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尺度与系统:中国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的地理学研究

空间.尺度与系统:中国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的地理学研究

1星价 ¥29.3 (7.5折)
2星价¥29.3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16726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64167264 ; 978-7-5641-6726-4

本书特色

基于地理学理论和实践,鲍捷、吴殿廷*的《空间尺度与系统--中国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的地理学研究》对海陆统筹发展战略作出阐释,从空间层次和尺度转换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海陆统筹的目标和对策:在全球尺度上关注海权问题的政治解决途径和基于通道安全的海外利益优化重组;在全国尺度上分析港-腹空间格局整体效应以及海陆产业耦合关联机制;在区域尺度上针对陆-海分异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的统筹方略;在地方尺度上梳理环境变迁中的陆-海关系选择以及地方尺度重组的过程及效应。本书旨在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分析框架。
本书可供国家宏观决策部门、涉海地方政府综合发展部门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从地理学视角,对海陆统筹发展战略从空间范围和目标范畴上界定了其内涵。从空间层次和尺度转换的角度,分析我国海陆统筹发展机制,在全球尺度关注海权问题的尺度政治解决途径和基于通道安全的海外利益优化重组;在全国尺度分析港-腹空间格局整体效应以及海陆产业耦合关联机制。

目录

总序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一、“十二五”海陆统筹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从政治地理形势看海陆统筹的必要性 三、从经济地理格局看海陆统筹的紧迫性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进展 一、理论基础研究 二、海陆要素关联及机制研究 三、组织协调机制研究——海洋/海岸带规划、管理 四、相关理念及其实践研究——从海陆一体化到海陆统筹 五、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陆统筹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节 海陆统筹的基本概念 一、海陆统筹的内涵界定 二、海陆统筹的定义 第二节 人地关系和人海关系理论 一、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二、人海关系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第四节 系统科学与统筹协调论 一、系统科学理论 二、科学发展理论 三、“五个统筹” 第五节 海陆统筹的地理学分析框架 一、海陆统筹的核心内容——海陆复杂区域子系统的协调 二、基于规模尺度转换的海陆统筹战略模式选择 三、在全球尺度,海陆统筹的战略重点更多在制度和文化层面 四、在国家尺度,海陆统筹的战略重点在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层面 五、区域尺度和地方尺度海陆统筹战略 第三章 权力与控制力的博弈——全球尺度的海陆统筹 **节 作为权力与控制力载体空间的海洋 一、生存空间与陆地国土 二、海洋国土与控制权 第二节 海洋领土争端的应对机制——基于尺度政治的统筹思路 一、我国当前主要海洋权益争端 二、尺度政治的解决机制——南海问题案例 第三节 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保障机制——基于风险规避的统筹思路 一、我国石油供给安全问题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三、不同情形下的计算结果分析 四、小结与启示 第四节 设立和建设三沙市的海陆统筹方略 一、设立三沙市的意义 二、三沙市开发建设构想 第四章 要素的时空组织——全国尺度的海陆统筹 **节 理论基础 一、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 二、系统要素的统筹协调 第二节 要素的空间组织——全国港口-腹地联系演变及优化 一、港口-腹地联系的理论基础 二、港口-腹地联系的空间模式 三、研究方法 四、计算结果分析 五、对策探讨 第三节 海陆经济的融合互动发展 一、海陆资源的统筹开发——以环渤海地区水资源开发为例 二、海陆经济耦合协调 三、海洋产业拉动效应及关联效应 第四节 系统的集成——海陆系统要素的互动 一、海陆经济一社会系统互动效应 二、海陆经济一环境系统 第五章 产业空间的整合——区域尺度的海陆统筹 **节 区域尺度海陆统筹的理论基础 一、沿海区域实施海陆统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沿海地区海陆统筹总体方略 三、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实施对策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O L-”区域——山东省案例 二、“O L-”区域——江苏省案例 三、“O L-”区域——浙江省案例 四、“O L-”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案例 第六章 互动关系的选择——地方尺度的海陆统筹 **节 理论基础 一、作为地方空间的海洋 二、尺度与尺度重组——全球化时代地方对海洋的重新解读 第二节 地方的选择——天津滨海新区的演变与启示 一、历史沿革——地方与海洋关系的互动 二、尺度重组——天津滨海新区的演化路径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一、区域发展的大环境是决定地方发展定位的重要条件 二、海陆位置是决定天津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依托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天津又好又快发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节 主要结论 一、海陆统筹要从地域系统的角度进行尺度转换和分解落实 二、海陆统筹实质上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涉海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海陆统筹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内涵 第二节 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和突破 二、不足和遗憾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建设 三、“一带一路”建设 四、钓鱼岛和南海诸岛争端的应对策略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我国历史上重陆轻海,在21世纪海洋世纪大背景下,海陆统筹意义重大。该书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维出发,基于地理要素的层次性和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四个空间层面上的尺度转换,构建了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的基础分析框架,是将地理学理论与范式导入海陆统筹问题研究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 该书视野开阔,从全球海洋地缘的权力博弈,到地方海陆协同发展的问题解读,在地理学的系统性、综合性思维引导下,涉及了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下海陆统筹战略中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政治、生态环境等诸多话题,是一本具有学术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可读性较强的书。 ——李国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 当前我国面临着来自海洋地缘上的诸多挑战,也面对着走向“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处于从传统陆上国家向海陆兼备国家嬗变的重要时期,海洋的价值在新时期亟待来自多方面的诠释。实施海陆统筹战略,是引领这一转变的重要路径,该书从地理学思维解构海陆统筹战略主要思路,既是一本应时应景的书,也是一本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书。 ——陆林(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鲍捷,1985年生,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等。先后参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北京市、安徽省等地方多项研究课题。目前已在《中国软科学》《地理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吴殿廷,男,195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科学家。专业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曾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西藏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等4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旅游开发与规划》《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等教材和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论反向规划》《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等250余篇,获得*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5项。现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