天美丽。 普米族从青藏高原迁徙到西南边疆,已有七个多世纪的历史,为什么只有在20世纪以来,才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惊人的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贯彻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结果。 ……
作者简介
熊德鼎,男,1966年出生,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人,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现供职于宁蒗县木材公司,曾在《普米研究》等杂志报刊发表多篇文章,撰写了《普米族》等书。 胡文明,男,普米族,1964年生于云南宁蒗县。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政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西南三省党校联办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曾任丽江市委党校、丽江市行政学院、丽江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批享受丽江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者。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