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1940年代的澳门教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878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6187883 ; 978-7-5161-8788-3
内容简介
《1940年代的澳门教育》是整理澳门教育史料的部分成果。全书共分七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另选录重要资料作附录。首章概述1940年代澳门中小学校的情况,第二章是广州沦陷前后内地学校迁往澳门的情形和这些学校的发展,第三章是义学和失学儿童的教养,第四章是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第五章是抗战时期教师与学生的救济,第六章是中华教育会的文教事业,第七章是1940年代澳门国语运动的推展。1940—1950年是一个别具意义的十年,这个时期接续着抗日战争,从抗战到迎来胜利,然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局动荡,政局变化,澳门教育事业的发展亦经历着起伏,以上各章的选题正是要反映该时期澳门教育发展的各个面向,并同时展现华人私立学校教育的发展。本书大量征引该时期报章上的原始文献,从原始资料着手整理和筛选,言必有据,并尽量利用档案资料和较早期的书刊互相参校,务求准确。
目录
作者简介
郑振伟, 男, 1963年生于香港, 原籍广东普宁。香港大学文学士(1986)、哲学硕士(1992)、哲学博士(1999), 澳洲南昆士兰大学教育学硕士(2004)。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 1990年转职香港岭南学院, 从事行政及研究工作, 期间曾任《现代中文文学评论》、《现代中文文学学报》、《岭南学报》(新)等学报执行编辑, 2001年应聘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现职副教授兼副院长, 除文学研究外, 近年亦涉猎澳门教育史之研究。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乡土中国
¥13.5¥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偏见
¥16.1¥56.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