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909449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78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209094498 ; 978-7-209-09449-8

本书特色

《行走于文学边缘》选编了作者李宗刚多年来撰写的文学评论、书评与随笔散文五十余篇。书中从多侧面就竭力拓展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格局的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成就、蒋心焕教授的文化求索之路、王富仁先生的文化情怀等作了分析与探讨,对《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胶东民间语汇大观》《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等著作进行了评述。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文学评论、书评与随笔散文五十余篇。书中从多侧面就竭力拓展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新格局的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成就、蒋心焕教授的文化求索之路、王富仁先生的文化情怀等作了分析与探讨。

目录

我的求学道路(代序)
拓展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德发教授侧记
淡泊有为宁静致远
——记蒋心焕先生的文化求索之路
王富仁:文化本原的叩问者
王富仁的文化情怀
在执着追求的支点上
——谈冯中一先生的诗评
植根于文化的沃土中
——杨洪承博士和他的学术研究
对张守富人生姿势的一种解读
——兼评《张守富诗词书法选》
从自考中走来的学者
——杨学民博士的求学踪迹
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知识结构及对当下文学的启示
大学教授昨日的生活
——山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的生活报告
由鲁迅引发的思考
——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
崮山脚下的追思
——纪念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
《欣赏与创作》鉴赏提要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鉴赏提要
《核时代的创作》鉴赏提要
对抗战小说历史长河的成功疏浚
——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
情到深处理自现
——读孟嘉的《一朵喇叭花》
穿越历史的隧道
——评《康生与“赵健民冤案”》
对文学史另一种书写路径的成功探索
——评《中国现当代文学500题解》
胶东文化的结晶——民间语言
——兼评《胶东民间语汇大观》
站在历史边缘的诗意叙说
——评姜澍川的《寒秋雁声》
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闻理论
——评张瑞云的《报林寻踪》
地域文化视阈下文学演变的成功书写
——评《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
不拒绝成长的人生才拥有未来
——《2001级夜大学员作品选》序
站在传统文化立场上虚构的乌托邦世界
——评司玉笙的小小说《高等教育》
“廊桥”:在梦里?在梦外?
——评电影《廊桥遗梦》
中国古代灵感理论论纲
漫话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
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评论文章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高校写作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漫谈写作课的自学
如何写好短论
写作能力测试的新尝试
——_2001年上半年自考写作试题作文评析
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
学术引文的规范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例
诺贝尔文学奖钟情什么
“如果狼来了”的三种文化模型的阐释
如何解构与建构既有自我和新的自我
大学教授分级要去体制化
又到职称评定时
职称评定中的悖论
建立起开放的现代人才评判体系
从人的价值说开去
扬长避短求发展
可贵的精神财富
理直气壮地维护自我利益
“文化垃圾”谁之过?
激发创造的活力
人生的“三度”
生命的舞姿
生命的展开形式是美丽的
让生命充分而自由地燃烧
陀螺的魅力
生命的叩问
行进在滑梯上的人生
演绎着残酷人生的足球
离别生命的港湾
人生驿站
人在病中
永不歇息的收获者
岳庙归来话时空
回眸那座文史楼
一种背景
旅游·孤独·棋悟
话说毕加索
文化孕育与人才培养
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好二传手
挫折观念的确立与现代性格的培养
教子成才与爱国主义精神
*重要的是创造力的培养
在儿童阶段就要注重现代意识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误区
漫话“减负”
可怜的集体沉没
“断层”谈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麻木的背后
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从堵车现象谈起
滥竽充数的背后
严监生与葛朗台
悲壮与悲哀
造反派与造假派
“传销热”的背后
对传销业的再思考
为26便士而战
腐败的另一种形式
透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阅卷:制约与激励
游子:回家的行囊有多重
永远的闺女
在感性上体味外教的文化
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
双赢与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附录
一个“学院派学者”的回眸
——评李宗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发现、阐释与重估
——评李宗刚新著《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整体把握与重点观照
——评李宗刚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论》
评李宗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今天:正在实现着的昨日之理想(代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行走于文学边缘》:  朱德发教授早期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如《五四文学初探》《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对五四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学术命题和著名历史人物,率先做出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价,一时领学界创新风气之先,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开辟了五四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崭新局面。对此,孙昌熙和魏建对他的《五四文学初探》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其要旨在于解决五四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重点和疑点问题”,“该书的主要价值,正在于它对这些重点和疑点的突破”。  1982年,朱德发教授受田仲济先生委托,对其40年代撰写的名作《中国抗战文艺史》进行“代改”。朱德发教授领受了这一重要任务之后,夜以继日地工作,“全部增订稿很快地出来了”。对此,田先生认为,1984年出版的《中国抗战文艺史》“是两人共同的东西了,这个劳动是应该感谢的”。朱德发教授“代改”后的稿件,在治学严谨的田先生眼里,则被视为“以本人的新观点充实他人的旧的观点,这是极为奇妙的,极为得人心的,也是*适宜的办法,不能不说这是妙笔”。  1986年,朱德发教授出版了断代史专著《中国五四文学史》。这部著作被当时学界评价为“五四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新的突破”。即便是事过境迁,也依然被同行认为“通过大量原始史料的搜集、发掘、整理,运用历时性与共时性双向考察的研究方式,探讨了五四文学运动的来龙去脉与演变轨迹,宏观视野开阔,微观考察精微,使得新时期**部断代史的问世便起点较高,引人注目”。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外文,为朱德发教授赢得了广泛的国际盛誉,由此也奠定了他在现代中国文学领域知名学者和文学史家的地位。  朱德发教授作为文学史家,还表现在他对文学史的不断重写的实践上。他不但回应了“重写文学史”这一潮流,而且以自己的实践深化了文学史书写理论。20世纪80年代,他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等多部文学史著作。他书写的文学史不但是对业已流行的文学史的超越,也是对他自己编著的文学史的升华。他在文学史书写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的“守成与出新的统一,繁富与精简的统一,厚重与实用的统一”等学术品格,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新典范。  ……

作者简介

  李宗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曾获山东省社科奖三次,刘勰文艺评论奖一次(合作)。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山东省社科项目两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