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新的学术空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包邮寻找新的学术空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29.0 (4.2折) ?
00:00:00
1星价 ¥41.4
2星价¥41.4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64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1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16176412 ; 978-7-5161-7641-2

本书特色

境内外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交互作用越来 越明显、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 新的学术空间。王列耀、颜敏*的《寻找新的学术空 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 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梳理了传媒与海外华文 文学的关系历史和互动方式,探究了汉语传媒介入海 外华文文学创作、评论和诗学建构的广度与深度,并 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以期引发海外华文 文学界对传媒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深入探究。

内容简介

境内外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交互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的学术空间。王列耀、颜敏著的《寻找新的学术空间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梳理了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历史和互动方式,探究了汉语传媒介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评论和诗学建构的广度与深度,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以期引发海外华文文学界对传媒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深入探究。

目录

序言: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发展与转型 **章 境内文学期刊与“媒介”视角**节 文学现场:“选择性传播”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第三节 时代语境、受众需要与文学传播第四节 媒介与文学:载体或结构性因素 第二章 境内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节 “华文文学”传播的重要媒介一首起之功二传播优势:速度与流量三刊中有书:引导方向第二节 “华文文学”的结构性因素一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大众化二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经典化三文学期刊与“华文文学”的学科化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阶段与主要趋势一窗口期(1979—1984年)二高峰期(1985—1988年)三转型期(1989一1993年)四整合期(1994.一2002年)第四节 期刊策略与“华文文学”一学术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华文文学》研究二纯文学视野下的“华文文学”——《收获》[朝花夕拾]栏研究三大众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台港文学选刊》四《四海——世界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及其限度五征文评奖中的“中国意识” 第三章 作为“引桥”的《香港文学》**节 《香港文学》在“殖民地”语境中的崛起一“殖民地”语境中的文化氛围二刘以鬯与《香港文学》的诞生三《香港文学》的办刊宗旨第二节 《香港文学》与“香港文学”一《香港文学》与香港作家二“香港品牌”新动作第三节 《香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一《香港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关注二凸显“文化”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三推介北美华文文学“经典”四新动向:亦编亦谋“弱势”区域华文文学发展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副刊与1990年代马华文学**节 参与的政治:华文报纸与华人话语权一“为承认而斗争”:华人社会与华文报纸二时间帷幕:《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三文艺副刊:夹缝中的文化空间第二节 马华报纸副刊与作家代际演变一副刊改版与秩序重构二文学专辑、专栏与“新生代”三文坛论争与副刊运作第三节 马华报纸副刊与新生代写作一文艺副刊与新生代诗人二栖身于副刊的新生代小说三副刊“换帅”与新生代散文四副刊语境中的文学论争第四节 “花踪”与新生代群体的崛起一《星洲日报》与花踪文学奖二“花踪”与新生代的成长第五节 反思1990年代马华报纸与新生代文学的关系一依附或互动?二抵抗与妥协:艰辛与悲情的“文化表演”三互动之后的深层思考 第五章 《美华文学》与北美华文文学**节 从《美华文化人报》到《美华文学》一《美华文学》的前身:《美华文化人报》二《美华文化人报》的更名与《美华文学》的发展三《美华文学》的网络化第二节 《美华文学》的编者、作者和读者一《美华文学》的编辑二《美华文学》的作者三《美华文学》的读者第三节 《美华文学》的发展与贡献一小说、散文与诗歌:百花园中的三株奇葩二传记文学与评论:敢与奇葩争奇斗艳三《美华文学》与北美华文文学的传播四《美华文学》与北美华文文学的发展 第六章 北美华文网络与“华文文学”**节 近二十年北美新移民网络写作一“借船出海”:在英文网络系统中发泄苦闷二“造船环游”:在汉化视窗系统中回望故国三“四海欢腾”:全球华文网络中的多元创作第二节 代表性网络作家与作品第三节 开放性写作与文学新变一新文体类别:诗歌对吟与小说接龙二新写作手法:对写、戏拟、续写、仿作三开放性文学文本结构四开放性文本与北美华文文学的新与变第四节 跨媒体:网纸两栖写作 第七章 消费语境下的大众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以虹影为例**节 “媒眼”中的“宠儿”一“墙外开花”二“墙外开花墙里也香”三新的评论权威诞生四纸质媒体:书籍的包装与营销五影视媒体:文学作品与“梦工厂”的联姻六网络媒体:文学官司、文学事件的复制、强化、放送第二节 “文眼”中的“弃儿”一畅销元素与模式化写作二眼球效应与想象力束缚三生产效应对文学立场的逼迫第三节 “符号化”的虹影一“个性”追求与偶像气质二符码化背后的创作危机第四节 当下语境中的虹影现象及其启迪 第八章 传媒在海外华文文学场域的重新定位一从理论预想回到文学现场二研究范式更新的可能性三创作意义的清理与突围结论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颜敏,女,湖南涟源人,文艺学博士、博士后。先后在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复旦大学求学,现为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与海外华文诗学研究,近年主持***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文学的现场》等*作3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王列耀,湖北武汉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霞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来存《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隔海之望: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望”与“乡”》《困者之舞:日J度尼西亚华文文学四十年》《趋异与共生——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像》《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2009)》等学术专*多种,丰编“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