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4045036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7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040450361 ; 978-7-04-045036-1
本书特色
童庆炳老师文如其人,写什么都是那样地诚挚、清明、深情而且正直。他生活内容非常丰富,见多识广,多读多思,他的文字也是涵盖四方八面。在他的散文集《又见远山又见远山》中,好像看到了他的朴实的微笑,听到了他的亲切的声音,分享着他的思索与观感。
内容简介
《又见远山又见远山--童庆炳散文集》是作者童庆炳多年来从事散文写作的一个结晶,分为家园篇、亲情篇、求学篇、师长篇、同窗篇、从教篇、读书篇、行路篇、纪游篇、感悟篇等十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包括10-20篇文章,每篇文章不足2000字。短小清新,却是作者一生阅历的写照。作者文笔细腻,思维敏捷,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目录
远山
山是故乡美
水是故乡甜
樟树山林田地
家乡冬天的花色
故乡的摊藤草
茶亭
送雉鸡回家
故园情
养兔子穿新衣
故乡的年夜饭
故乡春节的鞭炮声
故乡怎样闹元宵
读故乡的老墙
百年谷仓今犹在
秋日土楼别样情
返乡五题
亲情篇
那天我就是中国
祖母小溪山路
祖母的手
母亲的故事
春天还未到来
求学篇
初中生活琐记
连城一中琐记
山水字据
难忘母校龙岩师范
高考前后
师长篇
赖丹先生留给我的“文学诱惑”
钟敬文教授的手杖
黄药眠先生的*后一课
胡杨、红柳、芨芨草、骆驼刺和老师的情怀
“一枝一叶报春风”
启功先生上的课为何叫做“猪跑学”?
说不尽的季羡林
为人治学的楷模
王蒙
同窗篇
永久的同学
寻找不回来的青春面影
“怀旧”新释
青春的定义
“他乡遇故知”
读梅韵的诗
从教篇
上课的感觉
图书馆你是我的学术保姆
长城内外是课堂
妮基你在哪里?
喝酒、唱歌、冲刺和韩国人的精神
低调面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教师的生命投入
蜜蜂、清泉、利剑和星星
秋色秋趣又一年
读书篇
众声喧哗的书斋
课内与课外
读书与看图
言情与启智
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
期待(集结号》作品系列的出现
在地拉那的那些日子里
汉代的石雕与现代的投射理论
古典的李白现代的李白
毛泽东恭敬地从湖南寄给胡适的明信片
释“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
说真话有多难
土楼风情笔底生辉
作家的位置
雏菊与雨果的遐想
无知是一种无价之宝
累积
情信而辞巧
绿色文学赞
张艺谋《三枪》二题
我们从这里起步
行路篇
人生要受一回“辱”
柴路弯弯
“品尝”饥饿
1950年我当过耐火砖厂的厂长
青春无悔
怀念你麻雀
梦萦魂绕四合院
白天鹅宾馆、橙汁和讲演
幸福今天属于谁
要是每个城市都有珠海的红树林
潮白河放龟
五十年代的人情
从废品站捡回的镇馆之宝
受骗差一点儿
浙江金华与李清照的《武陵春》词
“身土不二”
1990年10月在莒溪中学的演讲
我与中国作协二三事
读书与行路
纪游篇
非今亦非古
谁说华山只是险
沉重的攀登
京师大学堂今何在
北京“新马太”今昔
庚寅中秋北京像一幅作品
自然的与非自然的共治
红绿共治
浙江诸葛八卦村景象
游天柱山
镜头视野下的百年百姓的沧桑巨变
访安徽绩溪上庄胡适故居
绩溪障山峡谷记
记“徽州**宅”
兰州及其南山北山印象
张掖印象
敦煌莫高窟印象
我眼中的草原秋色
大地的微笑
白桦林美丽的白桦林
泰山的云雾
汉城的枫叶
我心中与眼中的莫斯科
泰姬陵情思
巴塞罗那的黎明
血腥的屠杀是可以欣赏的吗?
我在佛罗伦萨留下的两个遗憾
威尼斯水城
一座桥、一个湖、一群天鹅、一个雕塑构成的城市
生活本应如此
守护文化根基
东京日本皇居外苑所见所忆
忍野八海之美
日本人的精心、耐心、苦心和细心
梁思成是不是日本奈良和京都的拯救者
人海的颜色
又见远山又见远山
又见悉尼歌剧院
在劳动和游戏之间
懒家伙考拉
烟雾木雕奇异鸟贝壳杉
我见到了好望角
感悟篇
第二次天真
美在关系中
田头的月季花
梦醒时分
从游蒋介石的南山别墅说起
苦日子甜日子
文学的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王青的窗口
冬柳与春柳
优良学风在过程中
人生七十感言
新加坡人的观念与北京人的意识
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发明
重要的是根儿还活着
见黄河美石所想
我在宣城敬亭山遭遇到的尴尬
东京街头为什么也有流浪汉
耐心
认识你自己
穿越
逆转
错别字的限度
理论家的文学后台(代后记)
节选
远山长期住在繁华喧闹的北京城,常使我想起故乡寂静的山林,特别是那远山,那神秘的远山。 我的老家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村子在一个盆地里,四周都是山,高高低低的山,远远近近的山,无论你走到村子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你抬头,满眼都是碧绿的山。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惬意的时光之一,就是在帮家里干了一天活之后,母亲为了奖赏我这天所出的力,笑着往我的上衣口袋里塞一把炒豆子或白薯干,说一声:“玩去!”我从小就喜欢沉思,于是我就一个人静静地往家门的高高的石门槛上坐了下来。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望着远山展开了遐想。 我们家的大门朝北,不远处是一条小溪,它自东而西蜿蜒而去,永不疲倦地哼着歌。小溪的对岸是一块田,它永远充满颜色,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着色调。春天一片青绿,如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伸向远方;夏天稻子熟了,金黄金黄的,如歌般灿烂;秋天是杂色的,因为田里什么都有.如同画家的调色板;冬天则紫黄相间,那紫色的是豌豆花,黄色的是油菜花。这仅有的一块田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身上衣、腹中食都取之于它。它一直延伸到坟山的山脚下,从这座坟山开始,山外有山,山外的山外还有山,极目远望,我的视野可以到达那淡到与天连为一体的*远*高的山之巅。在晴朗的时候,在夕阳的映照下,我似乎还可以看到那远山之巅的几棵树。它不断地变化着,越来越淡,终于淡到与远方的天色融为一体,*后又与夜色融为一体。 有时候,远山着火了,在夜色的衬托下,那火像一条红色的龙在腾越着,十分的壮观。这时候,我总是惊慌地大叫起来,希望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可他们只是随便地瞥一眼,连一句评论的话也没有,大概因为大家都没有去过那远山,那火也不会烧到近处的柴山上,与他们无关。唯有我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那远山,想象着那山上的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就是天的尽头,那就是世界的分界点,那就是通往大平原、大草原、大海洋、大城市的关口,要是我们不能越过这神秘的远山,我们这些被它包围着的山民,怎能到另外的诱人的世界去呢?终于有一天,我来到了北京.一住就是40年。其间,跑了好几个国家。然而,故乡的远山并没有在我的心里消失,我在梦中频频见到它。我到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人与事,欣赏过美丽的古怪的景与物:青年时期向往的莫斯科红场、风光旖旎的亚德里亚海滨、高大的金字塔、摩天大楼、希腊残留的古老的剧院、皑皑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黄山和天子山云雾包裹着的山峰、七星岩……更不要说北京和它的一切,我敢说,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已袒露在我的面前。可这一切如同过眼烟云,从未在我梦中出现过。然而,在我的意识里,故乡的远山为我保留着令人神往的永久的神秘。几次回故乡,故乡已变得面目全非,唯有那远山依然在天的尽头,看起来连一丝的变化也没有。我又一次久久地坐在儿时坐过的石门槛上,望着远山,它还是淡淡的,还是那么默默不语,还是那么神秘。哦,科技的发展把世界的神秘消灭得差不多了。不能设想,当世界的一切都暴露在科学的光天化曰之下时,这世界还会美吗?远山.我希望你永远保留着那一份神秘与美。 (载(闽西日报)1994年S月1日)山是故乡美我家乡的山看似平常,外表看与别处的山没有区别。但只要你走进去,它的美是说不尽的。离我家乡六十华里,那里是原始森林地区,真的华南虎就在这里活动。这块原始森林称为“梅花十八洞”,十分美丽。高山的河流到处都是,流淌着清澈无比的跳跃着的河流,形成一个个深潭,流过一段,就会随山崖自动往下去,形成高高低低的瀑布。山林的毛竹铺天盖地,冬天我们去挖冬笋,春天则会给我们春笋充饥。 我这里特别要给各位描写一下我们山里的山杜鹃花和松明。 一、山杜鹃花今年春节前,友人给我送来两盆杜鹃花。镶着白边粉红色那一盆,开得特别繁茂,盆很小,可那花拥挤在一起,连绿叶也被遮盖了。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拿高级塑料作的假花呢!深红色的那一盆,花与叶相间,疏密有致,就不会给人假花的感觉。过春节拜年那几天,又有一个学生送来一盆深红的杜鹃花,除有一两朵开放外,其他花蕾正含苞欲放,引起人的另一种期待的情致。更令人欣喜的是,我精心栽培的两茬水仙花只飘过几天清香就都早早凋谢之后,这三盆杜鹃花还是花团锦簇,抖擞精神,整天向我们微笑着,似乎要陪伴我进入真正的春天呢!它们的出现,让我有老友重逢之感,让我回忆起少年时代在我们故乡的山坡满山遍野的山杜鹃花。 我的家乡在福建的西部山区,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在村头巷尾,在山岭、山坡上,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严冬吋节,北方的原野一片光秃秃、灰惨惨,可在我们那里,不但红梅花、腊梅花开得正艳,在那田地上,黄一片,紫一片,煞是热闹,黄的是油菜花,紫的是豌豆花。豌豆在我们家乡叫做雪豆。从它的名字就可知道它是刻意选择在寒冷的冬天来显身手的。 早春时节,更是桃花红,李花白,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当春天来了,布谷鸟开始歌唱了的时候,一个冬天未上山的农民,发现家里的木柴也快烧尽了,于是开始上山砍柴。我们重新踏上那崎岖的山路,这时候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那一面又一面的山坡上一个又一个的山谷里的山杜鹃花都开放了。山里的空气是那样清新,树木是那样的绿,溪水是那样的碧,天是那样的蓝,蓝天绿树碧水衬托下的山杜鹃花是那样的红那样的绚丽那样的繁富。它像变幻的霞光那样美丽耀眼,像少女的身姿那样仪态万方。尽管我们感觉迟钝,尽管我们还不能尽情地欣赏它的美,但在家里窝了一冬之后,看到这山杜鹃花唱主角的景色,还是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东西流人我们的心坎。 我们穷是穷,但也有富有的时候,就像此刻拥有这城里人所没有的完全用我们自己的脚板踩出来的山路,拥有这简直可以按公升出售的新鲜的空气,拥有这满山遍野的向着我们微笑的山杜鹃花,拥有永远不会背叛的伙伴……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12.27—2015.6.14),福建连城人,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编委,《文艺理论研究》编委。曾任韩国高丽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大学等2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专著:《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文体与文体的创造》《文学审美特征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童庆炳谈文心雕龙》《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等二十余部; 合著:《中国古代诗学的心理学透视》《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马克思与现代美学》《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等多部; 编著:《文学理论教程》《文艺心理学教程》《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等二十余部; 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生活之帆》(与曾恬合著)、《淡紫色的霞光》、随笔集《苦日子甜日子》、学术随笔《风雨相随——在文学山川间跋涉》等多部。
-
她们
¥16.0¥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随园食单
¥9.1¥30.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1¥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