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51238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565123870 ; 978-7-5651-2387-0
本书特色
缪建东编写的《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是对当下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进行的专题研究,全书共七章,系统地论述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起源及现状,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内容简介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研究》是对当下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进行的专题研究,全书共七章,系统地论述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起源及现状,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录
**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价值追求
**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基本内涵
一、城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
二、城市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
第二节 实现教育公平
一、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目标实现的“混沌区”
三、城教育一体化的改革“试验区”
第三节 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关键是“人的城市化”
二、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路漫漫”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
一、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能力的提升
二、城市“流动家庭”稳定性的增强
三、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维持
第二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政策分析
**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发展演变
一、空白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孕育萌生(20世纪80年代1995年)
二、限制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差别对待(1996-2000年)”
三、过渡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学习政策的初见端倪(2001-2002年)
四、确立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就学政策的正式形成(2003-21305年)
五、完善阶段:城市流动儿童“两为主”就学政策的实质平等(2006-2009年)
六、强化阶段: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结果公平(2010-2015)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文本解读
一、流入地、流出地、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职责
二、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方式及基本程序
三、以流动儿童专门学校为主的多种社会办学形式
四、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收费标准和教育经费投入
五、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管理原则
六、流动儿童少年的升学考试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特征分析
一、政策理念:从差别对待到教育公平的彰显
二、政策主体:从单一到多部门、高级别的协作
三、政策对象:从泛化模糊到准确严谨的表述
四、政策目标:从量的规定到质的根本提升
五、政策内容:从无序监管到“两为主”政策的确立
六、政策运行:从部分试点到区域性特色政策的制定
第四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对象:多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较少关注义务教育外阶段
二、政囊内容:重视教育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忽视教育结果的公平
三、责任主体:多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忽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责任
四、政策效果:“两为主”政策与地区实际运行相互脱节的困境
第五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流动儿童终身学习政策保障体制的构建
二、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全方位保障
三、流动儿童学习中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
四、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政策在地区实施中的无间隙咬合
第三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分析
**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城市流动儿童学习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分析
三、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影响因素
一、访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师访谈结果;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
三、学生访谈结果: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现状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一、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二、城市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心理弹性分析
三、自尊对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
第四节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的结论与建议
一、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结论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的教育建议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心理弹性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投入
**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概念的结构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二、《流动儿童学习投入问卷》修订过程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结构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二、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四、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研究
一、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二、三个学习方案的干预效果
三、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干预结果
第四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结论与展望
一、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现状
二、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结论
三、城市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高中就学支持
**节 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的现状调查
一、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就学概况
二、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高中就学的调查过程
三、南京市Q区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的现状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分析
二、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具体政策,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
二、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流入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
三、改革高考户籍制度,给予流动儿童均等的升学机会
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第六章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教育透视
**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现状透视
第二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背景及影响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结构维度
二、家庭环境的过程维度
三、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城市流动儿童学习适应的家庭对策
一、转变“异化”教育观念
二、创设新型教养模式
三、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四、营造适宜学习情境
五、弱化留守流动消极影响
六、明确家校双方职责
第七章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节 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在条件支持方面的问题
二、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与参与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第二节 支持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学校生活的政策建议
一、深化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制度改革
二、完善引导、激励和奖励各类学校接收流动儿童的政策体系
三、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能力
四、建设流动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积极社会生态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缪建东,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多项。出版《家庭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学术著作。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荣获由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8.2¥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