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全7册)

- ISBN:978720508671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156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205086718 ; 978-7-205-08671-8
本书特色
★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由著名学者傅璇琮、蒋寅担纲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60所高校的120位专家学者历时四年合作完成
★ 该书力图站在21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以往的成就,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史加以反思,进而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思路
★ 专家学者们认为,该套书的*大特色是它的编写体例,不同于以往文学史先谈背景再谈作品的做法,该书从大文化的视野阐述文学的变迁,既体现了文学、文化学、文献学的结合,又同时做到了学术性、实用性的结合
由傅璇琮、蒋寅两位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是一部多卷本的煌煌巨著,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在多方面有启示意义,是当代该领域屈指可数的学术精品。
既然以《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命名,必然涉及到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的描述,二是对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展开理论的阐释。 也就是说,必须兼顾史和论两个方面。这也是困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近一个世纪而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套书在处理史和论的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一方面,各卷都能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把结论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上,对材料运用得极其充分,包括出土文献和海外相关文献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大限度上实现了历史还原。另一方面,这套书又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所运用的理论有的来自中国古代,同时也能吸纳某些西方理论,并且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在处理史和论的关系时,这套书既不是以论带史,也不是以史带论,而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对于匡正时下浮躁学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套书体现了跨学科研究、学科整合的原则。上编既论每个历史阶段各种文学样式的生成演变,又讲述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兼顾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编论述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在大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观照,显示出了宏阔的视野。下编概述各个历史阶段文学的基本文献,把文学研究和文献学研究相结合。该书在实现跨学科研究、多学科整合的同时,又能自觉地坚持文学本位,并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回顾以往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在处理文学本位与跨学科研究的关系时,往往出现偏颇:或固守纯文学研究的方法,并且把它视为唯一正统的范式;或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往而不返,丧失文学本位。《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经过几代学人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二者关系的思考更加理性,处理得更加熟练、合理。作者在处理坚持文学本位与跨学科研究关系方面的成功尝试,对于遏制当前的泛文化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由著名学者傅璇琮、蒋寅两位先生任总主编,各分卷主编多数都是在本领域有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参加撰写的人员来自全国60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多达120位。这部书的作者可以说是荟萃了全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英,是调动群体力量完成的重大项目。在当今时代,舆论导向特别强调科学研究中的团队精神、群体作用,可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体为主进行的。这样一来,如何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的运作之所以非常成功,就在于从全书的总主编、分卷主编到具体撰写人员,都是在多领域造诣很深的学者,撰写群体体现的是优化组合,从而为全书的质量和进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在具体运作方式上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树立了典范。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在实现史论结合、跨学科研究中坚持文学本位、具体运作方式上个体与群体相协调三个方面树立了典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三个重要突破,因此,这部书确实具有学术总结、学术指导和学术展望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等七个历史时段,每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共330 万字,是一套权威性高、信息量大,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目录
节选
作者简介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蒋寅,1959年6月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1982年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顾问、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7年受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中国文学专业客座教授,2002年受聘为韩国国立庆北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受聘为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编《中国诗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唐诗为中心,研究中唐诗歌和诗人。九十年代以来主要研究中国古典诗学、诗学史,进行清代诗学著作的考索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七十篇。专著《大历诗风》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大历诗人研究》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著优秀奖,《王渔洋事迹征略》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003年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成果奖专著三等奖,专著《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获文学所**届“勤英文学奖”,论文《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200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优秀成果二等奖,《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2006年获《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与傅璇琮先生合作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
她们
¥16.0¥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随园食单
¥9.1¥30.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1¥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