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公文写作与范例大全

公文写作与范例大全

1星价 ¥15.7 (3.2折)
2星价¥15.2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1209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17120940 ; 978-7-5171-2094-0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深入推进,党政机关行政行为日趋规范,公文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载体,掌握其写作技巧,规范其处理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的特点在于技巧和规范,并附有系列高规格的经典公文范例,既有格式的标准化、精细化,又有技巧的流程化、实用化,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办公室工作的同志无疑大有裨益,于实践中可以揣测琢磨,于操作中可以按图索骥,于案例中可得其精髓,是各级各类办公室文秘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有益参考和**工具。

内容简介

公文在古代被称之为“经国之枢机”,作为表述国家意志、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行政执法、传递重要信息的*主要的载体,公文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续和补充。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国家机关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对社情民意的掌握情况、对重大问题的分析处置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意志和法律法规与政策是否能够科学地正确地得到贯彻和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深入推进,党政机关行政行为日趋规范,公文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载体,掌握其写作技巧,规范其处理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涵盖了各类别的各种公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包括通用公文如指挥性公文、知照性公文、报告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规范文书如条例与章程、规定与制度、办法与细则、规则与公约等,事务文书如计划与总结、简报与提案、讲话稿与演讲稿、调查报告与工作研究等,专用文书如经济类文书和法律类文书等,同时附有大量案例提供参考。

目录

绪 论
**章 公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文的产生 001
二、公文的发展 003

第二章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一、公文的含义 005
二、公文的特点 006
三、公文的作用 007

第三章 公文的分类及格式
一、公文的种类 010
二、公文的格式 013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 015
四、公文的基本处理程序 017

第四章 公文的写作与修改
一、公文的写作 020
二、公文结构的含义和要求 024
三、公文的修改 035
**编 通用公文
**章 指挥性公文
**节 命 令(令) 039
一、命令(令)的概念及特点 039
二、命令(令)的分类及用途 040
三、命令(令)的写法及要求 041
四、命令(令)的范例 044
第二节 决 议 045
一、决议的概念及特点 046
二、决议的分类及用途 047
三、决议的写法及要求 047
四、撰写决议需要注意的问题 048
五、决议的范例 049
第三节 决 定 049
一、决定的概念及特点 049
二、决定的分类及用途 051
三、决定的写法及要求 051
四、决定的范例 053
第四节 通 知 054
一、通知的概念及特点 054
二、通知的分类及用途 056
三、通知的写法及要求 057
四、通知的范例 060
第五节 批 复 061
一、批复的概念及特点 061
二、批复的分类及用途 063
三、批复的写法及要求 063
四、撰写批复应注意的问题 065
五、批复的范例 066
第六节 意 见 067
一、意见的概念及特点 067
二、意见的分类及用途 068
三、意见的写法及要求 069
四、撰写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071
五、意见的范例 072
第七节 指 示 076
一、指示的概念及特点 076
二、指示的分类及用途 078
三、指示的写法及要求 078
四、撰写指示需要注意的问题 080
五、指示的范例 081

第二章 知照性公文
**节 公 告 085
一、公告的概念及特点 085
二、公告的分类及用途 086
三、公告的写法及要求 087
四、撰写公告应注意的问题 088
五、公告的范例 089
第二节 通 告 089
一、通告的概念及特点 089
二、通告的分类及用途 090
三、通告的写法及要求 091
四、撰写通告应注意的问题 092
五、通告的范例 093
第三节 通 报 094
一、通报的概念及特点 094
二、通报的分类及用途 095
三、通报的写法及要求 095
四、撰写通报应注意的问题 097
五、通报的范例 098
第四节 函 099
一、函的概念及特点 099
二、函的分类及用途 100
三、函的写法及要求 101
四、撰写函件应注意的问题 103
五、函的范例 103
第五节 公报 104
一、公报的含义和特点 104
二、公报的分类 105
三、公报的写法及要求 107
四、撰写公报的注意事项 107
五、公报的范例 108

第三章 报告性公文
**节 议 案 111
一、议案的概念及特点 111
二、议案的分类及用途 112
三、议案的写法及要求 113
四、撰写议案要注意的问题 115
五、议案的范例 116
第二节 请 示 116
一、请示的概念及特点 116
二、请示的分类及用途 117
三、请示的写法及要求 118
四、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120
五、请示的范例 120
第三节 报 告 121
一、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121
二、报告的分类 122
三、报告的写法及要求 123
四、报告的范例 126

第四章 记录性公文
**节 会议纪要 130
一、会议纪要的概念及特点 130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及用途 131
三、会议纪要的写法及要求 132
四、撰写会议纪要应注意的问题 134
五、会议纪要的范例 134
第二节 会议记录 136
一、会议记录的概念及分类 136
二、会议记录的写法及要求 137
三、作会议记录时要注意的问题 137
四、会议记录的范例 137


第二编 规范性文书
第五章 条例与章程
**节 条 例 140
一、条例的概念 140
二、条例的特点 141
三、条例的分类 143
四、条例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144
五、撰写条例应该注意的问题 146
六、条例的范例 146
第二节 章 程 150
一、章程的概念及特点 150
二、章程的分类及用途 152
三、章程的写法及要求 153
四、撰拟章程应注意的问题 156
五、章程的范例 156

第六章 规定与制度
**节 规 定 164
一、规定的概念及特点 164
二、规定的分类及用途 165
三、规定的写法及要求 165
四、撰写规定应注意的问题 167
五、规定的范例 167
第二节 制 度 171
一、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171
二、制度的写法及要求 171
三、草拟制度条文要注意的问题 172
四、制度的范例 173

第七章 办法与细则
**节 办 法 177
一、办法的概念及特点 177
二、办法的分类及用途 178
三、办法的写法及要求 178
四、办法的范例 180
第二节 细 则 183
一、细则的概念及特点 183
二、细则的写法及要求 185
三、细则的范例 186

第八章 规则、守则与公约
**节 规 则 194
一、规则的概念及特点 194
二、规则的分类及用途 195
三、规则的写法及要求 195
四、撰拟规则应注意的问题 196
五、规则的范例 197
第二节 守 则 198
一、守则的概念及特点 198
二、守则的写法及要求 199
三、撰拟守则应注意的问题 200
四、守则的范例 201
第三节 公 约 203
一、公约的概念及特点 203
二、公约的分类及用途 204
三、公约的写法及要求 205
四、撰拟公约应注意的问题 206
五、公约的范例 206


第三编 事务文书
第九章 计划与总结
**节 计 划 210
一、计划的概念及特点 210
二、计划的分类及用途 211
三、计划的写法及要求 212
四、撰拟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213
五、计划的范例 213
第二节 总 结 216
一、总结的概念及特点 216
二、总结的分类及用途 216
三、总结的写法及要求 217
四、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219
五、总结的范例 220

第十章 简报与提案
**节 简 报 225
一、简报的概念及特点 225
二、简报的分类及用途 226
三、简报的写法及要求 227
四、编写简报应注意的问题 229
五、简报的范例 229
第二节 提 案 231
一、提案的概念及特点 231
二、提案的写法及要求 231
三、提案的范例 232

第十一章 讲话稿与演讲稿
**节 讲话稿 234
一、讲话稿的概念及特点 234
二、讲话稿的分类 235
三、讲话稿的写法及要求 236
四、撰写讲话稿应注意的问题 238
五、讲话稿的范例 238
第二节 演讲稿 239
一、演讲稿的概念及特点 239
二、演讲稿的分类 241
三、演讲稿的写法及要求 243
四、演讲稿的范例 245

第十二章 调查报告、述职报告与工作研究
**节 调查报告 251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251
二、调查报告的分类及用途 253
三、调查报告的写法及要求 253
四、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256
五、调查报告的范例 257
第二节 述职报告 259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259
二、述职报告的写法及要求 261
三、述职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262
四、述职报告的范例 263
第三节 工作研究 264
一、工作研究的概念 264
二、工作研究的特点 267
三、工作研究的分类及用途 268
四、工作研究的写法及要求 269
五、工作研究的范例 271

第四编 专用公文
第十三章 经济专用文书
**节 市场调查报告 275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及特点 275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及分类 276
三、市场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277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277
五、市场调查报告的范例 278
第二节 经济合同 282
一、经济合同的含义及特点 282
二、经济合同的种类和内容 283
三、经济合同的格式 284
四、经济合同的范例 286
第三节 产品说明书 288
一、产品说明书的含义及特点 288
二、产品说明书的写法 289
三、产品说明书的范例 289
第四节 广 告 291
一、广告的含义及特点 291
二、广告写作创意 291
三、广告文稿的结构 292
四、广告的范例 293

第十四章 法律专用文书
**节 民事起诉状和民事上诉状 294
一、民事起诉状 294
二、民事上诉状 299
第二节 民事再审申请书和民事申诉状 302
一、民事再审申请书和民事申诉状的概念和作用 302
二、民事再审申请书和申诉状的范式 303
三、民事再审申请书和申诉状的范例 304
第三节 刑事自诉状和刑事上诉状 307
一、刑事自诉状 307
二、刑事上诉状 310
第四节 刑事申诉状 313
一、刑事申诉状的含义和作用 313
二、刑事申诉状的结构 313
三、刑事申诉状的范式 315
四、刑事申诉状的范例 315
第五节 行政起诉状和行政上诉状 317
一、行政起诉状 317
二、行政上诉状 319
第六节 行政申诉状 324
一、行政申诉状的含义和作用 324
二、行政申诉状的范式 324
三、行政申诉状的范例 325
第七节 答辩状 327
一、答辩状的定义和作用 327
二、答辩状的范式 328
三、答辩状的范例 328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节 命 令(令)

一、命令(令)的概念及特点

命令,有时称令,它是国家政权中特定机关发布的有强制性、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它主要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
命令(令)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文种。这一文种虽然内容、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却没有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国务院有关部门几次在关于公文处理办法的行文中都规定有命令(令)这一文种。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命令(令)作为10类15种公文的**类;1993年11月21日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仍把命令(令)定为12类13种公文的**类。可见它在治理国家、发布政令方面的重要作用。
命令(令)的特点在于它的权威性、指挥性、强制性。
**,发布命令(令)的机关须有一定权威性,其使用权限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各部委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发布命令(令),其他机关、个人均无权制发。党的领导机关也不能单独使用这种文种;如果必须发布命令(令),要和国家领导机关联合发文。级别越高的领导机关,使用这一文种的频率越高。
第二,命令(令)用于内容重大决策事项的发布。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一般通过令文颁布,法随令出。
第三,命令(令)要求受令者必须绝对服从,坚决执行,做到令行禁止,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允许抵制和违反。否则,就将受到一定惩罚。所以,就强制性来说,命令(令)比其他各种下行文种都要强烈得多。

二、命令(令)的分类及用途

根据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命令(令)可以分为公布令、行政令、奖惩令、撤销令等。
(一)公布令
公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令)。如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6号),是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的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76号),是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命令;还有2015年11月2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63号)是发布《居住证暂行条例》的命令,等等。
(二)行政令
行政令是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令)。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凡国家领导机关采取的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都以行政令予以发布施行。如动员令,就是国家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宣布全民、全军部队进入战争状态的命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可以发布动员令。建国前的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联名签署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内容上看就属动员令。再如特赦令,是国家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宣布对在押罪犯的既定刑罚全部或部分赦免的命令。根据《宪法》规定,特赦令也是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的。如建国以来**次发布的特赦令,就是1959年9月17日由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还有于2001年6月6日在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1984年4月13日《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等,也属于行政令的范围。
(三)奖惩令
奖惩令是奖惩有关人员的命令。它包括嘉奖令和惩戒令两种,嘉奖令是国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嘉奖的命令,如《国务院对民航王仪轩机组的嘉奖令》。惩戒令是国家政府机关对犯有特别严重错误以至罪行的过失者予以惩戒的命令。
(四)撤销令
撤销令是指用于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的命令(令)。

三、命令(令)的写法及要求

命令(令)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布令带有附件。命令(令)各部分的项目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
主要是标题项目。命令(令)标题一般有三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令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一种是文种前面冠以发令机关名称或领导人职务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等;还有一种是由事由加文种构成,如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和令的叫法不同,但属于同一种文种。实践中对于“命令”或者“令”文种名称的使用,一般视词语搭配的需要或使用习惯而定,没有固定要求。
另外,命令(令)的发文字号的编法有一定特殊性。命令(令)也叫令号,即命令(令)序号。编法有两种: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发布的命令(令),令号是以发令人的任期为届,按其在该届任期内所发的命令(令)大流水号编序,直至换届再从新的一届开始重新编号,令号的位置在标题之下居中处。另一种是国家机关发布的命令(令),又分两种情况:其一是令文序号,位于标题之下居中处,如“第113号”;其二是与一般发文字号相同,即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位置有的在标题之下居中处,有的则在标题之下右边,加“国发〔2016〕13号”。
(二)正文
命令(令)的类别不同,正文的写法要求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1)公布令。公布令属于复合体令文,由命令(令)和附件两部分组成。命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命令(令)公布的对象,即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名称全称;二是公布某项法律、法规的依据,即通过、批准某项法律、法规的机关或会议;三是通过、批准某项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施行起始期。如2015年1月30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8号)的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已经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对于第二项内容,有的命令(令)的正文中可以不写,如上述命令(令)可这样写:“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指公布的法律、法规,它和命令(令)同时公布。例如《西安市城市私有住宅房屋租赁管理暂行办法》,就是作为《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的附件,与公布此办法的“令”同时发布的。有附件的命令(令),应当于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或依据,并将附件附在主件之后。
(2)行政令。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发布命令的原因、目的、根据;二是内容要求;三是执行办法。
例如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首先开门见山地说明发布命令的原因:“鉴于北京已发生了严重的动乱,破坏了社会安定,破坏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然后直书发布命令的目的:“为了坚决制止动乱,维护北京市的社会安宁,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政府正常执行公务”。接着交待发布命令的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六项规定……”这段文字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布命令的理由,让受令者明白令发有因,令出有据,不容怠慢,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下面宣布国务院命令内容:“国务院决定:自1989年5月20日10时起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后提出执行办法和要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具体戒严措施。”全文主旨鲜明,逻辑严密,语势威严,体现了命令如山倒的强制性、权威性、指挥性的特点。
再如《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正文也分三项内容。首先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一方面陈明我国珍贵稀有动物的种类、数量、科学价值以及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出近年来的随意捕杀和违章出口,造成了珍贵稀有动物濒临灭亡的危险,从而交代了发布命令的原因及重大意义;接着,用标序列述的方法说明了命令的具体内容,即六项要求和措施;*后向全民提出“以上通令,应告全体公民周知,切实遵照执行”的要求。
一般说来,正文部分的写法应视令文内容、性质来确定。如上述两则命令,结构体式基本相同,而内容表述的繁简程度不同。前者言简意赅,语气威严,句子短促,词锋犀利;后者无论是在阐述发布命令的意义上,或是说明命令的内容上,表述都比较详尽、充分,用语相对比较平缓,明显带有晓以利害的规劝语气,但令文同样是得体的。原因就在于,国务院在发布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时,首先是立足于对全体公民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让大家明白采取行政命令的道理。所以这类令文除了要显示权威性和强制性外,需要注意突出指挥性特点。
(3)奖惩令。奖惩令的正文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嘉奖先进的原因或者惩戒错误的事由;二是奖惩决定;三是发出向嘉奖对象学习的号召,或者指出从惩戒中应当吸取的教训。
例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其正文**段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同志的主要事迹。在概述“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他于1955年9月,“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数十年的科学研究中,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为系统工程理论的倡导、研究、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样表述,实事求是,概括得当,使我们看到,在钱学森同志身上确实“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对于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第二段写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嘉奖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号召要求。一方面紧扣钱学森的事迹,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学习的号召;另一方面从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发展科技的方针,造就更多的世界**流科学技术专家的目的出发,向各级领导提出要求。既有针对性,又有鼓动性,起到了向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的作用。
(4)撤销令。撤销令的正文一般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交代撤销某项不适当的决定的缘由、依据;二是写明命令事项,说明撤销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三是提出执行要求。但由于这一令种很少见到,这里只好暂付阙如,不作具体说明。
(三)尾部
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写上发令机关的全称或著发令人的领导职务和姓名。成文时间写明年、月、日。有的令种成文时间已经写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这里就不再赘述。
命令(令)属于指挥性文种,强制性、权威性和约束力都很强,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慎重从事。在实践中,常发现有使用不当的现象。譬如,有的地方政府为发动春耕生产,发布了《××市人民政府春耕生产动员令》,就属于滥用、误用文种。我们知道,市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是有职权发布命令(令)的,不过它对命令(令)的使用仅限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等。组织动员春耕生产是政府日常政务事项,不是重大施政举措。如果召开动员大会,某领导人出于号召之意,讲话中要用动员令的词语是可以的,而动用公文“令”这种文种来处理日常事务,则属于用非其所,实际上降低了命令(令)权威性。再说照此类推,可能还会有“计划生育动员令”“爱国卫生动员令”,等等。应当说,类似这些工作,改用“通知”下达安排意见较为妥当。

四、命令(令)的范例

[范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55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人选,任命崔世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于2014年12月20日就职。

总理 李克强
2014年9月17日    
[范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63号

《居住证暂行条例》已经2015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10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15年11月26日    

作者简介

黄春霞,1975年2月生,湖南津市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为本科生主讲《写作学》,参编《大学基础写作教程》一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级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