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临床医学概论-供医药类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用

中医临床医学概论-供医药类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用

¥36.3 (7.4折) ?
1星价 ¥36.3
2星价¥36.3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393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13239356 ; 978-7-5132-3935-6

内容简介

  《中医临床医学概论(供医药类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分别介绍各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依据、辨证施治、临证备要,力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从而为未来从事相关临床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目录

绪论

**章 中医内科病证
**节 概述
一、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和内容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概况及展望
三、中医内科学脏腑证候辨治概要
第二节 感冒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哮病
第五节 喘证
第六节 心悸
第七节 胸痹
第八节 不寐
第九节 痫病
第十节 厥证
第十一节 胃痛
第十二节 噎膈
第十三节 腹痛
第十四节 泄泻
第十五节 痢疾
第十六节 胁痛
第十七节 黄疸
第十八节 积聚
第十九节 鼓胀
第二十节 头痛
第二十一节 眩晕
第二十二节 中风
第二十三节 水肿
第二十四节 淋证
第二十五节 癃闭
第二十六节 痹证
第二十七节 郁证
第二十八节 血证
第二十九节 痰饮
第三十节 消渴
第三十一节 瘿病
第三十二节 腰痛

第二章 中医外科病证
**节 概述
一、概论
二、发病特点
三、辨证概要
四、治法概要
第二节 疮疡
一、疖
二、疔
三、痈
四、发
五、有头疽
六、丹毒
七、走黄与内陷
八、瘰疬
第三节 乳房病证
一、乳痈
二、乳核
三、乳癖
四、乳岩
第四节 瘿、瘤、岩
一、瘿
二、瘤
三、岩
第五节 皮肤病及性传播病证
一、热疮
二、蛇串疮
三、癣
四、疥疮
五、湿疮
六、淋病
七、梅毒
八、尖锐湿疣
第六节 肛门直肠病证
一、痔
二、肛痈
三、肛漏
四、肛裂
五、锁肛痔
第七节 泌尿、男性前阴病证
一、子痈
二、精浊
三、精癃
四、阳痿
第八节 周围血管病证
一、臁疮
二、脱疽

第三章 中医妇科病证
**节 概述
一、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病因病机
三、诊法概要——四诊
四、治法概要
五、预防与保健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崩漏
第五节 带下病
第六节 妊娠恶阻
第七节 胎漏、胎动不安
第八节 产后发热
第九节 瘢瘕
第十节 不孕症

第四章 中医儿科病证
**节 概述
一、生理特点
二、病因病理特点
三、治法概要
第二节 感冒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肺炎喘嗽
第五节 哮喘
第六节 鹅口疮
第七节 口疮
第八节 呕吐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泄泻
第十一节 厌食
第十二节 积滞
第十三节 疳证
第十四节 癫痫
第十五节 水肿
第十六节 尿频
第十七节 遗尿
第十八节 紫癜
第十九节 麻疹
第二十节 风痧
第二十一节 水痘
第二十二节 痄腮
第二十三节 丹痧

第五章 中医眼科病证
**节 概述
一、发病特点
二、辨证概要
三、治法概要
第二节 天行赤眼
第三节 绿风内障
第四节 青风内障
第五节 圆翳内障
第六节 瞳神紧小
第七节 络阻暴盲
第八节 络损暴盲
第九节 视瞻昏渺

第六章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
**节 概述
一、发病特点
二、辨证概要
三、治法概要
第二节 耳胀、耳闭
第三节 脓耳
第四节 耳鸣、耳聋
第五节 鼻渊
第六节 鼻鼽
第七节 乳蛾
第八节 梅核气
第九节 喉痹
第十节 喉喑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临床医学概论(供医药类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肠痈、寒疝、蛔厥、浸淫疮、狐惑等病的诊治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其诊治原则和部分方药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汉末的华佗被誉为中医外科的鼻祖,其*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中药全身麻醉药“麻沸散”,施行死骨剔除术,开创了剖腹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这是世界上*早的麻醉术和剖腹手术文字记载,比欧洲19世纪中叶才发明的乙醚等全麻药早一千多年。西汉前后的《金创瘛疯方》是我国**部外科专著,从书名可以推测,可能是治疗战伤和破伤风类的方书,可惜已失传。由此可见,到了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等多方面看,中医外科学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3.发展由于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这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战争连绵不断,创伤、疮疡等疾病增多,客观上增加了外科手术和外用药的使用机会,促进了中医外科在治疗理念、手段等的全面发展。  两晋南北朝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介绍了许多由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经验:如用海藻治疗瘿病,是世界上*早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用狗脑外敷治疯狗咬伤,则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世界先例。南北朝时有了我国现存*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主要提出痈疽的鉴别诊断,强调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总结了许多金疮、痈疽、皮肤病的治验,有内、外治法处方140个;其介绍脓肿的辨治经验,为后世所沿用;还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比其他国家早600多年。  隋朝由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部病因病机学专著,其中对瘿瘤、丹毒、疔疮、痈疽、痔漏、兽蛇咬伤及40多种皮肤病的病因病机有详细的论述;在“金疮肠断候”中首次出现肠吻合的记载,如“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说明在当时已对腹部手术有一定的经验;还有人工流产、血管结扎、拔牙等手术方法的记载。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首载葱管导尿法,“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是世界上*早的导尿法,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同时还记载了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等饮食疗法,应用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等。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包含了不少外科方剂,目前仍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