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1043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511731043 ; 978-7-5117-3104-3
本书特色
本书将三联书店创办的思想文化评论类刊物《读书》作为研究个案,考察30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的转变。通过对《读书》杂志这份思想学术文化杂志文本的分析,考察了其创办发展、创新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的发展变迁轨迹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梳理,并对主要影响进行了评价,阅读此书有助于读者全面、生动地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生成的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三联书店创办的思想文化评论类刊物《读书》作为研究个案, 以文化传播为切入点, 通过对《读书》杂志30年来的文本进行分析, 探究《读书》杂志办刊理念的特点以及办刊思想转变背后的深刻文化语境, 考察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的转变, 关照当代文化的发展事实
目录
导 论一份引领时代的刊物1
**章破土而出:《读书》杂志诞生16
一 《读书》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16
二 创刊过程18
三 继承与渊源20
第二章兼容并蓄:编辑出版策略24
**节 办刊宗旨:开垦公共知识精神的家园24
第二节 读者定位:思想者间的精神对话与交流26
第三节 编辑者的风格与策略29
第四节 作者群的凝聚与演变35
第五节 期刊发行变动41
第三章踪迹:《读书》话语特征的演变47
一 思想解放话语——“读书无禁区”47
二 新启蒙话语——“文化热”52导 论一份引领时代的刊物1 **章破土而出:《读书》杂志诞生16 一 《读书》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16 二 创刊过程18 三 继承与渊源20 第二章兼容并蓄:编辑出版策略24 **节 办刊宗旨:开垦公共知识精神的家园24 第二节 读者定位:思想者间的精神对话与交流26 第三节 编辑者的风格与策略29 第四节 作者群的凝聚与演变35 第五节 期刊发行变动41 第三章踪迹:《读书》话语特征的演变47 一 思想解放话语——“读书无禁区”47 二 新启蒙话语——“文化热”52 三 向理论和学术话语倾斜——“思想淡出,学术凸显”58 四 新世纪:多元话语间重建平衡63 第四章接源“旧学”,采纳“新知”——对中国文化的建设70 一 对中国学术思想的讨论70 二 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75 三 对民间文化的开掘84 四 对历史和人物的书写88 第五章“看动静的窗口”——引介西方文化思潮97 一 对西方文学的引介98 二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引介104 三 关于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讨论108 四 对西方经济社会学的引入113 五 对民主等问题的探讨116 第六章“冷眼观热门”——《读书》的现实关怀121 一 对中国改革推进的关注121 二 对当代文学艺术及媒体文化的研究130 三 对世界关系与民族认同的思考139 四 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讨论144 第七章“不伦不类”——《读书》的美学追求149 一 题材特点:言在书内,意在书外149 二 文笔艺术:追求学术,出以文章155 三 视觉追求:版式与插图160 四 雅趣与杂趣:小栏目与美文164 第八章《读书》的影响168 一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68 二 对知识分子的影响175 三 《读书》对书业的影响187 结 语《读书》的文化精神和传承201 参考文献204 后 记213 作者简介215信息
**章破土而出:《读书》杂志诞生16
一 《读书》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16
二 创刊过程18
三 继承与渊源20
第二章兼容并蓄:编辑出版策略24
**节 办刊宗旨:开垦公共知识精神的家园24
第二节 读者定位:思想者间的精神对话与交流26
第三节 编辑者的风格与策略29
第四节 作者群的凝聚与演变35
第五节 期刊发行变动41
第三章踪迹:《读书》话语特征的演变47
一 思想解放话语——“读书无禁区”47
二 新启蒙话语——“文化热”52导 论一份引领时代的刊物1 **章破土而出:《读书》杂志诞生16 一 《读书》诞生的社会文化语境16 二 创刊过程18 三 继承与渊源20 第二章兼容并蓄:编辑出版策略24 **节 办刊宗旨:开垦公共知识精神的家园24 第二节 读者定位:思想者间的精神对话与交流26 第三节 编辑者的风格与策略29 第四节 作者群的凝聚与演变35 第五节 期刊发行变动41 第三章踪迹:《读书》话语特征的演变47 一 思想解放话语——“读书无禁区”47 二 新启蒙话语——“文化热”52 三 向理论和学术话语倾斜——“思想淡出,学术凸显”58 四 新世纪:多元话语间重建平衡63 第四章接源“旧学”,采纳“新知”——对中国文化的建设70 一 对中国学术思想的讨论70 二 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知识分子命运的反省75 三 对民间文化的开掘84 四 对历史和人物的书写88 第五章“看动静的窗口”——引介西方文化思潮97 一 对西方文学的引介98 二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引介104 三 关于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讨论108 四 对西方经济社会学的引入113 五 对民主等问题的探讨116 第六章“冷眼观热门”——《读书》的现实关怀121 一 对中国改革推进的关注121 二 对当代文学艺术及媒体文化的研究130 三 对世界关系与民族认同的思考139 四 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讨论144 第七章“不伦不类”——《读书》的美学追求149 一 题材特点:言在书内,意在书外149 二 文笔艺术:追求学术,出以文章155 三 视觉追求:版式与插图160 四 雅趣与杂趣:小栏目与美文164 第八章《读书》的影响168 一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68 二 对知识分子的影响175 三 《读书》对书业的影响187 结 语《读书》的文化精神和传承201 参考文献204 后 记213 作者简介215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庞海音(1971—)河南南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当代期刊研究、中国早期电影研究等,主持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校内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传媒》、《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语文闲谈
¥12.2¥29.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5.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