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转型中的困境-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
本书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客观地总结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教训,充实了民国史的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0319903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76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303199037 ; 978-7-303-19903-7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客观地总结了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教训,其研究既充实了民国史研究,也深化了中国教育史研究。本书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民国乡村教育的认识,促进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目录
**章 高原文化圈
**节 高原文化的地理氛围
第二节 人类、民族与王族的起源
第三节 来自地下的实证
第四节 三大古文明的夹心地带
第五节 理性的人生
第六节 西方人眼中的高原文化
第七节 丝绸之路与高原文化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古国文明
**节 雅隆河谷的农牧文明
第二节 象雄的苯教文明
第三节 拉萨河流域的森波邦国
第四节 苏毗与女国文明
第五节 羌人的游牧文明
第三章 吐蕃与中原交往的通途:民族走廊
**节 民族走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民族走廊上的古代文化
第三节 活跃在民族走廊的古代诸族
第四节 民族走廊与文化交流
第五节 民族走廊上的语言系属
第六节 民族走廊与吐蕃
第四章 辉煌于高原的吐蕃王朝
**节 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
第二节 吐蕃王朝的军政区划
第三节 吐蕃王朝的官制系统
第四节 吐蕃王朝的法律制度
第五节 吐蕃王朝的扩张与武功
第六节 唐蕃双方的会盟与划界
第七节 贯穿于高原上的婚姻红线
第八节 吐蕃王朝的经济生活与技术实力
第五章 高原血脉:吐蕃丝路
**节 中原文化西上高原
第二节 南亚文化北入雪域
第三节 唐朝与印度文化在高原上交流
第四节 吐蕃丝路与南北交往
第五节 吐蕃丝路与东西交通
第六章 来自中亚的和风
**节 塞种人的影子
第二节 月氏人与吐火罗文化的渗入
第三节 罽宾、勃律与吐蕃丝路
第四节 于阗、突厥与吐蕃文化
第五节 粟特、大食与吐蕃
第七章 兼容并蓄的吐蕃文化
**节 吐蕃苯教文化
第二节 藏文的创制与厘订
第三节 佛光照耀吐蕃王室
第四节 吐蕃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
第五节 吐蕃医学
第六节 吐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第七节 吐蕃的社会风俗
第八章 余论吐蕃丝绸之路
**节 九九归一的政治大势
第二节 走向前台的佛教文化
第三节 繁荣的僧侣之路
第四节 丝绸赏赐与贸易
第五节 茶马贸易
第六节 圣城拉萨与丝路文化
第七节 南亚商人与丝路文化
第八节 纷至沓来的传教士与探险家
第九节 英国殖民侵略与吐蕃丝路的终结
后记
节选
《吐蕃丝绸之路》:
与丝绸同时人蕃的还有茶叶。文成公主人藏后,茶叶从今青藏道与川藏道两条路线传人吐蕃。因此,吐蕃赞普能详细分辨出寿州(今安徽寿县)、舒州(今安徽庐江县)、顾渚(今浙江长兴县)、蕲门(今湖北蕲春)、昌明(今四川盐边县)、澧湖(江西境内)等地茶的异同。据《汉藏史集》记载,在都松莽布支时(676—704年),传人了“犹如天界甘露般的茶叶和茶碗”。而且出现了鉴别茶叶好坏的《甘露之海》一书,详述各种茶叶的性能、特点与制作方法,*后说道:当时吐蕃“买茶叶的、卖茶叶的以及喝茶叶的人均很多,但是对饮茶*为精通的是汉地和尚”。有叫噶米王者,向和尚学会此技,并收徒相传。丝茶是传统贸易物品,吐蕃王朝时期,主要以朝贡贸易与民间自由贸易两种形式出现,留下的资料并不太多。而在元代吐蕃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管理之下以后,这种贸易就成为一项制度,丝、茶两物稳定地从青海与四川或云南进入今西藏地区。但是,依据四川盛产茶叶,且与湖、广、皖、江、浙等茶叶产地连接相对便捷的情况,唐代茶叶人藏以川藏道*为繁盛。《新唐书·地理六·剑南道》记雅州卢山郡特产,很重要的即是茶叶。而吐蕃赞普引以为自豪的熟知诸茶种中,至少有出自今四川盐边等地的“昌明茶”。丝茶由川藏道人藏信实不伪。
……
作者简介
朱汉国,男,1954年11月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现兼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偏见
¥17.8¥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3.0¥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7¥39.8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 -
乡土中国
¥13.2¥26.0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