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5分
5分
包邮求其友声
1星价
¥13.5
(3.5折)
2星价¥13.5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04147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47041475 ; 978-7-5470-4147-5
本书特色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 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 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内容简介
《求其友声》是对王充闾先生参加各项活动、与著名作者访谈及已与记者答疑的对话整理。内容涵盖包括对文学艺术性的探讨, 对文学发展的展望等等。
目录
散文创作纵横谈——同王向峰教授的对话
历史上的人和事——与青年作家、学者祝勇的对话
就《张学良:人格图谱》答央视记者问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对话
渐行渐远越嚼越香的历史记忆——与青年学者丁宗皓的对话
探讨语言的文学性——与王向峰教授的对话
双栖的负累——同《深圳商报》记者侯军的对话
散文的文学性——答《辽宁日报》文艺部记者问
散文的现代性和诗性
与女作家张颖的文学对话
与作家欣力的文学对话
散文写作十题——答《中华散文》杂志记者问
与青年评论家林吕的文学对话
一位散文作家的历史情怀——答《辽宁日报》记者丁宗皓问
着力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答《都市青年报》记者问
答大连晚报记者问
关于庄子的答问
与王丽文的文学对话
“文化赋值”主客谈
以文学之笔再现张学良——答《辽宁日报》记者问
纪念营口市诗词学会创建二十周年——答《旧体诗词》杂志记者问
答《辽西文学》记者问
“一蓑烟雨任平生”——答客问
关于“击缶而歌”的答问
就“城市文化符号”答记者问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的人性化书写——与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对话
文学艺术应该拥抱时代、与时俱进
关于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答《辽沈晚报》记者问
历史上的人和事——与青年作家、学者祝勇的对话
就《张学良:人格图谱》答央视记者问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对话
渐行渐远越嚼越香的历史记忆——与青年学者丁宗皓的对话
探讨语言的文学性——与王向峰教授的对话
双栖的负累——同《深圳商报》记者侯军的对话
散文的文学性——答《辽宁日报》文艺部记者问
散文的现代性和诗性
与女作家张颖的文学对话
与作家欣力的文学对话
散文写作十题——答《中华散文》杂志记者问
与青年评论家林吕的文学对话
一位散文作家的历史情怀——答《辽宁日报》记者丁宗皓问
着力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答《都市青年报》记者问
答大连晚报记者问
关于庄子的答问
与王丽文的文学对话
“文化赋值”主客谈
以文学之笔再现张学良——答《辽宁日报》记者问
纪念营口市诗词学会创建二十周年——答《旧体诗词》杂志记者问
答《辽西文学》记者问
“一蓑烟雨任平生”——答客问
关于“击缶而歌”的答问
就“城市文化符号”答记者问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的人性化书写——与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对话
文学艺术应该拥抱时代、与时俱进
关于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答《辽沈晚报》记者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