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古书句读释例
读者评分
4.9分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古书句读释例

1星价 ¥18.4 (4.3折)
2星价¥18.0 定价¥4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8条)
chu***(三星用户)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古书句读释例

杨树达-中国修辞学 古书句读释例,16开本,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杨树达(1885—1956),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有《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汉书窥管》等书,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简洁畅达地游笔其中,立论精深,条理清晰,颇具可读性。语文必读之书。 杨先生的所有书籍皆应通读。

2022-07-16 20:45:36
0 0
201***(三星用户)

大师的书 值得研究

2021-11-05 10:42:51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811765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58117657 ; 978-7-5581-1765-7

本书特色

本书针对修辞学、古书断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举例、评述,对经典例句逐一进行列举、对比,*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原理。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简洁畅达地游笔其中,立论精深,条理清晰,使该书颇具可读性。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修辞学、古书断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举例、评述,对经典例句逐一进行列举、对比,*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原理。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简洁畅达地游笔其中,立论精深,条理清晰,使该书颇具可读性。

目录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中国修辞学自序 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 重版更名汉文文言修辞学序言 **章 释名 一 修辞 二 修 三 辞 第二章 修辞之重要 一 修辞之益 二 不修辞之害 第三章 修辞举例 一 改易 二 增益 三 删削 四 颠倒 第四章 变化 一 能动的变化 二 被动的变化 第五章 改窜 一 避复 二 避嫌 三 避讳 四 避熟 五 鸣谦 第六章 嫌疑 一 别白 二 混淆 三 不别白而可知 第七章 参互 一 互备 二 举隅 三 举隅反例 第八章 双关 一 义的双关 二 音的双关 第九章 曲指 一 称名之曲 二 述事之曲 第十章 夸张 第十一章 存真 一 语气 二 语辞 第十二章 代用 一 以大代小 二 以小代大 三 以前代后 四 以后称前 五 以事代人 六 以私名代公名 七 以质代物 第十三章 合叙 第十四章 连及 一 私名连及 二 公名连及 三 事名连及 四 物名连及 第十五章 自释 一 释人 二 释地 三 释事 第十六章 错综 一 名称 二 组织 三 上下文之关系 第十七章 颠倒 一 词的颠倒 二 句的颠倒 第十八章 省略 一 省字 二 省词 三 省句 附录 文病若干事 古书句读释例 再版序 叙 论 甲 误读的类型 一、当读而失读 二、不当读而误读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 乙 误读的贻害 五、原文不误因误读而误改 六、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 七、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 八、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 丙 误读的原因 九、因文省而误读 十、因不识古字通假而误读 十一、因不识古韵而误读 十二、因字误而误读 十三、因字衍而误读 十四、因字脱而误读 丁 特殊的例句 十五、数读皆可通
展开全部

节选

  盟叔孙氏也,曰:‘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季孙曰:“臧孙之罪皆不及此。”孟椒曰:“盍以其犯门斩关?”季孙用之。乃盟臧氏,曰:“无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臧孙闻之,曰:“国有人焉!谁居?其孟椒乎!”   (三)   ,犯顺··。”乃受之。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曰:“《志·又襄公二十六年云:初,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伍举娶于王子牟,王子牟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举实送之。”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归生闻之:‘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也。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商颂》有之曰:‘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此汤所以获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此以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此以知其畏刑也。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礼之大节也。有礼无败。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子仪之乱,析公奔晋,晋人赏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绕角之役,晋将遁矣,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晋人从之,楚师宵溃,晋遂侵蔡,袭沈,获其君,败申息之师于桑隧,获申丽而还,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雍子之父兄谮雍子,君与大夫不善是也,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鄐以为谋主。彭城之役,晋楚遇于靡角之谷,晋将遁矣。雍子发命于军曰:‘归老幼,反孤疾,二人役,归一人,简兵搜乘,秣马蓐食,师陈焚次。’明日将战,行归者而逸楚囚,楚师宵溃,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鱼石归。楚失东夷,子辛死之,则雍子之为也。子反与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扞御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焉。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楚罢于奔命,至今为患,则子灵之为也。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以为谋主。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军而陈,晋将遁矣,苗贲皇曰:‘楚师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陈以当之,栾范易行以诱之,中行二却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败之。’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子反死之,郑叛吴兴,楚失诸侯,则苗贲皇之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声子曰:“今又有甚于此。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谓椒举:‘女实遣之。’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亦弗图也。今在晋矣,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声子使椒鸣逆之。   又襄公三十一年云: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供命?寡君使丐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赡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以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又昭公九年云: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队是为,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使偪我诸姬,入我郊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难乎!伯父图之!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谓宣子曰:“文之伯也,岂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宗周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且王辞直,子其图之!”宣子说。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襚,反颍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晋人礼而归之。   (七)   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绖之中,其以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见。   (八)   《新序》卷三《杂事篇》云:昔者,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且见秦王,秦王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答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是大王筹策之臣失之也。且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失之矣。”秦王惧然而悟,遽发兵救之,驰骛而往。齐楚闻之,引兵而去,魏氏复故。唐且一说,定强秦之策,解魏国之患,散齐楚之兵,一举而折冲消难,辞之功也。……唐且有辞,魏国赖之,故不可以已。   ……

作者简介

  杨树达(1885—1956),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有《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金文说》等书,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成《汉书窥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