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

1星价 ¥36.8 (4.9折)
2星价¥36.8 定价¥7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42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74241 ; 978-7-5161-7424-1

本书特色

   《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的作 者刘绪才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以1920-1937 年间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为中心,在全面搜集材 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现场,从教育制度的演变、新 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形成、选目*迭、课堂内外的新 文学知识传播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了新文化、新教 育与新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知识生产与转换 的内在过程,详细阐释了文学与教育、媒介环境之间 的共生关系,既有对新文学建构本身的思考,亦有对 文学教育实践的文化考察。

内容简介

作者坚持人文学者的学术责任感,以1920-1937年间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为中心,在全面搜集材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现场,从教育制度的演变、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形成、选目更迭、课堂内外的新文学知识传播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了新文化、新教育与新文学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以及知识生产与转换的内在过程,详细阐释了文学与教育、媒介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既有对新文学建构本身的思考,亦有对文学教育实践的文化考察。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对象、价值和意义 二 研究历史、现状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章 国文教育转型与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预设 **节 “晚清尽头是民国”:民初中学国文教育转型的知识谱系 一 “一波三折”的学制与教育宗旨变迁: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形成的制度演变 二 教育变革对新文学知识身份转换的影响 第二节 双潮合一:新文学法定知识身份的初构 一 “语”与“文”为中心的“双潮合一” 二 “双潮合一”中的利益共谋第二章 身份转换的教育实践及新文学的经典化倾向 **节 身份转换的教育实践:民国十六年前的中学国文教材与新文学 一 国文教材中的新文学选目 二 选目变化与身份转换背后的知识更迭 第二节 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国文教材中的新文学 一 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新文学选目变化 二 中学国文教材中新文学的存在空间 第三节 从文学文本到教材选文一一周氏兄弟作品的身份转换 一 周作人作品知识身份转换及经典性涵养 二 鲁迅作品知识身份转换与经典性孕育 第四节 教材选目与新文学的经典化倾向 一 教材选目对新文学经典化的影响 二 新文学选目中的自我经典化第三章 国文课堂的新文学知识生产 **节 新文学的课堂讲授与经典养成 一 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现代小说的课堂讲授 二 以朱自清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的课堂讲授 三 以胡适、刘大白诗歌为代表的新诗课堂讲授 第二节 国文课堂的新文学写作与新文学意识的涵养 一 语体文作法对教材面貌的制约 二 作文教学对新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 三 写作与新文学意识的养成第四章 课外阅读与出版:新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助力 **节 课外阅读与新文学知识生产 第二节 作为知识生产媒介的开明书店的新文学出版第五章 文学公共领域与新文学知识生产的内在理路 **节 媒介环境:中学国文教育与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知识生产的内在理路 一 新文学与新文化的互动:语言工具观与思想革命观的同构 二 新文学:民初中学国文教育的新文化诉求结语参考文献索引致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绪才(1978-)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新文学教育及转型期知识分子研究,在《文艺报》、《文艺争鸣》、《小说评论》、《语文建设》等杂志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